北上川北甘南,走红军长征路(上篇)

王勇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55, 138, 0);"> 本文作者:徐昌祥 摄影:王勇利</span></p> 天府之国是沉醉的恋人,不仅是那里的沃野千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富甲天下,更是那里有着多不胜数的名胜古迹和如痴如醉迷人魅力的自然优美风光,正因为“天下山水在于蜀”,故令无数游人魂牵梦萦的倾注而纷至沓来。 <p class="ql-block">  2018年6月13日我们登上了福州至成都的K392次列车,远足川北甘南藏区摄影采风。记得两年前在那梨花盛开的三月,我与王勇利老师参加了成都“梨花仙子”摄影团,到川西高原的马尔康、金川、丹巴等地拍摄梨花游。此行是我与王勇利、杨文寿、彭间茂等四个驴友继去年底《蜀道不再难,走起上甘孜》川西游后的“原班人马”再次组合,仅隔半年我们又踏上川北甘南行,走当年红军长征路到扎尕那。</p> 列车于15日清晨四点半时到达了天府之都的成都,原按照网上约定在成都参团到扎尕那。然而,因参团人数不足,旅行社取消了原定行程。不管情况怎么变化,也不能滞碍我们走红军长征路之川北甘南行的计划;当即我们四个驴友商计按原定时间,将参与旅行团游改为自游行。实因这是一趟深度体验和探索扎尕那和若尔盖草原的秘境的大美游,是趟走进阿坝藏区寻找当年红军长征路的最美期待游。即使再难行的路也得前行,这本身就是一趟体现意志和决心的活动。 <p class="ql-block">  乘上成都茶店子去若尔盖的长途客车(450公里的路程,车票171元/人),一路向北途经映秀、汶川、茂县后进入松潘草地,穿过川主寺擦九寨沟边至尕力台达若尔盖县……。</p> <p class="ql-block">  从成都至松潘间,沿途是巍峨的高山峻岭地带,当客车驶进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腹地的松潘和若尔盖地带时,整个丘陵地带都是望不尽的草地,公路两侧那些散落的牧场和炊烟缭绕的帐篷,草地上懒悠悠吃着草的漫野牦牛和绵羊,将我们的视野带进了川西北高原奇异风景中,曾在电视中看到的川西北风光即显现在我们的眼前。风情醉人的使我们的心情,随着客车往西行驶而逐渐变得兴奋起来,只见王勇利和杨文寿两位老师不时的掏出手机在贪婪地拍摄着,尽管在行驶车上拍摄受到限制,但他们隔着车窗还是拍摄出了一些反映沿途藏区自然风光的美景作品。</p> 途经一处标记海拔3870米的地点,途中有的地带海拔已达4000米,但我们四人并不感觉到有高原反应。尤其是王勇利和彭间茂两位老师,刚从拉萨游览回来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们似乎已适应了“高反”。 在距若尔盖县还有三十多公里的姜冬村地方,有一幅手掌雕塑立在213国道旁。我们从客车驶过瞬间的视野中见到手掌雕塑中有“七根火柴”文字标记。雕塑记叙着这个姜冬村,是当年红军长征路上进人松潘草地的第一个村子。“七根火柴”描述了红军长征期间,在风雨中的大草地上,一名红军战士在临危前将七根火柴夹在党证里,请战友转交给党组织,后来红军部队用这七根火柴为过草地寒冷中的战友们点燃了篝火取暖……。 <p class="ql-block">  班车到达若尔盖,车站拉客住宿的人不少,我们选择了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多玛北街的“西行客栈”(电话:1358592644、17032290888),这家客栈基础设施还不错,卫生条件也很好,因为是旅游淡季,所以标间住宿还价成100元/天。</p> 放下行囊,趁夜幕降临还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我们徒步来到县城东北部一公里外的达扎寺。达扎寺的全称为“达扎寺吉祥善法寺院”,是一个格鲁派(黄教)寺院。寺院规模宠大壮观,建筑风格别具一格,融合了藏汉两个民族的建筑特色。 <p class="ql-block">  在达扎寺门外两侧是转经筒走廊,我们看见几个藏民匍匐在地上磕长头礼,她们虔诚的趴下又站立再趴下,机械似的循环重复着,以示她们对神灵的顶礼膜拜。这种五体投地磕长头礼的场景,我们在西藏和川西北地区见识的太多了,对我们四个人来说,也是个从讶异到了屡见不鲜的过程。</p> 走进达扎寺,看见一些年老的藏民围绕着邻近大门内的一座佛塔,在顺时针无数次的转塔祈福着,其实这种“转塔”本身就是一种锻炼,就如城市里的人经常徒步行走锻炼的效果是一样的。见此景观,我们的相机和手机对准了他们,这些年老藏民很随和,任凭我们对她们不断地拍摄着,在后来我们几天与藏族人的交往中,深深地感到藏族人的淳朴刚直和善良厚道。 <p class="ql-block">  晚餐后回到“西行客栈”时,与客栈内的仁波藏族师傅商议后即雇佣了他的七人座商务车。仁波师傅(电话1809639 2188 / 13698174698),我们四人加仁波师傅五人乘坐是绰绰宽松的,空位子也便于我们堆放摄影包和一些食物。仁波师傅是若尔盖阿西茸乡人,我们四人在与他接触的三天时间里共同感受到,他是个淳朴忠厚的人。对摄影人来说,只要沿途风光诱人便想贪婪地拍景;而仁波师傅很好说话,只要我们说停车,他便将车停靠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让我们尽情地拍摄。三天的时间里,仁波师傅也跟杨文寿和王勇利两位老师学习了不少的摄影技巧,我们也与仁波师傅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并互建了微信朋友。仁波师傅已有二十六年的驾龄,驾驶技术相当的不错,专门经营成都、花湖、九曲、川主寺、郎木寺、九寨沟、黄龙等游览景区的长短途出租车。我们与其协商,以1550元的价位谈定了去瓦切、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红原、郎木寺、迭部、尕海和拉扑楞寺等地的游览拍摄。</p> 16日清晨,我们驱车向红原瓦切行去。若尔盖的草原比我们刚进入松潘草地要开阔宽敞,越往藏区草原腹地行草原地势越平坦越开阔。似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没想到仁波师傅也会《敕勒歌》里的这句诗,这对藏族人来说是很不简单的事了。一路观赏到沿途的藏区游牧民赶着牛羊转场的壮观情景,立马感觉到这场景画面具有强烈浓浓的藏式元素气氛,似乎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舒畅的心情随景致的变化而沸腾。随着车行所及视野,我们贪婪地眼神早已被草原上美丽的景致所淹没,大家一个个巴不得象“二郎神”那样多长一只眼睛,悉数的将这些美丽景观装入到我们的镜头中。 车行至若尔盖城外数十公里的一草地处,一尊“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纪念碑耸立在草地的高坡上,在纪念碑的后面雕刻着: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九大元帅过草地的记录(十大元帅中唯有陈毅没有走过长征路,被中央留在南方领导留守部队打游击)。 仁波师傅见此纪念碑触景生情地对我们说,他爷爷讲当年红军过草地时,周总理在长征路上生病就住在仁波师傅老家的若尔盖阿西茸乡牙弄村里。牙弄村距县城四十公里,属典型的半农半牧村,红军长征中归于巴西会议中的著名牙弄紧急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 我们看过《长征》电视剧等资料,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巴西召开了常委会议,一面休整部队,一面抓紧筹粮的等待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到来。此时的周总理生病高烧不退,处于半昏迷状态住在牙弄村。而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张国焘率领红军左路军滞留在草地,迟迟不向右路军靠拢。无论右路军领导如何反复致电催促,张国焘拒不执行中共中央决议,坚持南下反对北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周总理住处牙弄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非正式扩大会议,会上通过了毛主席亲自拟写的电文:《周恩来、洛甫等关于目前红军行动问题致朱德、张国焘、刘伯承电》,电文分别从地形、经济、环境、敌情、形势等方面阐述北上的优势,要求张国焘执行中央北上方针。 牙弄紧急会议上决定采取果断措施,立即率右路军中的中央红军一、三军团部队组成临时北上先遣队,到仁波师傅的老家阿西茸乡集合,继续北上向甘南。这就是我们在《长征》电视剧中看到的中央领导人率领中央红军及军委纵队单独北上的镜头。 从若尔盖出行时晴空万里,然而天气却象小孩的脸说变就变,离开“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纪念碑后,瞬间便下起了雨。当我们冒雨在游览拍摄期间,不经意中何时雨停了也没在意;随着我们的拍摄游览中,又是一阵绵绵细雨飘渺而至纷纷降落,草原的天气真是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捉摸。 行至213国道旁海拔3508米的佛教圣地瓦切塔林,塔林门票20元/人,任何证件在此地无效。瓦切塔林在藏语意为“大帐篷”,这是一处蔚为壮观的独具藏文化特色的人文景观。在通往塔林路两侧飘挂着信徒对神灵祈求所在的五彩色经幡,这是为了纪念十世班禅大师颂经祈福之地。是在第十世班禅大师讲经的宝座上建立起来的塔林,周围有排列整齐的108座大小不一的白塔分为六层,象征着佛门的六波罗蜜多法宝。一千多平方米的经幡围绕着数百以上的转经桶,为川西北大草原的风景嵌缀了一颗明亮的草原珍珠。一些藏民顺时针围绕着塔林在千百遍虔诚的诵念祈祷着,并在行走中不断地用手拨转着固定在轮架上的那些转经桶。这种景观,自从我们踏上川北甘南后,在藏民居住地区的寺庙和塔地处,可谓是随处可见的景观。 离开塔林驱车往日干乔湿地公园行去,海拔3441米的革命老区红原大草原上的安多藏式风情村,就在213国道右侧。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还有渊远流长的革命历史和民族宗教文化。 在一处草地上有一幅红色的木制的《国家湿地公园日干乔》介绍:日干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湿地,是中国工农红军过草地的中心地带,沼泽面积约12万公顷。日干乔湿地地处黄河上游源头地区,是尚存于青藏高原东部、世界上目前面积最大高寒湿地一部分,是黄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生态屏障,也是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漫步在湿地公园游览栈道上,眼望四周宽阔的草原上盛放着黄色的金露梅和一些浅紫色及白色的不知名小花,一坨坨牦牛粪点缀在这些小花的周围,游人看见绿色草地上盛开的小花也顾忌不了那些牛粪,在草地上疯狂的拍摄着。看见这些牛粪,我突然想起了一句“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俗话,便对准了牛粪和鲜花拍摄了几张含义照片,总是觉得不满意。于是,跟同行的杨文寿、王勇利和彭间茂说:谁能拍摄一张鲜花插在牛粪上切题意的照片?杨文寿和王勇利当即摘了几朵小花,很随便的直接插在牛粪上……。 当将这照片发到微信上后,尽管“杰作”上小花“生长”的太有规律成假景,但还是收到了一些亲朋好友的点评,其中单位退休同事王敏说:“牛粪干了成饼状,你们可以带回家种花,我曾在新疆大草原旅游的同车北京人就拣了几块带回北京种花”。我特将此信息告诉了同行者,却有人也想带几块牛粪回福州种花。其实干牛粪并不脏,我即在车上讲起我曾在青海花海子当兵时,数公里外草原湿地上的哈萨克族人便用干牛粪擦洗碗的故事;仁波师傅听后告诉我们,在川北藏区也有用干牛粪擦碗的事,因为牛吃进去的是草,牛粪经过晒干后却是很干净的……。 在红原日干乔湿地公园不远处的丘陵小山包上,耸立着一座“红军过草地纪念碑”。我们围绕纪念碑转了一圈,拍照纪念碑的正面基座上刻写着:红原瓦切红军长征纪念碑“日干乔大沼泽位于红原县瓦切镇北部,东临松潘县,西连阿坝县,北与若尔盖县接壤,面积约250亩,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穿越草地北上的必经之路。日干乔大沼泽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被称为陆地上的‘死亡之海’。1936年7月底,红二、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度过嘎曲,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在穿越大沼泽的途中,因粮食、药品物资缺乏,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泥潭和沼泽中。为弘扬长征精神和纪念在穿越大沼泽途中牺牲的红军战士立碑,属全国100个经典旅游开发区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视拍摄基地”。 在纪念碑的右侧基座上刻写着:“红原——阿坝州内唯一以藏族为主的纯牧业县。藏族同胞对红军的牦牛支援,为红军运送物资和伤病员过草地、沼泽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此段中国革命史特有的‘牦牛革命’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长征途中的伟大创举”。 在纪念碑基座背面刻写着:“1960年7月,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原及川西北人民在在中国革命危难关头所作出的贡献,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周恩来总理题词‘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红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红原期间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难的时期。在这艰苦的岁月里,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不畏少数反动派势力的威逼,救助、收留了众多伤病、掉队和失散人员;为红军过草地、越沼泽引路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红原这方热土和广大牧民群众给予了长征中的红军最有力的支援和帮助,为红军队伍保存了革命力量,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br> 从纪念碑的碑文知悉:“1935年8月15日毛尔盖沙窝会议后,中央军委决定将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为左、右两路军分别经过日干乔大沼泽北上。红军过草地时有不少红军战士牺牲在沼泽中。据统计,在整个若尔盖湿地区域,红军三大主力约有一万多将士因为恶劣的自然条件非战斗减员而长眠于日干乔、镰刀坝、包座牧场、班佑等地”。 松潘草地位于川北至甘南之间,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站在“红军过草地纪念碑”处向北望去,当年红军征服雪山后,就是朝着这一望无际纵横数百里神秘莫测的松潘湿地前进的。看着那海拔3500米以上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的草甸,覆盖于沼泽草地之上。我看过一篇资料:茫茫大草原草深过膝,沼泽遍地荒无人烟。气候寒暖变幻无常,忽骄阳高照,忽雨雪交加,草地浓雾笼罩难辨方向。在一次风雪交加过草地的行军中,红军战斗力最强的林彪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红三军团的两个军团中,仅红三军团红6师就牺牲了174人。然而,红军在气候极为恶劣的水草地上迎受着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雨雪风暴,英勇无畏的用了十天时间走过了大草地,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人间奇迹。 正午时分,我们在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城西南部60多公里的唐克镇午餐,唐克是个新兴的旅游景区,那里有著名的“黄河九曲第一弯”景观,是一个海拔接近4000米的地方。 黄河九曲第一弯位于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在唐克镇以北9公里处。我们的车从索克藏寺前越过,来到了一座小山包前,那里依山兴建了一条廊式扶手电梯直通坡顶。坡下一块巨石上标记着“天边云梯”,不远处是售票处,显目的标注着:门票65元/人,自动观光扶梯65元/人,60周岁以上享受优惠门票和扶梯票60元/人,享受免门票人员40元/人。扶手电梯是单程,只能上没有下。在邻近索克藏寺的地方,依山修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实木游览栈道。 扶手电梯的廊门两边悬挂着一幅“神驹千驰逐黄河,祥龙九回腾一湾”的楹联,廊门楣上是“天边云梯”横幅。在乘坐自动扶梯经过的走廊上,张挂着很多的图文宣传框,其中拍摄了一幅上记载着:“黄河九曲第一弯景区观光自动扶梯共计14台,总长538米,垂直高度158米,运输能力每小时6000人,是世界第一座高海拔观光自动扶梯,同时也被誉为‘天下第一梯’。随着观光扶梯徐徐上升,黄河九曲第一湾全景尽收眼底,她独有的美也尽情展现。如果说壶口瀑布是黄河最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九曲第一弯无疑是秀美祥和的序曲,在辽阔原野间,在佛塔的注视下,带上高原的纯净,蓄起史诗的力量,回首向北,悄然远去……”。 在乘坐扶手电梯途中,我们透过廊式玻璃俯看山坡处有三个藏族妇女,她们在草地上脱鞋休憩的喝着暖瓶中倒出的酥油茶,在我们观赏黄河九曲第一弯的途中,多处可见那些淳朴的藏民在路边草地上嚼着自带的食物,我好奇的观看这里藏民吃的是什么食物,无外是些青稞饼、烤制面包、面条和牦牛肉干及奶茶,享受野外餐是藏族游牧民普遍性的生活习俗。 到达坡顶,我们登上了海拔3600米的观景台,俯视远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景象尽收眼底,当即就被这里的美丽景观所吸引。只见黄河九曲第一弯景观风姿绰约、蜒逶迤,曲折的黄河与黄河重要支流的白河将唐克草原分割成无数的河州和小岛,似有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场景;再望黄河岸边牧草青青,远望如星点似的渔舟横渡,让人大有回归自然之感;再远望黄河之水与茫茫无际的天边相连成一色。我的视野欲达不及天边,站在观景台上又登上观景亭上也数不清天边的黄河第一弯的九曲十八湾,直至我的同行人顺着木栈道向索克藏寺方向下山,我还没有数清黄河第一弯中的九曲十八湾,怎么数只能看清七曲……。 黄河之水起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自西向东一路东流迂回曲折至四川,流经若尔盖索格藏寺前与白河汇合成荡气回肠的“S”型黄河九曲第一大弯。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天下奇特的自然风光,确似那唐代文学家王勃《滕王阁序》里那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著名景观的景致。 欲想多欣赏眼下难得的黄河九曲第一弯景观,无奈我的同行们急于走向索格藏寺去拍摄藏族风情,我也只好远远的跟随他们其后走向索格藏寺。 位于黄河九曲第一弯处的索格藏寺,寺院全名“索格藏扎西钦林”,意为“索格藏吉祥大乘州”。与黄河和白河相依相伴的索格藏寺是座气势恢宏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该寺面水背山,建筑宏伟壮观,有种超越自然归真返璞之感。 下午三点时我们离开了黄河九曲第一弯,向全国第二大的热尔大草原处的花湖驶去,若尔盖大草原是由草甸草原和沼泽底组成的。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联合套票185元/人,仅花湖门票110元/人,60周岁以上老人享受优惠价为80元(含观光车票30元,另加保险5元)。从售票处至花湖景区约又4公里左右的路程,乘坐电瓶车是项强制性的收费,不得不乘坐,我们听到不少游人抱怨电瓶车和门票的收费都高了。 然而,我们入景区后略有“遇不逢时”的感觉,什么花湖?只见几条木栈道架设在沼泽湿地上,一些零星散生不起眼的金露梅小花在沼泽地里,一大片的湖水上有野鸭等野生鸟类。若尔盖花湖四周数百亩水草地是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那一大片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湖泊就是花湖,宛如一块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我们并无看见鸥翔鹤舞的场景,只拍摄了花湖蓝天上任云卷云舒的白云。 行前查阅了网上资料:最适宜去花湖的季节是每年的5至7月份,湖畔开满了鲜花如入仙境。六月份开始湖畔五彩缤纷,好像云霞委地,而湖中则开满了水妖一样的绚丽花朵……”。非也,并非如此!我们没有观赏到湖中一朵水妖般的的绚丽花。我们在花湖游览了一个小时后,便乘车回到了若诗若画的若尔盖县城。 当夜幕降临时,我们到了若尔盖县城中心广场观赏当地市民跳锅庄舞的情景。广场上固定音箱里响起了婉转的藏族歌曲,那富有穿透力的音乐在广场上沸腾了,从四处涌向广场聚集在中央跳起了原生态藏族传统集体舞蹈“锅庄舞”。他们围成了二、三圈人,顺时针转圈的跳起了圆圈锅庄舞,大部分都是穿着藏族传统服装的男女老少藏民,不乏也有不少穿着汉服的藏民和彝族及汉族人,也有一些外来旅游者也参与其中学跳着。见此情,王勇利老师录影了若尔盖广场上藏族人跳起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的锅庄舞视频,当发到微信群里时,博得了不少人点赞好评道:跳的“太好看了”! <p class="ql-block">一幅幅照片,</p><p class="ql-block">走在红军长征路上,</p><p class="ql-block">一组组照片,</p><p class="ql-block">展示着红军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相机在闪,影艺敞亮。</p><p class="ql-block">精神焕发,气宇轩昂。</p><p class="ql-block"> ——王兴喜</p> <p class="ql-block">  王勇利,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摄影家协会会员。在2020年度“美篇摄影优秀作品联展”中被评为百位优秀摄影师。学习摄影心得: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大家来一道分享我的快乐和对人生的感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