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明紫砂艺术馆》

陈德明 . 晨明紫砂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千年古城姑苏的《陈德明紫砂艺术馆》于2022年5月18日开业了!</p> <p class="ql-block">《壶上乾坤大,笔中岁月长》</p><p class="ql-block">——陈德明先生紫砂壶刻艺术散记</p><p class="ql-block">作者郝永伟</p><p class="ql-block"> 冬日负暄,常会怀念飞雪连天的旧时光,被装进时间胶囊里的我们,从未老去少年心。所以,歌鞍未及尝新酒,远灯已近是旧人。感谢网络的发达,与陈德明先生相识于微信世界,键盘轻击,我心飞翔,一来二去,遂成好友。</p><p class="ql-block"> 陈德明先生少年时酷爱书画印艺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有幸师从于王西野和张寒月两位老师门下学习绘画、书法及篆刻艺术。后就读于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做系统的专业学习。一九八八年,他又加入中国东方书法艺术研究会专攻篆刻艺术。近十多年来转身探索以甲骨文字入紫砂印、以书画入紫砂陶板,沉潜耕耘之下,深具以刀代笔之意蕴。最初我将德明先生定位成一个有着书画印乃至紫砂艺术爱好的企业家,并没有过多了解他在篆刻创作和紫砂壶刻方面的创获。而对他的这一“误读”直到近期见到他通过微信发来的书画、篆刻、紫砂壶刻艺术作品图片,震撼之下,大有改观。</p><p class="ql-block"> 《乐府诗集》中有云:“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直抒文人墨客的多年胸臆。浑浊入世易,清白坚守难。德明先生属于一直相信人生、爱恨艺术的那类人,不会因为攀不到时代大咖的衣角,便觉得气短。他有自己入世的抱负亦有自身对自由的渴望,苦难于他,是化了妆的人生祝福。马尔克斯说:“如果每个人从出生到去世都可以只做自己喜欢的事,这就是幸福的秘诀。”无疑,德明先生是掌握了“幸福的秘诀”的那个人。由此,我的脑海中自然勾勒出作为篆刻家、紫砂壶陶刻创作者的德明先生形象。从买壶学习收藏,到去个人化收藏,再到对紫砂泥料体系、制壶体系、创作体系的刻苦实践和深入研究,历历鲜活,令人欣羡。</p><p class="ql-block"> 他是苏州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他有着典型江南人的坦诚、豪侠、热情,也不乏文人特有的敏锐、固执、善悟。他做过企业,为了生活沉浮于商海,然后再做回篆刻家、紫砂壶陶刻艺术创作者。正因为有着丰厚的生活阅历和文化底蕴做支撑,德明先生的紫砂壶陶刻艺术才使人觉得有滋味、有厚度,有内涵。确实如此,德明先生的紫砂壶陶刻艺术,远离那种很街头、很嘻哈的江湖刀刻笔墨,似乎又跟纯以技法取胜者迥然不同,多了几分贪恋传统文墨滋味后的文人气质,取材侧重于反映姑苏文化的江南山水和诗词歌赋,充满了难得的家乡情怀!读来令人蓦然想起燕南天的惊天一剑和江枫的轻轻一笑,承载着真感情、真性情!</p><p class="ql-block"> 苍茫来时路,在追求文人雅化的紫砂陶刻艺术创作历程中,德明先生的紫砂陶刻有着历经磨劫的书画篆刻童子功,又因其人天生具有酒性的醇厚与一往情深,情感的恣肆往往落实在技法纯熟的基础之上,再加之出色的制壶、刻壶、印章三位一体的线性综合审美解读能力,讲究线条的表达与发抒,他的刀刻语言不期然地具有了一种在咫尺之间游天涯的灵性。单以其紫砂壶陶刻艺术解读之。无论当代壶刻艺术天地如何喧嚣,德明先生一直提倡一种回归古文人的自然刻写方式。或者说,他的自然刻写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之上的刻写,是放弃了展览展示,从而面向自我内心的刻写,是在对紫砂壶刻美学了然于胸后的刻写,绝非砌篱笆墙一般简单的左拿右来、“东成西就”。他坚定地认为,自然刻写是现代人现代精神的古典表露,是一种以写作代替创作的刻写,是以内容为主体的刻写,是对当代紫砂壶刻艺术中出现的泛滥无忌的、纯市场化的一种反叛。</p><p class="ql-block"> 譬如,他依据清代著名画家袁耀的经典界画,以刀代笔,刻在紫砂陶板上的同题山水画《黄鹤山樵图》,将界画与送别式构图的精髓纵情表达出来。如此贯穿胸意,在陶板这一载体上刻出传统绘画的感觉,不断去工艺化,追求心悟手从的艺术性者,目前应为屈指可数。在这样的刻写岁月里,德明先生风谊洒洒地打造出一片壶上生命的原色,以明月视美色,以流水听弦歌,激活生活拼搏在大都会里的人,凝于心底的渴望:多想抱一抱小时候的我,重走一次少年回家的路。因此,我从德明先生的刻写语言里,读出了一份难得的心路骊歌。换一种向度来表述,显而易见,德明先生的壶刻艺术,是建立在多年累积、墨华飞动的深厚书画创作功力之上的。即他在掌握传统壶刻与雕刻艺术的同时,将紫砂艺术理解为融书法、绘画、历史、文学、美学等综合艺术形式的这份难能可贵。</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艺术的成长,重在转化。德明先生已然拥有这种能力。他的书法,强调在传统经典中汲取养分;他五体兼能,尤擅篆书,大篆之甲骨文、金文中的质朴天然,小篆中的工稳与厚实,在他笔下皆成气格;另有隶书、章草、行草作品亦不乏可圈可点处。譬如他以篆书形式书写的五言联《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以隶书形式书写的五言联《说剑赠慷慨,琢玉思坚真》,笔力老成,圆融无碍。他的篆刻,印宗秦汉,阳文与阴文印创作,使文字如奇兵劲旅,接续了汉印的正大气象与言简意赅的章法美。进而,他将自己的书法与篆刻两种不同技法,以“胆敢独造”般的勇气和智慧,融入到了紫砂陶板上的创作,化刀为笔,中锋的泊荡,侧锋的迤逦,种种回环的空间,潆洄若水抱,一派书卷气和金石气展现在了眼前。这是我在赏读其书于陶板上的《史墙盘铭文》和王维的《山居秋暝》时的感受。虽以刀刻,却可以完美当成一件书法作品来细品,倾心之下,令人沉吟叩弹几许。所以,我基本认同并尊重他的人文艺术壶刻理念。</p><p class="ql-block"> 德明先生生性豁达,热爱生活,不惧尘世风浪,,常于壶刻之外,寻找一些沉重而追远的文化命题。他从不回避自己作为六〇后的年龄,也从不回避自己作为企业家一族的身份,更不会回避自己曾经因为生计而一度放弃所钟爱的书画篆刻及紫砂艺术的窘迫与尴尬。对他而言,生命的价值应为:万水千山总是情,而今再赋归去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作《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其中有云:“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正是在这样的士之游、侠之游中,他作为书画家、紫砂印章创作者、紫砂壶刻艺术家的成就渐渐被业界认可。</p><p class="ql-block"> 我再三阅读过他的书画、篆刻、紫砂壶刻作品,笔墨含真情,刀下有风神,充满真知灼见,人生感悟,闪烁着思想者的哲学光芒。譬如,他细耕于紫砂陶印中的力作,充满传统的深度经营与自我的适度开拓,于奔放中见出一份真性情。</p><p class="ql-block"> 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的话:“世间的很多事物,追求时候的兴致,总要比享用时候的兴致浓烈。”在这份浓烈中,我看到的是德明先生的紫砂壶刻艺术人生与其书画篆刻艺术乃至人生阅历的水乳交融,互为滋养,互相敬畏。紫砂壶刻艺术创作过程,就是跟长衫飘飘的古人或者深居器物美学精髓的古物的一场对话,所以心态应该是谦恭的而不是张扬的,这点我觉得很重要,惟其如此,才能看到呈现在壶面上的真正韵味。</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强有力地说明了一个道理:这个时代不需要糙刀刻浮心的紫砂,更不需要赚取噱头的“艺术画面”。还是德明先生所治的细朱文印《在修行中书写》指向明确,骨力挺秀、意境清雅中最能表明心志。人生千滋百味,艺术永无止境,重在阅历,重在修行。概而言之,面对德明先生的紫砂壶刻艺术,如观一辆雨中静止的火车,引人遐想,令人回味。</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的社会尺度中,昏颠世事,冷暖人情,如何理性对待入世与离尘,德明先生无疑可以当作一个经典案例来探讨。德明先生活得明白,他十分笃定,走得再远,也得留一条深藏了种种年少情怀与中年心事的故乡路给自己,不知这是否为其在自持又自适的紫砂壶刻艺术创作中悟出的道理。他坦言,余生与书画印、与紫砂为伴,就这样缓步氤氲在姑苏文化天地中才是人生夙愿。或许,正因有了这样的载归之意,才成就了他一片云山晴好的紫砂壶刻艺术格局。华发不胜簪,老笔何其简。快节奏的时代,人事就是如许苍茫,急管繁弦之下,容不得半分从容回味,便已“曲终人尽散,江山数峰青”。</p><p class="ql-block"> 然而,颇感欣喜欣慰的是,德明先生永远如那自来自去的梁上飞燕,留恋着散淡温煦的斜阳篱下之风。他的刻刀,在岁月里化成无惧无忌的化外之剑,带着与生俱来的侠骨勇慨,不管那页心境是否泛黄,朱弦一拂余音在。他的壶上世界,常常令人想起阵雨初歇的岸头,那温暖双眼的一盏渔火,还有袭尘而上的夜月!总之,德明先生其人其艺其壶,仍在竿头日上,不断精进中。壶里乾坤大,笔中岁月长。我确信并期待着。</p><p class="ql-block"> —— 于2021年5月.北京</p> <p class="ql-block">  《紫砂与茶文化》</p><p class="ql-block"> 作者:晨明</p><p class="ql-block"> 喝茶是我们的国粹,讲究很多、因人各异,众说云云。中国人的大雅,最离不开的是茶。俗话说:“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喝茶,先得说壶,尤其是要有把心爱的紫砂壶。</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壶的品种繁多,有辽宁的岫山玉壶,苏州的精致银壶,日本的沉着铁壶,景德镇的华丽瓷壶,名气最大的还是宜兴的紫砂壶。选择紫砂壶时,必须要从这几要素去考量和评定:</p><p class="ql-block"> 第一是必须先要看泥料,</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做工(工艺流程),</p><p class="ql-block"> 第三是壶形(要有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前两点我相信大家一定会高度的认可和统一。第三点会因人而异,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兴趣和取向,会对壶形的理解和喜好产生不同。</p><p class="ql-block"> 第四是书、画、印的刻绘。</p><p class="ql-block"> 第五是艺人们的职称高低。</p><p class="ql-block"> 第六是工艺包装和媒体宣传等等。</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们要了解中国文化,了解壶文化,更要了解紫砂文化。</p><p class="ql-block">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据记载始于北宋年间,于元末兴起,兴盛于明清,传承千年而不衰。当下更是扬名海内外,成为中国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历史的长河中制壶大师更是人才济济,蜚声海内外。从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清代的陈鸣远、惠孟臣、陈鸿寿、杨彭年和邵大亨,当代顾景舟、蒋蓉等一批制壶大师。他们所制的各种名壶,风格鲜明、造型典雅,古朴精致的艺术韵味,妙不可言。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价高达几万至上千万。</p><p class="ql-block"> 据传说宜兴紫砂壶最早起源于春秋,和泛舟五湖的陶朱公有关。说到这里先想到了西施。她虽是位纤纤美女,却是女中豪杰。她的事迹令人景仰,是位真正的出得厅堂、入得厨房美女。在绍兴的诸暨、苏州的姑苏台、山东的定陶、震泽的垂钓台、无锡的蟸园都有她的动人故事。她和范蟸从吴国最北的边疆山东,回到鱼云米之乡的无锡,每当月朗风清之时,泡一壶阳羡茶,或者紫笋,细嗅花香,慢品人生沉浮,那心情肯定是笑看云起云落。</p><p class="ql-block"> 宜兴紫砂泥是一种纯天然矿物,产于丁山镇黄龙山下约面,它富含铁、钙、钠、钾、锌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紫砂可以碱化水质,据说能明显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紫砂壶最主要特点就是透气不漏水的双气孔特性,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原色。常听老人们说, 夏天泡茶,放隔夜茶水都不会馊,茶水久置不换,也不会有宿杂之气,不变味。紫砂壶材质稳定,能经受冷热急变,冬天泡茶不裂,即使炖烧也不会炸裂。</p><p class="ql-block"> 新壶使用之先,开壶很讲究,有专人侍弄这事。平时喝茶结束后,必须把壶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干净的棉毛巾擦干,倒口晾置。再次喝茶时,先注满开的水烫壶,温壶一分钟左右,倒了后再冲入清水,稍加冲洗,恢复茶壶的元气,然后泡出茶会原汁原味。</p><p class="ql-block"> 久而久之,周而复始,紫砂壶就会产生非常美丽的包浆,令人爱不舍手。养好的壶,即使没有放茶叶,只要倒入沸水,也会有氤氲茶香的飘散开来,这是紫砂壶特有的品质,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称赞道:“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p><p class="ql-block"> 紫砂使用久了,盘得壶身色泽光亮照人,气韵温雅。《茶笺》中表述为:“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在《阳羡茗壶系》中赞美:“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唐代王季友写诗夸它:坚白能虚受,清寒得自凝。分形同晓镜,照物掩宵灯。壁映圆光入,人惊爽气凌。金罍何足贵,瑶席几回升。正值求珪瓒,提携共饮冰。这样的壶就有收藏价值,身价百倍。所以啊,紫砂壶不仅用着功效独特,更具有欣赏收藏的价值。被人们称赞是“世间茶具称为首”。</p><p class="ql-block"> 紫砂壶大都是由人工手工做成。讲究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章、题铭、绘画、书法、雕塑、篆刻这么的艺术门类,汇集于一身,共融于一体,体现在一把茶壶上,这是多么的美妙和神奇。紫砂壶不仅凝聚了手艺人的创作智慧和心血结晶,更体现了手艺人对紫砂泥的理解与期望。紫砂壶所追求的意境,就是融汇了自然与茶道所追求的“涤净烦嚣,淡泊明志,超世脱俗”,达到物、人、境、情的相融洽。</p><p class="ql-block"> 我国紫砂矿藏量很丰富,就是说能制造紫砂壶的资源地多了。比较大的有六个地方,有云南建水五彩陶;广西钦州坭兴桂陶、重庆荣昌安富陶;辽宁喀左紫陶。但这五个地方都没有宜兴的紫砂泥烧制的壶名气大。</p><p class="ql-block"> 华夏文化,源远流长。茶道文化,传承千年,这都是我们的荣耀。先请出型制各异、美轮美奂的紫砂壶,用茶刀划开一撮自然香,无论是“金饼拍成和雨露”,还是“玉尘煎出照烟霞”。最好用明前的上等的绿茶置于紫砂壶中,浸万州甘泉,独坐琴亭,在雅室氤氲中,吸吮甘汤,于茶之淡淡清香里,品味岁月的丝丝涩苦。无不为人生之中的一件非常美妙的雅事。</p><p class="ql-block"> 2020.03写于艺英阁灯下</p><p class="ql-block"> ——晨明</p> <p class="ql-block">这么多年来《晨明紫砂》得到了全国各地的亲友们的大力支持和诚挚的关怀!</p><p class="ql-block">在此我要真心感恩有你们的陪伴,让我活的更精彩!!!</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历】 陈德明,又名晨明,斋名:艺英阁、三随室。</p><p class="ql-block">现为:</p><p class="ql-block">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江苏省盆景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span></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南京印社社员。</p><p class="ql-block">西交利物浦大学课外导师。</p><p class="ql-block">苏州市甲骨文学会理事。</p><p class="ql-block">苏州市工艺美术学会会员。</p><p class="ql-block">苏州市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p><p class="ql-block">苏州市寒山书画艺术会社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宜兴市刀笔书法陶刻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吴江区新文艺群体联盟会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陈德明自幼爱好书画艺术,1984年师从于王西野和张寒月二位先生学习绘画、书法及篆刻。1987年就读于无锡书法艺术专科学校,1988年又加入于中国东方书法家研究会专功篆刻艺术。三十多年来作品数十次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参加过全国、省内外各种展览并获奖,作品被数家单位和个人收藏。 近十年来,陈德明又在紫砂上创作了数千件作品。他集壶泥、壶款、壶印、绘画、书法、雕刻诸艺术共融一体。创作风格鲜明独特,俊朗雅逸、大方古朴。紫砂雕刻作品深受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日韩、港澳台等国内外众多友好人仕的喜爱和收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德明刻印润格费》</p><p class="ql-block">①: 印章 1.5~3.0公分大小,2~4个字内,市价1500~5000元/每方(不含印石料)。如4个字以上,每个字加100元。</p><p class="ql-block">②: 朋友价一律1500元/每方。</p><p class="ql-block">③: 甲骨文入印的一律另加500元每方。</p><p class="ql-block">④: 小印和大印都比较难刻,所以刻印在1.5公分以下小印加每字加100元,刻3公分以上的大印,每字加50元。印石料另算。</p><p class="ql-block">⑤:玉石印来料刻印一律3000元/方以上,。</p><p class="ql-block">⑥:网上拍卖印章5000元/方。</p><p class="ql-block">⑦:有特别要求的另议。———————————————————————— </p><p class="ql-block"> 《陈德明紫砂作品价格概况》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紫砂壶。价格为1000元~48000元之间。 </p><p class="ql-block">二、紫砂杯、茶道用具。价格为500元~9500元之间。 </p><p class="ql-block">三:茶叶罐、茶叶缸。价格为650元~5500元之间。 </p><p class="ql-block">四:紫砂盘、水洗、笔筒。价格为1000元~35000元之间。 </p><p class="ql-block">五:花瓶、画缸、画板。价格为3000元~360000元之间。 </p><p class="ql-block">六:紫砂杂件因物而异价格不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的基本价格,由本人解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