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皮影戏

开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父亲逝世30年祭</span></p> <p class="ql-block">作者:净土(都兴宙)</p><p class="ql-block">朗诵:开宇</p> <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父亲离开已整整三十年了。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发自内心的一股冲动,总想写点什么,以期借助这普通的文字,在这遥远的异乡向另一个世界的父亲献上一缕袅袅心香.....</p> <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记忆中西宁市正式的文艺场所除几座剧场外,与“光影”相关的还有一个湟光电影院和一处皮影戏院。皮影戏院位于西门内北面的西门饺子馆后面,有没有晚场演出不记得了,印象极深的是下午场,屏幕面向东北方向,借助于偏向西南的自然阳光投射进行表演的。</p><p class="ql-block"> 皮影戏院距家不到十里。那时候的我也就至多六、七岁的孩童,在家吃过早饭,被父亲大手牵着(青海话称“领着”)迤逦而行一路向西,差不多一小时多小时到达目的地。门票好像五分钱,我作为小孩自然是免票的。入场后再花两角钱,一副三炮台的“碗子”,加上开水,随着一阵音乐响起,父亲最喜欢的一场“精神大餐”便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看过的剧目很多,基本上都是《杨家将》故事,如《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金沙滩赴宴》等等。所以后来与朋友、学生交流时总说本人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是父亲给我的呢。印象最深的是《金沙滩》,那激昂特别的旋律似乎已经融入到了血液里,到现在都能一段段哼出来;“大郎死在了替皇上,二郎断(拦)箭一命亡。三郎马踏入(肉)泥浆.......”熟悉的唱词深深印在脑海里,怕是永远也忘不了了。</p> <p class="ql-block">  其实父亲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农民,农活上是行家里手,但文化方面没有上过学,认识的字除了他自己的名字和几个简单地数字之外也只有寥寥而已。那时只是孩童的我在皮影戏院里看过听过了也许出门就忘个干干净净,至今为什么还记得如此牢呢?首先得归功于父亲惊人的记忆力吧。一场皮影戏看过听过了,里面的许多唱段居然能够十分流利地清唱出来!大字不识几个的他也仅仅唱错个别的字,比如把“拦”唱成“断”,把“肉”唱成“入”之类,何况也只是听来的。再说,也许当时的“影子匠”就是这么唱的呢。</p><p class="ql-block"> 父亲特别乐观爽朗,每次遇到一些开心的场合,比如老兄弟仨在酒桌上欢饮,过年过节老亲戚来访,还有老伙伴聚会等等,高兴了就随时亮亮嗓子唱将起来,一次次听得多了。自然也就加深印象,连同曲调和唱词一起牢牢记下了。</p> <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青海皮影戏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搜遍网络,全本的剧目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种,本人最钟爱的《金沙滩》别说是全本,就连个别的唱段都消失得了无踪迹,甚是遗憾不已。聊胜于无的是,每每想起父亲,连带“皮影子”瘾发作时,还有一些其他皮影戏视频或音频可供“疗饥”,也算是可庆幸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壬寅年四月十八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朗诵:开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山东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烟台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荣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2年“盛世中华 声悦神州”首届全国诗歌朗诵大赛全国十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山东省首届“齐鲁之声”朗诵艺术大赛金奖,齐鲁十佳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烟台市最美“家”音微朗读大赛成人组冠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