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行

梅影萧萧

<p class="ql-block">  莆田市离福州不过110公里,人杰地灵,风光秀丽,名气很大,退休后极想去那旅游,但一直都没实现。没曾想,上个月机缘凑巧,连着去了两次。</p> <p class="ql-block">  莆田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是福建省沿海的一个地级市,只管辖莆田、仙游两县,面积4200平方公里,仅占福建省总面积的30份之一。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市,在中国却有着不小的名气。比如它是中国最大的民俗信仰“妈祖”的诞生地。妈祖信仰现在分布在46个国家和地区,有近万座妈祖庙宇,信众3亿多人。有被誉为中国地方语言“活化石”的莆田话——兴化语。兴化语是福建五大方言,使用人口约500万。莆田话和台湾话超过一半可互通,对闽台两岸文化交流与感情联络两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中国现存戏剧中最古老的剧种莆仙戏。莆仙戏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5000多个,约占全国各剧种传统剧目总和的三分之一。还有着“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称。自唐以来科考成绩彪炳,在全国名列前茅,前后共出过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p> <p class="ql-block">  莆田市区内的古谯楼和莆仙大剧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旧两个时代的代表。古谯楼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公元893年),作为子城城门和门楼,置更鼓刻漏于其上,为国内现存最完整的大型鼓楼之一。它是莆田的地标性古建,因外形酷似天安门,故民间也俗称为莆田小天安门。莆仙大剧院是一座典雅、高贵、形象优美的标志性建筑,是莆田城市市民文化生活的新地标。剧院拥有公共大厅、歌剧厅、音乐厅、戏剧厅等空间设置,功能齐全,设备先进,气势宏伟,造型独特,融合了标志性的莆田民居特色和现代建筑工艺,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堪称一流,是展示高雅艺术、保护古老剧种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木兰陂是莆田古老的水利工程,堪称福建的都江堰,使得兴化平原数十万亩农田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其位于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于宋冶平元年(1064年),由一位女性钱四娘发起修建,历时八年才建成。木兰陂包括“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其中的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纵横钩锁迭筑。全长219.13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置有32孔闸门。它象一架巨大的钢琴,横亘在木兰溪中游,美妙无比,让人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和不屈不挠的治水精神。 </p> <p class="ql-block">  木兰陂工程异常艰巨,工程技术要求高。因为它不是建在岩基上,而是建在满是淤泥的软基上。大文豪郭沫若先生参观木兰陂后按捺不住激动,诗兴大发,写下6首诗。这些诗现在被刻放在木兰陂边上的纪念馆里。</p> <p class="ql-block">  莆田的山水之美也很有特色,让人怦然心动。这次相继去过的九华山和西隐飞瀑,就各有特色,给自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九华山半山腰</p> <p class="ql-block">  九华山层峦叠嶂、翠峰如簇,形如九朵莲花,故有“九华叠翠”之称,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九华山最高海拔741米,山中的景点或以神名,或以形名,或以色名,显得扑朔迷离,有着梦幻般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摩崖石刻“上天梯”三字,系明代进士周瑛所书</p> <p class="ql-block">  西隐飞瀑坐落于象峰村。小村山青水秀,风景优美,加上修建了一个泄洪闸,引流下泻,形成了一个人工瀑布,风景更为迷人。</p> <p class="ql-block">  西隐飞瀑落差百米,但分两级而下。上面一段是天然小溪, 自然惬意地顺涧而流,然后汇聚石盘渡槽,水流沿槽边落下,形成一道美丽的水帘。后一段从槽口直流而下60多米,声如奔雷,激湍翻腾。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却有银河落九天给人带来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西隐飞瀑两旁的峭壁上,架有三座桥。它们象三条飞龙,腾跃在峡谷上空,构成西隐亭幽谷一道壮丽的奇观。其中的栖隐古桥和石盘渡槽桥更特别,两者既不交汇,却又紧密相联,被称作“桥上桥”。走在桥上,脚下是被磨得铮光亮滑的石头,可以一边感受古桥斑驳的身影,一边欣赏深潭与瀑布奇观,别有多番风情。这一刻,只想偷得浮生半日闲,静静地观赏,静静地沉浸在瀑布溅起的水花中。</p> <p class="ql-block">  两趟莆田之行,还游览了两个寺庙。</p> <p class="ql-block">紫云寺天台殿</p> <p class="ql-block">  紫云寺俗称云顶寺,始建于唐咸通十四年(873年)。此寺由唐末高僧正觉大师主持建造,此后历代也出了不少高僧,是莆田素负盛名的千年古刹。云顶寺因山得寺,山则因寺得名。正如名诗所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所处的云顶山大钟峰古木参天,松竹叠翠。远看周围峰峦雄峙南天,云蒸霞蔚。下瞰城区鳞次栉比,一览无余,故而也是休闲放松的旅游名胜。</p> <p class="ql-block">在紫云寺云顶山高处可以看到莆田未来的大学城</p> <p class="ql-block">  莆田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后经考证,认定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是其中之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莆田南少林是1992年经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后重建的,并于1998年建成竣工。莆田南少林寺占地广阔,建筑雄伟,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等。</p> <p class="ql-block">  两趟下来,深深地喜欢上了莆田,并想着以后还要多去那里走走看看,去看看大学城,去看看木兰陂博物馆里大文豪郭沫若的诗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