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和情感素养,在今年的课例研究中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数学素养为总目标,每位教师承担了两节课例研究,每一节都围绕总目标确定小的目标。有一次个人备课,两次教研组集智备课,两次上课的经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观看课例回放,再一次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课例的改进。每次课例研究后形成不少于1000字的课例研究报告。</p><p class="ql-block"> 我们组从3月16日起到5月20日共组织了六次课例研究活动,五位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参与了六次课例研究的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课例研究都严格按照林东第二小学课例研究实施纲要和评价细则进行。</p> <p class="ql-block"> 课例研究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册</p> <p class="ql-block"> 3月16日,我们组进行了第一次集体备课。首先,本组六位教师形成个案,再抽签确定主持人,主持本次课例研究活动。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标要求到执行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分析和研讨。</p><p class="ql-block"> 本次课例研究,生学武组长做了集体备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上课记录。生学武组长在六年五班上课画面。</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评课记录。</p> <p class="ql-block"> 3月17日,进行了课后研讨,针对本节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修改。</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批注稿。</p> <p class="ql-block">3月17日下午,在六年四班进行第二次上课。</p> <p class="ql-block"> 3月18日,进行了最后一次的研讨,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补充,确定四稿。</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例研究后,主持人对本节课的课例研究做了总结,并撰写了课例研究报告。</p>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组其他几位教师也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了课例研究,并且都有了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王校长和李校长亲临现场听课,并参与评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5月25日,本组老师们针对本学期课例研究交流了自己的收获,同时生学武组长进行了总结。</p> <p class="ql-block"> 夏昌磊老师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夏昌磊老师,针对自己执教的“求不规则物体体积”一课,做了全面的总结。她说道:“林东第二小学课例研究活动以践行学习共同体为目的,组织有效活动,真正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场所、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课堂上知识之间得到串联,通过学生回忆“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回顾转化的数学思想,这样有助于学生猜想,并能更好地联系旧知,思维过度自然、流畅,便于学生的思维走向正确的方向,这时教师的引导才是行之有效的,并让学生建立起更深层的空间几何概念。</p><p class="ql-block"> 在探究中学生的思维得到提升。在探究求空瓶子体积时,我打破了平时的教学方法,大胆的创编了教材中的例题,把教材中已经给出的瓶子倒置前后的信息全部去除,只给了一个正放的装一部分水的瓶子,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你想解决的问题,最终学生提出了:水的体积是多少?空瓶部分体积是多少?瓶子的体积是多少三个问题。整节课就围绕着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学习,因为没有给出信息,所以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也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探究兴趣。</p><p class="ql-block">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个过程,学生自己尝试了借助转化的思想把未知的知识转换为已经的知识,尝试了从无从下手到为思维和灵感的迸发,尝试了数学学习中探究的无与伦比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李芳芳老师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李芳芳老师总结时说道:“让学生真正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过程。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挑战性和学生的深度学习。”</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次的集智备课和听课,使我真正的认识到了集体的力量大,每一个人的想法都有闪光点,能够互相学习提高。同时,在听课中,我真正的发现了,每一次的备课,真的要备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以后的备课中要认真备教材、教法、学生。针对教材,学生,确定教学目标,切实把握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类推、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敢于挑战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杨丽娜老师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杨丽娜老师,在总结时强调课例研究中师生不再是传统的传授者和接受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教师做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俯下身子帮助和引领学生。</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周的课例研究都是精心准备,在集体备课过程中领导都高度重视,并全程参与我们的备课,并为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老师们共同探讨,交流分享,共同解除困惑,感受成功。课例研究是互助互学的教研过程,每一次课例研究都会使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得以提高。</p><p class="ql-block"> 针对夏老师执教的课例,谈到:“课堂中我们关注的不再是教师是如何教的,而关注的是学生是以何种方式学的。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习方式的差异,通过大量的反复练习,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也许不差,但一遇到新题、变式题往往不知所向。从知识达成目标分析来看,会做了,不一定懂了;懂了,不一定理解了;理解了,不一定会灵活运用。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可因内容而宜,采取一两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分工合作、交流辩思中,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增强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应用过程,这样的知识才记得牢、用得活。”</p> <p class="ql-block"> 于晋秋老师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于老师在总结中提到:“首先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又有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另外教师要研究教材,在领会教材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地处理教材,从教材结构入手,把握知识之间联系,以此作为指导学生质疑的重点,做好示范提问,教给质疑的方法,为今后学生学法迁移,独立质疑做好铺垫</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作业设计方面,要合理利用作业单,在学单上有的内容,没必要再呈现到大屏幕上,应该让课堂内容更具有实效性。</p> <p class="ql-block"> 巴特尔老师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巴特尔老师以“触摸数学课堂魅力,彰显学生生命力”为主题,主要总结了在学共体课例研究中学生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1.夯实基础,延伸了拓展,课堂呈现安静、润泽、深度的学习思考的画风。在学习单中设置了”我的做法“和”同伴的做法“两个区域。”我的做法“这块区域是每个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整理、独立呈现的空间,各自抒发自己不同的想法。</p><p class="ql-block"> 在某一节新课中,小夏同学共举手5次发表见解,约占总人次的1/6,看似次数很少,但相对于研究初期的小夏同学来说,已经有了质的变化。而且每次都基本能达到语言流畅,思维清晰,语速适中,表达完整。并在交流补充中知识得到拓展,能力得以提升,这对于学习较弱的学生来说简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且这样的学习使90%以上的学生都能形成很完善的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2.数学思维被激活。学共体课堂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完全被放开放大,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独立思考时间,即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对知识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整理,在汇报板演讲解环节更加注重了思维过程,所以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思维都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从最初的板块式、分解式的知识,到最后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学有困难的学生也在学共体的课堂中得以肯定和发展。如:练习课中,把相对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交给学习稍弱的同学进行板演,讲解,把质疑补充的机会交给其他同学,这样的互动过程能确保所有学生的学习一直“在线”,组织恰当的质疑、精妙的设问互动,才能充分激活其思维,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学习得以真正的发生。</p><p class="ql-block"> 3.能力得以提升。学共体的课堂,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阅读教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更主要的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学生智慧与情感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p> <p class="ql-block"> 生学武组长的收获与总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组长在总结本组课例研究时说到:</p><p class="ql-block"> 这几次的课例研究我们做到了以生为本,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是否得到成长,是否是自主获取知识。是否在本节课中获得了新知,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而老师呢,也要思考在本节课中自己获得了什么。在为期两个月的活动中,我们辛苦并快乐着,大家有了共同语言,虽每日忙忙碌碌,但也收获颇丰。每一次的集体备课都是一次灵魂上的提升,每一节课可以说都是一顿饕鬄盛宴。</p><p class="ql-block"> 最后生组长结合本组课例研究的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他说道:“虽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时间比较紧,对于第二课时的准备不够充分。还比如,因为多次研究都是只有自己组内这几个人,所以在备课上,基本上风格一致,高度相近,所以每个人提高的并不是太多。应该是加入一些新鲜血液,或请领导和专家进行一下指导和引领,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参会并做指导。</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长对本学期六年级组课例研究给予肯定的同时又对下一步研究工作做出了指示。她说道:“学习共同体下的课例研究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旨,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要使课例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加强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读书,思考,实践,反思,成长的教学生活方式,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实践。”</p> <p class="ql-block">撰稿:巴特尔</p><p class="ql-block">审稿:生学武</p><p class="ql-block">审核:教导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