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遐思

文竹

<p class="ql-block"><b>端午流俗竞舸船,艾香粽酒倍多欢 ;</b></p><p class="ql-block"><b>少年不识佳节故,汨罗江中沉宿冤;</b></p><p class="ql-block"><b>千载无忘祭屈原,万古争诵九歌言;</b></p><p class="ql-block"><b>离骚漫覆空渺渺,留却忠魂在世间。</b></p> <p class="ql-block">拂去历史的尘埃,剥开尘封的云雾;在浩浩汤汤的历史长河里,在亘古不息的汨罗江中,矗立着一尊屹立了两千余年、并且还会永远随着中华民族的存在而屹立下去的雕塑。因为他的存在,于是有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节日——端午节。</p> <p class="ql-block">屈原,一位因为端午节而让世代中华儿女无法忘记的先祖;一位因为《离骚》《九歌》而为历代文士墨客传诵不息的巨擘。他的存在,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塑造上有着不可磨灭的楷模效应。</p> <p class="ql-block">纵观中华的民俗节日,为纪念一个人而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节日,在中国的历史上,唯此屈原一位。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什么样的一种精神,让一个民族如此的敬重、如此的纪念、如此的仰望? 在我看来,是屈原的身上寄托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和骨气。那是一种真正的国家至上、坚持真理、忠肝义胆、情怀高洁的爱国精神和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铮铮风骨。他是一位才情四溢的诗人,更是一位勇敢无谓的战士,然而,他也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悲情英雄。</p> <p class="ql-block">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在汨罗江畔,他的一声悲叹,他的纵身一跃,是他为自己的信念而用生命做的最后一搏,这也将他定格成一位悲剧的英雄。他的壮志难酬、他的国殇之痛,化作一首首的楚辞歌赋,穿越时空的迷雾、跨越历史的沧桑,把一位志存高远、忧国忧民、以死明志、铮铮铁骨的屈原,还原在我们的面前。《离骚》的抒情浪漫、《天问》的叩问求索、《九歌》的斑斓美奂,铸就了一座文化的高山。即使跨越千年,我们仍然能从他的文字里感受到他作为诗人的温情、作为战士的激昂和作为悲情英雄的眼泪。他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无比真实的屈原。然而,这个身影虽然伟岸,但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孤独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选择在孔子的诞生之日祭孔,而选择屈原的忌日作为节日,这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孔子的柔和屈原的刚都是中华民族性格里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都是支撑中华民族的骨骼,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魂魄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一枚棱角分明、艾叶留香的粽子;一场百舸争渡、奋勇不屈的龙舟赛;一个年年都要参与的节日,已然足够让我们在糯糯的米香里咀嚼和回味这位古人带给我们的精神了。只是这种精神,弥漫了淡淡的忧思和绵绵的悲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