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left;"> 【题记】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不可抗拒的时间面前,哪有什么一帆风顺,要么是事故,要么就是故事。</h1> <h1> 2022年3月16日清晨5:20分许,突然接到闵行货场已被封控,只许进、不许出的消息,没有任何犹豫,打了几个电话,比以往提早了半个小时驾车前往办公室上班。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路上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再快点。不曾想,从那时起,开启了短暂而又漫长的77天被封控的日子。</h1> <h1> 人说,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不可抗拒的时间面前,哪有什么一帆风顺,要么是事故,要么就是故事。好在77天的时光中,没有任何事故。但朋友圈的那些30多篇、4000多字的图文及视频,记录着我太多的感慨与无奈、期许与念想,以及那些没有记录却铭刻在心头的点点滴滴的故事,共同构成了那段不能也不会忘却的记忆。</h1> <h1> 【民以食为天】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我因患有痛风等,豆制品、海鲜以及辣的东西不能吃,也不敢吃。随着货场封控、企业停产,送餐公司停止送饭后,我们的盒饭须穿越大上海南北几十公里才能送达。而盒饭中的菜肴,多数却是我不能吃的,只能就着酱瓜和少量能吃的菜肴下饭。</h1><h1> 有一次,实在是饿了也是馋了,晚上将两个豆腐衣包肉吃了下去,谁知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给我颜色看,左脚痛的呲牙裂嘴,吃药三天才得以缓解。而隔壁办公室的老冯由于右脚扭伤过,那些天走路也不利索。中间办公室的小陆同学因此一半是心痛一半是调侃道,你们东面办公室出来的人怎么走路都一脚高一脚低啊。</h1> <h1> 盒饭中,经常有西葫芦,卷心菜,萝卜等容易运输和保存的蔬菜,在那段时间实在正常不过。而黄瓜、鸡毛菜,以及香葱等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东西,在那些日子里却成了绝对的奢侈品。于是,特别想念水嫩水嫩的鸡毛菜和碧绿碧绿的黄瓜。</h1><h1> 当时,松江尚未封控,网点的兄弟得知我的这一奢望,想方设法采购了一些黄瓜、鸡毛菜、蒜头等,驾车送到大门口再传进来,令我激动了好多天。以致在四月中旬,货场封控34天时,我在朋友圈发文:等哪天解封了,一切都正常了,最想做的两件事:一是睡觉,关了手机一次性睡足六六三十六个小时;二是睡醒后,吃两大盆菜,一盆是清炒鸡毛菜,哪怕不放油;一盆是清炒鸡毛菜,哪怕不放盐,但绝不能放辣。</h1> <h1> 没有烤箱,没有黄油,我还是一个爱烘焙的懒猫。5月11日,地方政府发放物资,其中有一袋切片吐司,于是因陋就简制作灵魂调料,将吐司片制作成蒜香吐司,给封闭的生活增添一抹香气,也给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增加一点信心。</h1> <h1> 那段时间里,利用一个小小的多功能电锅与微波炉,先后制作过吐司布丁、蒜香吐司、焦糖双皮奶、香蕉吐司卷、奶香热狗与罗宋汤等,并与大伙分享。小伙伴们赞不绝口,有的说这是家的味道,有的说这是喝过的最好的罗宋汤......</h1> <h1> 当然,同伴们也会时不时地给我分享他们从不同渠道采购来的西瓜、香蕉、猕猴桃、蛋糕、红肠、酱瓜与菜肴。每每想起那种时候,那种场景,那些刻骨铭心的一件件、一幕幕,今天依然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h1> <h1> 【疫情防控】进入4月,大上海全城封控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紧张起来。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货场内人员的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的频次也进一步加大。</h1> <h1> 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4月8日凌晨4点,天还没有亮,当货场和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之时,小唐和冒峰等就悄悄地起了床,不发出一点声响,生怕惊扰了隔壁的同事,穿戴好防护服,一边按名单整理好抗原试剂,一边逐个电话通知数十家驻站单位人员领取,并要求立即开展抗原检测。</h1><h1> 而当地方政府通知晚上要做核酸检测时,钱军和小钟立即紧急铺线装灯,保证了照明与采样的正常进行。而老冯则把自己的汽车开到了广场,点亮大灯,好让400多人的队伍能循着黑夜中汽车光线有条不紊地慢慢前行。</h1><h1> 无论是核酸检测,还是抗原检测;无论是抗疫物资装卸,还是生活保障品的配送,无论是半夜还是正午,台前幕后,我的伙伴们始终都在默默奉献,从不叫苦叫累。</h1><h1> 他们也有父母妻儿家人和亲友,但为了整个货场400多人的安宁与安全,为了这个城市的抗疫,他们义无反顾、毅然坚守。而他们中的好多人却是在3月下旬时,小区临时解封时,选择逆行而来的。</h1> <h1> 唐纪明、冒峰、姚迪、钱军,还有小钟、小唐、小顾以及40多位坚守在岗位的同事,你们都是好样的!我为有你们这样的同事而由衷地感动、自豪、骄傲…… 我们是一个坚强的、团结的和战斗的团队,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h1> <h1> 与此同时,大批民生物资如方便面、大米、鸡蛋、牛奶、矿泉水等,以及核酸检测咽拭子以及负压救护车等医疗物资源源不断抵达铁路货运闵行站。在经营部的统一指挥下,留守在站的40多名党员职工带头冲锋,人员机具提前到位,快速完成卸车、检疫等环节,联系物流配送单位加快出货,及时完成民生物资的转运。</h1> <h1> 特别难以忘怀的是,从4月13日夜晚到次日晚上,尽管风雨交加,尽管夜凉如水,从凌晨到黄昏,从接车到配送,一支由二十多名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如期圆满地完成了从北京发来的,装满整整两辆快速行包车厢的,分发到四十多家单位的抗疫保障物资的卸车、清点与配送等紧急任务。</h1> <h1> 这其中,迪迪同学与七个小伙伴连续干到第二天的七点也没有合过一丝眼,而年届退休的老冯因此受凉咳嗽了一个月才见好转。你们那乌黑的大眼圈,刻划了铁路人勇于担当的精神;你们那憔悴的脸庞,展现的是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情怀。</h1> <h1> 【三罐可乐】2022年4月10日下午,接到第二天有央视记者来货场采访的任务,召集相关人员开好任务分配会后,遂与记者电话联系。在沟通好采访工作后,主动询问到,其他还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吗?美女记者开门见山地说道,其他都没问题,就是想喝可乐,可可可乐。我回答说,不能保证,但尽量解决。</h1> <h1> 于是,在整个货场内到处打听,四处联系,终于在张帅哥的冰箱内找到了一瓶,被我当场征用。随后,当小陆同学听说此事后,他也毫不犹豫地拿出了仅存的三罐可乐,而且是可可可乐。事后,同伴们都说,目前要在偌大的闵行货场内找三根金项链容易,找三瓶可乐真的不容易。</h1> <h1> 第二天上午,记者、摄像与司机一行三人按时到达。在顶着烈日,花费两个半小时完成现场拍摄与采访后,我把三罐可乐交给了记者。而她询问摄像师要不要喝可乐,那位在现场早已汗流浃背的摄像师笑了笑,操着浓重的北京口音说到,那就来一罐吧。余下的两罐被记者迅速放到了随身携带的包包内,随即对我再三表示感谢,说是千恩万谢也不为过,只差对我道一个万福金安了。</h1> <h1> 说实话,我也很喜欢可乐,不过是百事可乐,还有蕃茄味或烤肉味的百事薯片。如果两样搭配着享用,那绝对会激情飞扬、血脉舒畅。回过头来,据说那时的可乐,是战略级别的紧缺物资,消费者一瓶难求。</h1> <h1> 当天,我们在圆满完成央视到车站民生保障物资运输采访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全部留站人员的第七、第八次抗原检测。而包括此前的十二次核酸检测等等,每一项、每一件工作我们都精锐尽出、协同作战,我们是一个坚强的、团结的、战斗的团队。</h1> <h1> 【唐大师其人其事】濯缨不待临沧水,搔首岂同问碧天。2022年4月21日,我在朋友圈发文感谢同事唐大师精湛的理发技艺。那天,大师亲手操刀,为好几位同事从头开始,精心理发,令人面目焕然一新。那段时间内,隔三差五的就有人来找大师理发,既有本单位的同事,也有民警,以及滞留在站的其他单位员工,他来者不拒,笑脸相迎,热情服务。掐指算来,先后少说也有几十人次。</h1> <h1> 唐大师乃一中年汉子,但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的样子与小青年无异。单位里的大事小事,份内份外都能处理的井然有序,属于那种你想喝水就会给你递上水杯,你想睡觉就会给你送上枕头的“大管家”类型的人。最为稀奇的是在他的百宝箱内,不仅有全套的理发工具,更有云南白药、伤筋膏等等意想不到的宝贝。只是他在打电话时,时常用带有宁波口音的非标普通话,令人莞尔。</h1> <h1> 【心情日记】之一</h1> <h1> 2022年4月15日,货场封控第31天。</h1><h1> 草在结它的种子</h1><h1> 风在摇它的叶子</h1><h1> 我们站着,不说话</h1><h1> 就十分美好……</h1><h1> 又一轮核酸检测进行时。</h1> <h1> 【心情日记】之二</h1> <h1> 2022年5月3日,货场封控第49天。<br> 从门口到窗户七步,从窗户到门口七步……巧的是,从3月16日至今,正好是七七四十九天。而这49天的经历,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顿悟、太多的期许。<br> 于是,好想与你在解封后重逢,赴一场最美的邂逅,缱绻年华;掬一抹最纯的笑容,温润时光。</h1><h1> 如若不然,就与你隔空相望,清风竹影里,对酒当歌,述一段最真的过往,明月花香中,浅笑嫣然,吟一首最美的诗章,任时光穿越过心灵的桥隧,倾注在岁月的圈圈脉脉里,融化在思绪的点点滴滴中……<br></h1> <h1> 【心情日记】之三</h1> <h1> 2022年5月21日,货场封控第67天。</h1><h3></h3><h1> 想念草庐酒家的鲜肉油墩子,想念中山二路的爆鱼,想念庙前街的海棠糕,也想念芝麻馅的老街汤圆……实在不行,眼前的一堆抗原盒如能幻化成排骨年糕该多好啊,但目前也只能想想而已。</h1> <h1> 【心情日记】之四</h1> <h1> 2022年5月24日,货场封控第70天。<br> 又是一个微风细雨的日子。今天难得没有做核酸,只做了二次抗原,检测结果就跟今天的天气一样。而原本天空就阴沉沉的,加之停电,狭长的楼道中几乎可以用来做暗房,但走廊尽头窗户外的光亮却显得格外的刺眼。如此,抑郁的心情却是怎么也好不起来。<br> 点一枝烟,伫立在窗前。眼前,紧挨着窗户的是两颗树,一颗是香樟树,另一颗也是香樟树。虽枝盛叶茂,但长的却毫无章法可言,倒是与《病梅馆记》中的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偶而的一两声鸟鸣,给寂静的午后增添了些许生机。于是,诸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看山还是山”之类的场景和语句争先恐后地涌向脑海,搞得脑瓜子嗡嗡的。一阵凉风吹来,才渐渐平拂了思绪。<br> 正当我信马由缰、徜徉在意念的万水千山之际,一只恶贯满盈的蚊子,偷偷摸摸的飞来,在左手腕上叮了一下,电光火石的瞬间,用右手的食指从容不迫地弹出了一道约一百二十度的优美弧线,将那只不知是公或是母的蚊子轻松歼灭,但同时也慈悲地给它保留了一个全尸,轻轻吹了口气,直接将它送到了爪哇国。打了一场漂亮了保卫战,仿佛心情也因此变得好了那么一点点。<br> 光阴如梭,时光荏苒。不知不觉中已经在封闭的货场中度过了整整七十天。这七十天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念想、太多的希望,也有太多的精彩和无奈。同样,我想这货场围墙外的世界或许也很精彩,或许也有许多的无奈。<br></h1> <h1> 【心情日记】之五</h1> <h1> 2022年5月29日,货场封控第75天。<br> 又是一个凄风苦雨的日子,掐指一算,已经封闭在货场内整整75天了。今天适逢星期天,淅淅沥沥的雨时断时续地下个不停,仿佛空气中也能拧出水来,让人胸闷的慌。<br> 下午趁着空闲,将停放多日的小车发动了一下,然后花了两个多小时,借用了一个电饭锅,煮了一锅罗宋汤,晚餐与伙伴们分享。趁着煮汤的间隙,习惯性地在办公室窗前驻足。窗外依旧是两颗虽枝盛叶茂,但长的却毫无章法可言的香樟树。而此时每一片树叶上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水珠,一颗颗的大珠小珠都慢慢地由小及大,然后就滴落了下去,乃至不敢想象它们掉下去粉身碎骨的样子,莫明的有些心疼。<br> 在感叹造物主千般神奇的同时,心亦砰然而动,思绪如麻,旖旎盘旋,剪不断、理还乱。于是,从花木兰的“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真切,到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意境;从琼瑶的“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的悲悯,到李琛的一曲《窗外》的期待,交替出现在眼前和脑海。就这样,想着想着,那些唐诗宋词阡陌上的繁华,那些窗内窗外时空经纬上的兴旺,在不知不觉中将零乱的心绪柔化成了一幅陈旧而又清晰的画面。<br> 蓦然,我想那些窗外树叶上的水珠,有时它是珠圆玉润的珍宝,有时什么也不是,只是一滴水而已。莫非,这其中有什么样的禅意不成?<br> 有时,真的很想将积攒在年轮里的那些窗外的往事与回忆,用文字穿成串串风铃,悬挂在记忆的深处。并不尽是为了铭记谁,也不尽是让谁惦记。只想在将来某个窗外月明星稀的时分,让心潮的涟漪轻轻地叩响那串风铃,给孤独的灵魂以一丝安慰,不至于迷失了自我。<br> 用笨拙的手指码下这些许文字后,不敢再多想了。还是听一曲《云水禅心》吧,或许能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放空一切,包括那些曾经的耿耿于怀。毕竟,生活还得继续,也更期待来日的灿烂阳光。<br></h1> <h1> 【后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窃以为,此乃吾等虽难以企及但当孜孜以求的一种高远的境界,一种豁达的胸襟。2022年6月1日,大上海终于全境解封,我也终于回到了家。</h1><h1> 休息了几天,静下心来后,总感觉有些东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便陆陆续续地边思边写,成此拙文。同时,也用那段不能也不会忘却的记忆告诫自己,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而书写出一个大写的人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