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即使再努力,也还是个小学教师,想要达到李镇西、王崧舟等名师的高度,可以说不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多年来我还是在读书,慢慢追寻着答案。如今终于明白,哪怕工作普通,茫茫人海中找不到这一个我,也还是要读书,因为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是要追寻回另一半生命。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窃读记》,林海音的老师对他们说过一句话:“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说的太棒了!人的生命分两半,一半是物质食粮滋养下茁壮成长的生命,另一半就是精神食粮滋养下的有趣灵魂。读书就是要找回另一半生命。<br>2007年我来到石桥镇中心小学任教,我给教过的学生一直在灌输一个思想:读书的厚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不仅给学生讲更给家长讲。原来学校没有阅读课的时候,我也会每周抽出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那是孩子们最放松、最惬意的课堂,他们拿出自己喜欢的书,或一人静静赏读,或二三人共享一本书,他们脸上不经意出现的笑容,肯定是小有所得吧。我给学生、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它和吃饭睡觉同等重要。 这些年来,书也没少买,没少往外借,借而不回的也不少。济宁文化市场的旧书摊经常逛,《逛书摊》就是写的那段时光。从网上的当当书城也买过一些。现在家中我给自己买的书一个书橱放不下,粗略估计有四百多本吧。加上给孩子买的大约有五百本吧。太少了!还有很多书想买而没舍得买,最近两年图书涨价有点厉害。所以周末常逛旧书摊,便宜嘛!<br>有人说读书是最好的投资,我赞成也不赞成,如果读书的功利性太强,会给个人带来晋升的机会,逆袭的可能,成功的满足,但也容易让人骄傲自大。所以读书还是要非功利一些较好,哪怕深陷泥潭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2019年我给济宁明德幼儿园的家长做了一场关于孩子读书的报告,我说现在很多家庭装修花费高达数十万,可是有多少家庭有书架、书橱呢?又有多少家庭的藏书超过一百本了呢?我让家中有书架,藏书超过一百本的家长举手,偌大的会场举起的手屈指可数,寥若晨星。很多家长常说给孩子买了不少书,他不读就不愿再买了。我说你买的书还是少,买的多了总会有他喜欢看的,现在不喜欢看不代表以后也不喜欢看。一包华子四十多,一天抽完了,一本书你保护好,可以留给孙子。书架、书橱是一个家庭最美的装修,它装饰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家园。 有时候读的书忘记了,没关系还是要读。书虽然忘了,但潜在的气质、思想可能内化为精神的一部分。就像人从小吃的饭菜一样,已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读书就是一个洗涤的过程,慢慢显出自我的本真,找到另一半的自己。<br>现代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精神生活越来越空虚。一个人独处时,你是刷视频呢,还是会选择看书?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却有一个玩笑般的答案。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一人每年大约要读六十多本书,我们的数据很尴尬,如果去掉教科书的话,一人一年还读不到一本。<br>前段时间看了一则有关毛主席的资料,有一次毛主席要搬家,他所有的行李只有一平板车,但后来搬家,40个人整整搬了7天才搬完。毛主席的书太多了,一共有94763册。我们敬爱的毛主席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的床三分之二是用来放书的,房间里到处都有书,有一点空闲时间,随手拿起就能读。<br>读书是对抗手机、低俗娱乐的最终武器。常有这种感觉,越读书越感到自己无知,写文章越写越感觉不会写。这就像爬山,当你到达山顶时,才发现前面云海茫茫,才发现什么叫浩瀚,才明白什么是渺小和浅薄。人民日报上有句话说的很好,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说了许多,最后还是要归题,人一定要时时读书,不然便会鄙吝顽腐,顽见俗见生满全身。现代人生活皆不易,谁的生活没有烦恼,唯读书是最好的解药。<br>最后用梁晓声的一句话做个总结吧:读书的目的,不在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