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儿时收黄天(2 碾打)

鲁永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鲁永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麦收割到多一半儿,晚上一场喜雨不期而至。早上起床,雨还稀里哗拉的下着。到中午,太阳出来了,火辣辣的。地里进不去,那也真好,吃过早饭,想休息的人睡大觉。有的人磨镰说闲话,有的人在地头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天日头百天泥,这场雨下的不小,到第二天下午地里才能行住脚。队长按排一部分劳力播种晚玉米,一部分劳力继续割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边收割,一边碾打。一天只仅仅碾一场,大部分麦子经过晾晒,摞成了摞子逐天碾打。这个时候农村的重点活路是夏种和夏管,乘墒抢种晚玉米,糜谷,乔麦等小日月庄稼。夏播是争时抢响的紧张活路,早种一晌就早熟几天。麦收割毕了,晚秋种上了,重点活路便是小麦碾打和夏管。夏管就是给早玉米施肥,给种的晚秋作物锄草定苗防虫,如果天旱,还要灌溉。这几样活路都是齐头并进。但大家都觉得是跟着碌碡吃饱肚子,劲头足,精神好,不觉得苦和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的碾场是很费事的,主要靠畜力。牛马驴骡各拉一个碌碡,排成队,从开始摊的那一角转圆圈。骡马快,单独碾,老牛在一起。效率非常慢,碾一场麦要几个钟头。后来有人发明了电碾碡,就是在碌碡的拨架上固定一个电动机和长木杆,操作的人拿着长木杆,电源一开,碌碡就转动起来。效率大大提高,但由于技术不成熟,安全性能差,沒有广泛推广,后来有了手扶拖拉机,它带着碌碡碾场效果好,但生产队只有一辆,碾场主要还是靠畜力。再后来有了脱粒机,也叫打麦机,但劳动强度一点都沒有减轻,进度也沒有快多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早上摊场,上午九点左右开始碾。十一点多头遍碾完,把在地里的人叫回来翻场。碾二遍要比头遍快的多。碾完二遍就是起场,要把碾过的麦杆挑起来抖几抖,把麦粒抖出来,麦草堆成堆,两个人用长棍或者杈把抬去重新堆摞起来。这时候是最紧张的时刻,社员们一个个都连颠带跑,挑麦草的挑麦草,推麦堆的推麦堆,抬的抬,摞的摞。丢耙儿弄扫帚。后面紧跟着摊二场,紧张的像打仗。炎炎红日像喷火一样,照晒着大地,这是碾场的的最好时机。已经歇了一会儿的牲口又被套在碌碡上碾第二场。碾场的人除套骡马大牲口以外,都是些半劳一只手里牵着疆绳和接粪用的罩篱,一只手拿着鞭子,吆着牲口拉着碌碡转圈圈,实在觉得枯躁无味,吼几声秦腔提振精神,有的打着盹,其他社员都回家吃饭去了。有的家里是单帮人,饭才端在碗里,翻场的铃声就响了,只得刨两口放下碗来翻场。天气好,时间早了还能碾第三场。擦黑时节起完场,回家喝了汤,男社员又来到场里,准备晚上和清晨有风的时节扬场。各家各户都抽空收割自留地的小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生场碾完了碾腾场,也叫腾麦草。把原来碾得不太净的重新碾一遍,作用是再收一些粮食,另外是把麦杆往绵里碾一碾,这可是牲口全年的“口粮”。这一天要碾四、五场,碾好的麦草摞成大马头垛子,足有五、六层楼房高,雄伟、壮观。按照队长指示,菜地里人会送来西红柿、黄瓜为大家解渴解乏。年景好时生产队养猪场会杀一头猪,给各家各户分一些肉,吃一顿臊子面,以庆祝丰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夏顺利结束,农村进入一个短暂的农闲季节,各乡村唱平安戏赶各种庙会,有的唱大戏,有的唱肘猴,有的唱灯影,有的放电影,跟会走亲戚,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农村呈现出一片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