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夏收时

马洪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字、摄影:马洪杰(原创)</span></p> <p class="ql-block">又到一年芒种时,喜看麦田千层浪</p><p class="ql-block">汗水浇出丰收景,田野飘香心欢畅</p><p class="ql-block"> 初夏时节,艳阳高照,南风劲吹,一年一度的麦收时节到了,麦子熟了。田野上到处是一片片金黄,风吹麦动,麦海翻浪,沉甸甸、金灿灿的麦穗挺立在杆头上,摇曳着,在招乎着人们去收割。</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好收成。虽然今年入冬以来,北方地区缺雨少雪,是大旱之年,但在农民兄弟抗旱保收的辛勤努力下,仍然用汗水浇出了丰收景,大自然更没有辜负人们的付出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走进麦田,放眼望去,那种金黄,让人心醉,那种丰收,让人喜悦,那种场景,让人震撼。田野上,成熟的麦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看着那一簇簇、一片片颗粒饱满的麦穗,内心的那种喜悦、亲近和踏实感油然而生,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  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和大米一样是国民最重要的口粮,用途广泛。民以食为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粮食丰收了,百姓才能有饭吃,国家才能安定发展。仓廪满,则国安稳。这是我们骨子里传承下来的、千年不变的情感和真理。</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不在农村,不是粮食生产者,但我是粮食行业中的一名老员工,与农村和农业有着直接的关联,深知粮食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许还有身上原就有的农民基因,一直以来对田野、对农村和农民就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有一种特别的情结,特别喜闻泥土的芳香,特别喜欢走到自然的田野中,去感受浓烈的乡土气息,内心更是特别欣慰和感慨这丰收的景象,也更深切地感受着农民兄弟心中那种丰收的期盼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  丰收的欢喜和踏实、满足也映在了农民兄弟的脸上。从翻地、播种、浇水、施肥等田间管理的每个环节上的辛苦付出,从看着种子发芽、长苗、拨节、抽穗、开花、灌浆的一步步成长,直到闪烁出亿缕的金芒,长成颗粒饱满的麦穗,哪一样、哪一个时节都洒下了农民兄弟辛勤的汗水与艰苦的付出。丰收了,高兴和满足就是他们最真情的流露,也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最高回馈。</p> <p class="ql-block">  小麦覆陇黄,田间收割忙。麦收时节,是农民兄弟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候,“三夏生产战犹酣”,为了不误农时,要与时间赛跑,不但抢收,还要抢种,忙碌、紧张、火热的场面确实让人兴奋和感动。</p> <p class="ql-block">  走进田野,你会被那种热火朝天的麦收场景所感染而激动。平原和大块的田地,都实现了完全的机械化收割。田野中到处机器轰鸣,农用车辆往来穿梭运粮。一亩小麦用不了多少分钟就能收割完毕,真是省时省力。开收割机的都是专业人员,农民只需每亩地付出80~100元的收割费用,就能坐等金灿灿的小麦送到家中,一下子就减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p> <p class="ql-block">  驾车驶过中原大地,咉入眼帘的大片大片的金黄绵延到天边,望不到边际;麦收的场景更是如火如荼,让人振奋。河南是我国小麦的主要产区,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多,排在全国各省的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中原粮仓”,今年又是喜获丰收。</p> <p class="ql-block">  大型收割机或并排或单机,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坦的中原大地上纵横驰骋,往来穿梭,机器的轰鸣声不停的响彻在田野之上。这里也是全国机械化收割程度最高的地方,从南到北,数千万亩的小麦不到十天就能收割完毕。</p> <p class="ql-block">  大型收割机也确是神奇,车辆驶过,前面的滚网和刀头,像理发推子一样,将直挺挺的小麦迅速剪断收入机中,迅即分离出秸秆和麦粒,破碎后的秸秆随即在车后吐出,麦粒则收入了机仓中,储满后再传送到运粮的车中。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割几十亩到上百亩地的小麦。收割后的麦田,只留下了高出地面十几公分的整齐的麦根,一遍而过,收割的十分干净。</p> <p class="ql-block">  破碎后的麦秸秆,很多地方被秸秆还田在了地里,被当做有机肥料,已经看不到了像以前那样被焚烧的现象。而在河南等地,秸秆则被秸秆打捆机收集起来打捆成了圆柱体,一捆一捆的在田地里成了一景,随后被运走集中储存。据说麦秸秆用途广泛,可以用作造纸原料,也可以当做牛饲料,还可以作为轻工、纺织和建材的原料,经过技术处理加工还可以制造人造丝和人造棉,生产糠醛、饴糖、酒和木糖醇,加工纤维板等等,成为了小麦种植的又一项收入。</p> <p class="ql-block">  收割完了麦子以后的麦地, 则被机耕翻作,抢种玉米等夏季作物,开始了从种到收的又一轮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大地又开启了新的默默奉献的循环历程。</p> <p class="ql-block">  但在山区,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田地小,比较分散、地势高低不平,而且山村里还都是些留守的老人,大多操弄不了机械,只能使用原始的镰刀收割。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一镰刀一镰刀的收获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所换来的果实。虽然辛苦备偿,但看着丰收的小麦,喜悦和满足依然映在了脸上。</p> <p class="ql-block">  用传统的镰刀收割小麦,费时费力,十分辛苦,繁重难耐,一个人一天也割不了一亩地。这些老人只能是慢慢的进行收割,看着让人同情和心痛。村里的年轻人因外出打工,回不来也不愿意回来,因为这一亩地的收入还不如他们打几天工的收入多。</p> <p class="ql-block">  收割后的小麦还要一捆捆的捆扎好,再运到打麦场上用小型脱粒机进行脱粒,然后晾晒。所以传统的收割方式程序多、繁琐、劳动量大,是农村一年中最繁忙、也是最苦最累的季节。收麦时节,由于天气炎热,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时间紧张,在过去还容易让人情绪失控,引发家庭矛盾,时常有悲剧发生,可见这个时节的苦累和精神压力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  我们现在能够吃饱饭,能吃上热腾腾香喷喷的包子、面包、水饺、馒头、糕点等花样繁多的美食,确实应该首先感恩和感谢农民兄弟辛苦劳动的付出,没有他们在农业生产上的坚守和坚持,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可想象。</p> <p class="ql-block">  因此,国家在农村和农业生产上要更加重视投入和扶持。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劳动力流失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山区和土地少的农村,现在种地的大多是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村里的年轻人基本上都离家外出打工了,不愿意再从事艰苦繁重的农业生产。现在也确实是,靠这种家庭式的小规模的种地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支撑不了所想要的幸福富足的生活。这也是当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后的耕地撂荒没人种了怎么办?</p> <p class="ql-block">  还是毛主席说的对: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粮食要想稳产增收,就要抛弃小农思想,走集约化、合作化的道路,改变生产模式, 发展集体耕作和种粮大户经营。靠单户单产,不能实现有效的投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在山区,则发展适合山地生产、集体统一管理经营的小型农业机械化,帮助留守的老人种地,减轻种地者的劳动负担,但这需要国家的定向投入。</p> <p class="ql-block">  粮食的丰足、安全是国家安全稳定的重中之重,是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物质层面和能源一样,是国之根本,立国基石。说一千道一万,老百姓吃不上饭,一切都是枉然,对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对粮食生产稍一松懈,粮食危机的局面就很有可能到来,甚至是灾难。</p> <p class="ql-block">  俄乌战争,让人们更深切的看到了粮食以及能源的重要。俄乌开打,欧洲震颤喊饿。没有了能源和粮食的输入和支撑,不管你自诩为多么文明、多么先进,也都是难以维持。而俄罗斯面对着西方列强的无所不用其极的全面制裁和封锁,却安如磐石,游刃有余,国家的经济水平不降反升。除了有强大的核武这一镇国之器外,还因为俄罗斯手中有充足的粮食和能源,有物资底气不求人,打压和制裁的再狠也没用。</p><p class="ql-block"> 俄罗斯手中有粮,国民就有饭吃,能源还紧俏不愁卖,这都是当今世界的刚需和硬通货,哪个国家也离不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穷尽一切手段的封锁和制裁作用不大,只是弄了个寂寞,制裁不成反被噬,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粮食和能源危机的窘境而难以支撑。这场战争和对峙,笑到最后的一定是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  俄乌战争,带给世界的一场严重的粮食危机也正在到来。新闻报道说,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今年全世界约有3亿多人可能要面临饥荒挨饿,多个国家已出现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更大的社会危机一触即发。很多产粮国也都禁止了粮食的出口,实行了粮食管制。难以想象,如今都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二十年代,世界却遭遇了严重的饥荒,让很多人都没有了饭吃。这真是历史跟人类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但这个玩笑却是人为造成的!我们真的笑不出来,也恐难能置身事外。</p> <p class="ql-block">  在此,祈愿我们的农田能被有效的保护,能坚决严守住十八亿亩的耕地红线,守护好我们的饭碗。也祝愿我国的粮食产量年年增产,丰盈有余,让我们不再经历吃不上饭的年代,让子孙万代永不再受穷挨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