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世间》,一部好剧,深深打动了我,也触动我萌生要以“我的父亲母亲”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的想法,用怀旧的方式去感受亲情,让记忆与亲情在怀旧中再次重逢。</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出身贫寒,学识不高,却谨言慎行、淳朴善良,地地道道中国平民的代表。在他们身上,你既能看到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又时常闪现为柴米油盐拌嘴逗趣的市井之风。</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41年生人,高大帅气,家中四兄弟排行老三。经历过家族的大起大落直至家道中落,15岁,本就聪慧敏学、成绩全校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为了一家5口的生计辍学、拜师、干学徒、到刻字社工作。也许是年少时留下的遗憾吧,“终生学习”一直是老父亲的座右铭。他略懂医术:会中医把脉,会自己熬制膏药治疗铁打损伤;会打针,我们姊妹小时候打针吃药都是他来;他当过技术员,曾经在化工厂指导工人们熬制肥皂、洗衣粉、雪花膏;他还是个“裁缝”,曾经在内衣厂生产车间当过车间主任;他善于沟通,常年跑销售,在二轻局经销公司当过经理,上交会、广交会他是常客。想当年,全国除海南、西藏没去过之外他全去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关键是还做得一手好菜,总之,没有他不会的,因此我的老妈称他是“百事通”。</p><p class="ql-block">父亲是聪明人,但不是“能人”,秉性耿直让他不少得罪人,一身傲骨、从不低头让他仕途坎坷,早早退了下来,闲云野鹤为伴、柴米油盐相左,虽然他整日嘻嘻哈哈,但长大后的我从老爹满是期待的眼神中看到了失意和落寞。</p><p class="ql-block">想想,老爹的遗传基因真是强大,爽快、耿直、不为世俗低头的我像极了他,现在,我懂他。</p><p class="ql-block">还好,老妈的颜值遗传我了一丢丢,以至于我这个老爸的女儿身上还有点老妈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我的母亲:41年生人,漂亮温柔娴淑,与老爹同岁。尚在襁褓之中就没有了父亲,虽是家中兄妹中最小的,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就没有了依仗,加之家里的染坊生意越来越差,在那个长兄为父、长嫂为母的年代里她手无缚鸡之力,仅上学一年便辍学在家帮工,虽然曾经是母亲的宝贝,但有什么能抵抗过生存重要。“养活自己,不看别人的眼色”早早成了母亲的目标。16岁,适逢大炼钢铁禹州扒村招工时,她毫不犹豫的离开了家,去了30、40里地外的工厂。有了工作就是“公家人”,就有饭吃了。想想能给妈妈送回家一白个馒头,她总是省着吃,加班加点干。为的是给她的母亲(我姥姥)送回家一白个馒头。每逢回家看母亲,她总是把省下的馒头小心翼翼的用手绢包好,揣在怀里,走上十几里的夜路,只为听到妈妈说“翠回来啦”,只睡2个小时便起身再赶夜路回去上班。披着星星、戴着月亮赶路是常态,但,那时的妈妈是幸福的,从没觉得的累,更没觉得的苦。也正是她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在她先后在毛笔厂、自行车修理厂、化工机械厂、印刷厂等单位工作期间一直是先进模范,工作能手,即使是带孩子上班(那时工厂都开办有托儿所),也从未影响过工作。</p><p class="ql-block">不服输,有韧劲也许是母亲遗传给我的优点吧</p> <p class="ql-block">1963年,单纯、善良的两个年轻人经人介绍走到了一起,简单的家室中满是郎才女貌忙碌幸福的身影。婚后8年,我们姊妹4人相继出生,父母亲为生计发过愁,是舅舅、姨母们接济我们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他们也为工作担过忧,索性父母亲都是要强的,下岗潮没有冲击到他们。他们也都是奉行孝道的人,家里生活条件好点时就只有我奶奶健在了。每一天,下班再晚,老爸都会去请安,每周父母都会带上我们回去看奶奶,逢年过节更别说,畏奶奶独大。</p> <p class="ql-block">他们是恩爱的。想想,小时候妈妈节俭,她有件漂亮的墨绿色大衣,是爸爸从上海买回来的,妈妈总也舍不得的穿,逢年过节时她才穿一穿。还有妈妈是我们院最早拥有金首饰的,她的金耳环是80年代初爸爸从广州出差时专程买回来送她的,老爸说“结婚时条件差,算是给你妈的补偿吧”,3.2克、42块钱呢(老爸省吃俭用两个月的工资)。98年,我们搬家时,妈妈的金耳环找不到了,因为这老两口还生了一场气。</p><p class="ql-block">爸爸爱抽烟,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是咳嗽,妈妈总是把茶水端到床边。爸爸爱喝两杯,每次炒过菜后老妈盛的第一份菜都是老爸的,那是老爸下酒专属,一直到现在都是。</p> <p class="ql-block">他们对孩子是宠爱的。回想小时候,爸爸从上海、广州带回来的蛋糕、大白兔、口香糖、红头绳,一切都是新鲜、美好、独特的;“无名英雄、桥隆飙、西游记......”这些连环画是珍贵的;房檐上一尺多长的冰凌也是凉甜的;夏日午后的彩虹是那么绚丽;爸爸28永久自行车上能做4人的车技是那么高超......妒忌哥哥总是有小灶,他可以和爸爸一起去吃煎包,他能喝炼乳;生气总是穿姐姐打下来的外套和裤子;高兴爸爸专门从上海带回来的百褶裙,让我在全市幼儿园椅子操比赛时主席台上喊操大放光彩,珍惜妈妈找人给我织的菠萝针毛衣......</p> <p class="ql-block">他们对孩子也是严厉的。吵架了,爸爸会4个孩子一块收拾;吃别人家的东西妈妈会不让吃饭;买煤球我们姊妹四人要一起去煤场买;家里没水了我们也要一起去自来水集中供应点拉回来;学习不好了爸爸会抽皮带,说谎啦妈妈会骂人。我们参加工作的第一课都是老爸上的:“早上要第一个到单位,要拖地打水擦桌子,对领导尊敬,见人喊老师......”,这个传统一直传到现在,我的外甥女、外甥参加工作老爸都是先上第一课</p> <p class="ql-block">如今,家中最小的我也步入了中年。</p><p class="ql-block">两位老人六十载风风雨雨,相互扶持走到了今天。有欢笑、有吵闹,有养育儿女的艰辛、有赡养长辈的不易,经历过历史的沧桑变迁,经历过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失女之痛,虽困难一直相伴,但他们从未跌倒,一路牵手走到了今天。好羡慕他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p><p class="ql-block">记得他们金婚家宴之际,父亲颤抖着双手给母亲带上了一枚金戒指,他说“谢谢小翠”。母亲沾沾眼角,拉着父亲的手说“谢谢周”。激动、幸福的泪水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庞。</p><p class="ql-block">“小翠”“周”是他们之间的昵称,也是我们家公开的秘密。曾经的年轻貌美变成了白发迟暮。</p><p class="ql-block">现如今,父母虽都已是进入朝杖之年的老人,但玩手机、看视频、追剧一点都不落后,特别是我的老爸,每天回家都会给我讲一段时政:什么退休人员的工资又要涨了;钟南山出马了;乌克兰总统是个演员了等等......有时候整的我头晕晕的。</p><p class="ql-block">还是我的老妈,“闺女,吃饭木,诚诚回来啦在写作业里”。听着就让人热乎。</p><p class="ql-block">爸妈也还有逞强的时候:从小带大的外孙女一家四口从郑州一回来,就张罗着炸肉丸子、蒸烧卖、擀面条,这是他俩心肝的最爱。远在北京的外孙一回来就忙着炖排骨、烧回锅肉,他俩说他最好这口。特别是对我儿子,“再吃点”就是他俩的口头禅。还有他俩的心头肉,不爱说话的孙女,老两口总是看她眼色行事。</p><p class="ql-block">让人生气的是他俩有个头疼脑热总不爱去医院,“你爸懂,你爸会看”。哎,没辙。</p><p class="ql-block">家有一老,好有一宝。我们家的这两个宝贝真叫人操心。</p><p class="ql-block">我们也都习惯了操心。</p><p class="ql-block">我们也都愿意能为父母一直操心下去。</p><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p> <p class="ql-block">季羡林先生在散文中写到“每一次记忆都是重逢,......重逢的过程也是净化的过程,记的是一个“点”,“点”连成线,线承载变化,变化就是空间。在一草一木里,在一人一事里,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喜怒哀乐,在五光十色的霓虹灯里,也在看不到的芸芸众生里,感受时间的力量,人间岁月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