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多给学生一些空间

九歌李西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时,</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多给学生一些空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运城理想学校课研中心 宋晶晶 王 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李西民(策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提出问题:老师应该干什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听明白我提出的问题了吗?现在开始小组合作学习。深入讨论,看哪个小组具有创新意识,看哪个小组具有批判和质疑精神,探究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还能够提出更新的观点和问题,把我和其他组的同学难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进入了小组学习的时段,当然小组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段里,老师在干什么?老师应该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列举现象:老师很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布置完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在干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实是,老师很忙!我们老师很快走下讲台,像“劳模”一样,在教室,在各个小组之间逡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会儿走进这个小组,躬身参与讨论;一会儿又走到哪个小组,倾听学生发言;又一会儿环视四周,看各小组讨论的是否投入。总之,老师一刻也没有闲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时谁地聆听,随机性地发言,这样会破坏讨论的流畅性。有时又变回了变相的满堂灌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这样的教师形象,会给人留下勤奋负责的好印象。勤奋是一种美德,比如备课、批改上的勤奋,但老师在课堂上的勤奋也是如此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分析问题:老师的参与是出力不讨好</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有些事情上,人不是越勤奋越负责越好,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上,老师勤奋并不是好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顾名思义,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来进行学习的,它是不带老师“玩”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问:老师,你为什么要或深度或浅表地参与到学生小组学习的讨论中?老师为什么要通过言语、动作或一个眼神来干预学生的小组学习的讨论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为了指导讨论,是为了了解讨论的进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多年来进行的、现在还在路上行进的课改,老师最大的收获是观念得到了较为彻底的改变。那就是大家较深刻地认识到: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能包办代替。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正是贯彻这一学习理念的重要课堂形式,老师只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主要起发起和掌握进程及预防随机事件出现的作用。当学生处于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就应该没有老师的事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么,老师参与进来,算什么事?这不是直接或间接地左右或影响小组学习的纯洁性和真实性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会说,我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并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的意思。我们主观上没有,但造成的客观是或多或少影响了小组学习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更畅所欲言,同学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老师毕竟是老师,在学生眼里是博学深刻的,具有威严性的;无论老师怎样降低身份,在学生眼里都是与他们不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学生只要意识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就会发生“霍桑效应”,就会影响到小组学习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发言,会变成标准答案,会变成唯一答案,自然窒息了学生的想法。即使老师一言不发地倾听,学生也会看着老师的眼神说话,他担心说错了话,担心说的话是否符合老师的期待,而不是眉飞色舞的淋漓尽致。再即使老师只是站在小组的背后,学生也会有所顾虑,不能放飞思绪。又再即使老师在身边走来走去,学生发言也不会是很自然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小组学习进行时,老师的过多参与是以旧的课堂管理理念管理新的课堂模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分析问题:老师的职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预防“无效讨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克文和门德勒在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了课堂管理的80-15-5法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一段时间有效的组织教学和课堂管理,80%的学生已经发展起了适合的课堂行为,很少违反规则;15%的学生会周期性地违反规则,他们并不无条件地接受课堂规则;5%的学生是经常地违反规则,这此学生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讲授时段的课堂,老师是主要关注那5%经常违反课堂规则的学生和15%有时违反课堂规则的学生,以维持课堂的正常秩序,必要之时还要对这些学生的行为给予干预。而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时段,5%的课堂违反者主要是会造成“无效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小组学习进行时,预防和干预“无效讨论”,也就是关注这5%的学生行为,这才是老师的职责所在,是老师应该干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50人左右的班一般分为10个左右的小组,每个小组多为4~5人,那么一个小组里不到1个5%者,即使加上那15%者,也是每个小组1个规则违反者。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小组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和近距离交流,相比于老师讲授时大家处于离散状态,相互作用和影响要大些。这种作用和影响一般情况下是多数影响少数,所以从整体来看,在小组合作学习状态下,5%和15%的规则违反者的负面影响要小于老师讲授状态下的负面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只要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运行机制成熟起来,老师的课堂管理要比讲授方式的课堂管理任务小一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解决问题:多给学生一些空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老师在短时间里组织起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后,就应该转入“不作为”状态,多给学生一些空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这种所谓的“不作为”是一种课堂管理艺术,表面的“悠哉悠哉”,实际上是在不露声色的留心。偶尔回眸,便一瞥而知天下事。对于5%者总在惦记,也可近前警示一下,解决“无效讨论”,但点到为止,不要惊动大多数学生的讨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老师还要掌握讨论的节奏和进度,这就要求老师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不是一点不能干预,必要的巡教还是要有的,尤其是讨论进入收尾时,还要了解学生讨论的收获和结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给学生一些空间的核心是,老师在学生讨论时不要过多指导,以保证学生讨论的真实性——畅所欲言,不吐不快,“让子弹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请老师放心,学生讨论不是你想象的那样让你“不放心”;请老师相信学生,你的“不作为”才能换得学生的大有作为。</p>

老师

小组

学生

课堂

学习

讨论

合作

勤奋

规则

违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