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端午节也称“诗人节”。据民俗专家说,端午节真正被定为“诗人节”是在抗战时期,当时,曾每年举行隆重的诗人节庆典。1940年6月10日的端午节,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重庆举行了纪念屈原的诗歌朗诵会,会上决定以每年的端午节定为“中国诗人节”。</b></p> <p class="ql-block"><b> 今年端午期间,即2022年6月4日上午,福鼎市太姥诗社以“缅怀爱国主义诗人,共同建设文明福鼎”为主题,在潮音岛公园举办了壬寅端午“诗人节”诗词吟唱活动,旨在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b></p> <p class="ql-block"><b> 恰逢小雨初晴,美丽的潮音岛公园竹木丛萃、水榭花繁;长廊水架、柳风和搭。古色古香的长廊外,一条上书“太姥诗社壬寅端午诗人节诗词吟唱活动”的大红横标高高悬挂在草地上方,草地即为舞台,长廊座椅便是观众席,一切都简单随意却不失典雅清新。 </b></p> <p class="ql-block"><b> 趁着活动开始的间隙,太姥诗社刘建清社长向我们讲述了“潮音岛公园”的前世今生。据他考证,“潮音岛”这一地名取自“梅溪潮音寺”寺名,而“梅溪潮音寺”所在地就是福鼎八景之一所谓的“罾坪渔火”,这里玉带揽腰,时与涛声共鸣,“潮音”二字便是出自范成大的“夜阑雷破梦,欹枕听潮音”诗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地村民征得潮音禅寺释钦安和尚的同意,将“下江坪”这一地名改称为“潮音岛”,2003年,“潮音岛”地名为我市官方所确认,从此逐渐为市民知晓和接受。</b></p> <p class="ql-block"><b> 早上十点,在委婉连绵的古琴声中,太姥诗社张鼎泉理事主持并宣布“诗人节”活动正式开始。首先由刘建清社长代表诗社对此次活动安排以及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等向各位诗友做了汇报。本次活动由福鼎市太姥诗社主办,得到了数十位诗友的积极响应,诗社的老师们也都准备了形式多样的节目,除了诗词朗诵外,还有古诗新唱、诗词吟唱、传统乐器演奏等表演。</b></p> <p class="ql-block"><b> 短暂的开场白后,刘社长即兴吟诵了屈原的《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他以《云中君》中的“浴兰汤”诗句表达了自己对每位诗友的祈福,愿诗意伴您,端午安康!</b></p><p class="ql-block"><b> 据说,正是因为楚辞中有“浴兰汤”这一诗句,民间后来就把端午节别称为“浴兰节”。其实,端午节最早与防疫有关,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b></p><p class="ql-block"><b> 一曲《云中君》,刘社长吟诵得抑扬得当,神态自然,字正腔圆,尽显楚辞的格律之美和辞采之美,也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活动得到了福鼎市文联的大力支持,市文联主席王祥康不仅亲自到场参与活动,还为诗友带来了他自己创作的一首新诗《身体里的祖国》。</b></p><p class="ql-block"><b> “我瘦小的身体里 装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的爱/呼吸着唐诗宋词/一个汉字足够让我 静下心来……”王祥康主席的朗诵颇有专业水准,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字里行间浸透着对祖国的热爱与依恋,深情款款,诗意缠绵。</b></p> <p class="ql-block"><b> 接着由太姥诗社陈孔同老师和张海云老师联袂上场表演屈原的《九章·橘颂》。陈孔同老师吟唱,张海云老师二胡伴奏。</b></p><p class="ql-block"><b>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这首《橘颂》,是《楚辞·九章》名篇之一,赞美了橘树的俊逸动人,也表达了诗人独立不迁的人格操守。孔同老师的吟唱奔放豪迈,张海云老师的二胡演奏细腻委婉,如同诗人在默默自我倾诉。两位老师的表演配合默契,刚柔并济,赢得一片掌声。</b></p> <p class="ql-block"><b> 在屈原的所有作品中,《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而古琴曲《离骚》是晚唐陈康士根据屈原的同名抒情长诗而作。此曲抒发了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惨遭奸谗后的忧郁和苦闷,以及思乡爱国的崇高感情。来自玉塘文化山庄的季益夫为诗友们演奏了这首古琴名曲,其演奏深沉含蓄,低音凄凉压抑,高音豪放自若,闻之令人有苍凉悲怆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为了支持这次活动,玉塘文化山庄季庆果老师不仅带领儿子季益夫参加,还安排黄丽嫦和林美丹两位女学生为我们献上一段精彩的琴茶表演。黄丽嫦古琴演奏《阳光三叠》,林美丹表演宋氏点茶。</b></p><p class="ql-block"><b> 琴有琴道,茶也有茶道,在古代,弹古琴和茶道都是一件颇具仪式感的事情,而古琴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和茶自然是分不开的。</b></p> <p class="ql-block"><b> 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琴歌,基本上用一个曲调作变化反复,叠唱三次,故称“三叠”。此曲垂情于话别,后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十大古琴名曲。</b></p><p class="ql-block"><b> 黄丽嫦的琴音纯朴而富于激情,表达了臭契芝兰,柳岸分袂,情睽千里的诚挚情感,令人身心安适、美好。而林美丹表演的宋代的点茶更重于意境,从焚香净心、文烹龙团、臼碎圆月、到茶瓶点冲、茶筅击拂16道极为讲究的点茶工序,她将风雅演绎到极致。她们精彩的表演不仅让诗友们尽赏茶事器物之美,礼仪之美,还体验到了神奇而有趣的现代茶道艺术——茶汤画。</b></p> <p class="ql-block"><b> 喜于同坐处,听琴更听笛,陈诗彬老师的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热情明快,犹如马蹄击节,如车轮吟唱,充满了乐观、诙谐的色彩,一下子又把我们拉回到上世纪农民们扬鞭催马,喜气洋洋向国家交售公粮的热闹情景。一袋公粮一片心,阳光正好,鸟儿欢唱,鞭梢在秋风中舞蹈。</b></p> <p class="ql-block"><b> 我爱琴音好,诗人兴味长。接下来,老师们轮番登场,自由发挥,有刘祥群老师的越调吟唱;有陈而成老师的诗词清唱;还有林开兴老师的闽南语诗词吟诵;张联弟老师、宋志诚老师也分别上场朗诵自己创作的诗词。诗友们轻松自在的吟唱表演赢得了阵阵掌声,把活动气氛推向了高潮。</b></p> <p class="ql-block"><b> 在诗友们的热情邀请下,林月儿老师也上场助兴,她用秦屿方言为大家诵读了《小姑责嫂》等两首民间童谣,其风趣幽默的内容和特别的韵律韵味逗得诗友们哈哈直乐。</b></p> <p class="ql-block"><b> 随后,陈竞雄老师出场朗诵王祥康主席的新诗《写下这个题目时 泪花点点》。</b></p><p class="ql-block"><b> “…… 我如果把这一壶白茶叫作爱人 /唇边若即若离的泪 该往 /哪个地方落下 /一芽白毫银针纤手般/ 摁住我慌乱的目光和往事 /好时光中长成的女子/ 你就在我身体里开花吧 /让我用一首小诗 /压住尘世的惊艳 让我 /在荡漾的水中 一口一口 /啜出爱人的姓名”。场地中央碧草如茵,她一袭民国风味的蓝裙宁静、安闲,诵读中眉宇间写满了欢喜,就仿佛正在用心烹煮着一壶清冽氤氲慢慢蒸腾的老白茶,我想她此时的心境一定是美妙的!</b></p> <p class="ql-block"><b> 陈竞雄老师的学生林玲也给诗友们表演了配乐诗朗诵《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歌是当代诗人舒婷于1979年创作的一首抒情现代诗。她深情的演绎,把我们也带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静静地体会着作者对家国那种荡气回肠的爱恋。</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登场的是配乐诗朗诵《春江花夜月》,由刘丽云老师、张海云老师和陈孔同老师共同表演。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这首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千年以来有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孔同老师的二胡演奏哀而不伤,“两朵云”的朗诵细腻深沉,可谓珠联璧合,让人如同置身于春、江、花、月、夜的美好意境之中,博得了满堂喝彩,也为本次活动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b></p> <p class="ql-block"><b>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本次吟唱活动的诗歌,不论是古体诗还是新诗,都饱含着诗人的家国情怀,而自古以来,爱国主题的诗歌都是经久不衰的,就如《诗经》、亦如《楚辞》。近年来,随着端午节被重新确立为“中国诗人节”,各地的诗人们纷纷重拾雅趣,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隆重、热闹。屈原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诗魂、民族之魂,成为人们心目中高洁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世间无限丹青手,愿我们诗心不眠,笑着去找寻红尘中的美好,也期待着明年的“诗人之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