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史志晋城 2021-08-24 20:04 发表于山西</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遗址有的也称旧址、旧居、故居、史迹、遗存、胜迹等等。它们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等,也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等纪念设施,以及能够反映革命时期党的重要历史活动、进程、思想、文化的各种遗迹等等。</p><p class="ql-block">晋城市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为了让这些珍贵的革命资料在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2010年晋城市由市委统一组织,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党史研究室、市财政局、文化广电出版局、民政局、建设局、文物与旅游局联合对全市范围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遗址开展了全面认真细致的普查工作,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截至2010 年底,全市普查上报革命遗址总数308 处,其中城区22 处、泽州63 处、高平87 处、阳城63 处、陵川35 处、沁水38 处。今天刊发的是町店战斗遗址;八路军坪头兵站、中共太岳区党委党校旧址;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战斗遗址;邓小平视察中条区驻地旧址;邓小平视察中条突围遇险地遗址。</p><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遗址町店战斗遗址位于阳城县町店镇芦苇河下游河套地区。</p><p class="ql-block">1938 年春,日军占领豫北、晋南并打通同蒲铁路线后,为迅速占领中条要塞,与中国军队在晋南地区展开激烈争夺。5、6 月间,国民党军卫立煌部和决死纵队一部在晋南地区奋起反击,包围进犯曲沃城之敌。6 月下旬,日军纠集 8000 余兵力向绛县、垣曲进攻,以钳制抗日部队,解曲沃之围。为配合友军在晋南作战,八路军第 115 师 344 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奉命统一指挥第344旅687团、688团和第 129师386旅之772 团主力, 于 7 月 1日由上党地区急进至阳城北部町店地区,在晋豫边抗日游击队和阳城自卫队的配合下,于 7月 3 日和 4 日在芦苇河一线设伏,以町店、义城、黄崖三村沿河岸为主战场,在战场内将敌分割、包围,战场外围伏兵堵截的方式打击外逃之敌,并堵击周村、晋南方向来的敌之援军,共毙伤日军近千人,击毁汽车 30 多辆,缴获战马百余匹、轻重武器无计。八路军伤亡约 200 人。7 月 4 日夜,八路军指挥部在驻地苏家岭举行了庆功大会后撤出战斗,主力转往太行地区。町店战斗有力地配合了晋南友军作战,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7 月 15 日,重庆《新华日报》以《町店浴血战》为题作了报道。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同时播放了战斗消息。1990 年 12 月,阳城县委、县政府在町店专门立碑,纪念町店战斗的历史功绩。</p><p class="ql-block">1982 年 2 月,町店战斗遗址被阳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遗址近景</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遗址远眺</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町店战斗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坪头兵站、中共太岳区党委党校旧址</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坪头兵站、中共太岳区党委党校旧址位于阳城县凤城镇坪头村。</p><p class="ql-block">1938 年, 以 阳 城 为 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创建后,阳城县坪头村成为东经晋城、陵川连接太行,西入垣曲通洛阳、 渑池连接西北、西南大后方的战略地位。1939年十二月事变前, 这里是八路军华北前线连接延安、重庆的重要交通线,八路军在沿线阳城、晋城、陵川、壶关、垣曲、洛阳、渑池等地建立了许多兵站,百姓通称为“十八兵站”,阳城坪头兵站就是其中之一。兵站担负着护送来往于前后方的党、政、军重要领导人,收容干部战士,接待来往于前后方的有关抗日干部和工作人员,输送重要军需物资,收集当地情报等重要任务。1938 年至 1939 年间,朱德、彭德怀、邓小平、杨尚昆等领导人就多次路经坪头兵站,来往于前后方。1946 年,太岳区党委进驻阳城后,区党委党校也由士敏县迁驻坪头村,在这里培养、训练了一大批党员领导骨干,使他们成为开辟新解放区和建设老根据地的中坚领导力量。</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坪头兵站旧址</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位于阳城县横河镇横河村。</p><p class="ql-block">1938 年 3 月,豫北、晋南沦陷后,朱瑞、唐天际、聂真等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示,率中共直鲁豫边省工委和八路军驻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干部从焦作辗转到达横河镇组建了中共晋豫特委和八路军晋豫边游击队,展开游击战争,并以横河为中心创建了晋豫边抗日根据地。1939 年十二月事变后,中共晋豫特委和八路军为争取国共合作,维护统一战线大局,主动撤出。晋豫边由国民党军驻防。1941 年 5 月,国民党军在中条山战役对日作战失利后,大部退出晋豫边地区。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和师决定乘机开辟晋豫边中条山抗日根据地。1942 年初,聂真、王新亭率领中共晋豫区党委机关和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分路、分批开进晋豫边区,相继建立健全了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领导机构,根据地得以进一步巩固壮大。1943 年春晋豫边根据地与太岳根据地合并,使之成为太岳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纪念、宣传革命老区这段光辉的历史史实,2006 年至 2007 年间,横河人张茂银、郝海龙发起筹建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他们不辞辛苦,多次南下、北上探访革命老一辈数十人次,并且征得了原晋豫边抗日游击队政治主任高锦民和唐天际夫人耿希贤等人的支持,创建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并请原晋豫特委书记聂真为纪念馆题写馆名。</p><p class="ql-block">2007 年 7 月, 晋 豫 边 抗 日纪念馆被中共晋城市委、晋城市人民政府确立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市级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09 年 12 月,被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门楼</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大院</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展厅</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晋豫边抗日纪念馆部分展品</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战斗遗址</p><p class="ql-block">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战斗遗址位于阳城县东冶镇独泉村。</p><p class="ql-block">1941 年 5 月中条山战役后,国民党部队因战役失利,大部退出晋豫边中条地区,蒋阎系部分残余在该地活动,结伙为匪。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组建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并与中共晋豫区党委迅速重返晋豫边地区,开辟创建抗日根据地。在创建了岳南根据地后,继续向南推进。1942 年 1 月 18 日,以团长陈康、政委高德西率领太岳南进支队先遣部队 17 团作为开路先锋,从沁水东西峪出发,经端氏进入阳城东南山区,于 20 日靠近独泉村。以阎系阳城县政府(俗称“东府”)县长张从龙为首的顽匪武装及其依附的阎系 43 军靳福忠团阻扰八路军向阳城南 部 开 进, 八 路 军于 21 日凌晨在阳城独泉村西及龙洞坡、寨上对顽匪发起攻击, 并 追 歼 逃 敌 至八 里 贝。经 4 个 多小 时 激 战, 共 毙 伤顽匪 70 余人,击毙顽 军 团 长 靳 福 忠,生俘顽匪首领李正德及以下 200 余人,张从龙率少数残余逃往天麻山。独泉战斗,为八路军重新开辟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扫清了通道,打出了八路军的声威,震慑了该地区的残余土匪,使阳城人民看到了抗战的中坚力量和希望。晋豫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由此开始建立并逐步发展巩固。</p><p class="ql-block">1982 年 2 月,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战斗遗址被阳城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独泉战斗时阎军靳福忠部驻扎之地——独泉村下河王家院</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独泉战斗遗址——独泉村</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区驻地旧址</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区驻地旧址位于阳城县驾岭乡暖辿村上院。</p><p class="ql-block">1942 年 3 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太行军政委员会 书 记、 八 路 军129 师政委邓小平从太行区进入太岳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工作。5 月上旬,邓小平在 386 旅政治部主任刘忠陪同下,从岳南地区进入晋豫边中条地区检查指导,来到阳城县暖辿村(中共晋豫区党委、“豫晋联防区”司令部驻扎在暖辿村)。晋豫区首长将邓小平安置在该村西北角的上院,区党委书记兼联防区政委聂真、联防区司令员王新亭等在此接待了邓小平一行,并向邓小平汇报了开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邓小平认真听取了汇报,不时询问了他所关心的问题,并与有关首长讨论了工作,作了相应的指示。当晚,邓小平住宿上院。由于日伪“五月大扫荡”已开始,次日凌晨,驻阳城的日伪军企图偷袭晋豫区首脑机关,并分路向暖辿扑来。晋豫区首长早有准备,一面派部队在护驾、烟熏铺等地阻击敌人,一面迅速组织警卫部队掩护邓小平同志和晋豫区首脑机关向圣王坪转移,隐没在大山中,粉碎了敌人的围堵。1942 年秋至 1945 年春,暖辿村还是阳南抗日县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区驻地旧址——暖辿村上院</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阳南抗日县政府纪念碑</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突围遇险地遗址</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突围遇险地旧址位于阳城县董封乡东哄哄村东峡口。</p><p class="ql-block">1942 年,日伪集结兵力对太岳、晋豫边地区展开“五月大扫荡”。5 月下旬,日伪数千兵力从同善、王屋、张马、垣曲、阳城向阳(城)沁(水)垣(曲)结合部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腹地合击而来, 企 图 捕 袭晋豫区首脑机关。28 日, 正在阳城上河村参加晋豫区党委召开的中条区高干会议的邓小平与晋豫区 党、 政、 军领 导 人 聂 真、王新亭、刘忠、郭清文等获报后, 一 面 提 前结 束 会 议, 安排参会人员和机 关、 部 队 分散 转 移, 一 面命 令 八 路 军 17团警卫部队和 772 团警卫部队掩护邓小平及领导机关向沁水县东、西川方向转移。当夜邓小平与晋豫区领导机关到达东川不久,又从西川传来敌情警报。邓小平指示:迎着南路之敌,出其不意,穿插敌人缝隙,轻装向垣曲中条山突围。次日凌晨,邓小平和晋豫区首长沿着阳沁交界处的东峡深沟大峡谷(别名“一线天”),冒着两侧悬崖绝壁上敌人不断打来的冷枪,隐蔽急速前进。行进中豫晋联办主任郭清文等几人受伤。这天上午,当机关部队艰难跋涉到阳城东哄哄村时,遭遇日军伏击。警卫部队顽强抵抗,掩护机关冲出敌人封锁,越过李家河,爬上十里坡,冒雨进入中条历山林海,摆脱了敌人的合围,战斗中 13 名战士英勇牺牲。</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警卫部队13 烈士纪念碑</p><p class="ql-block">邓小平视察中条突围遇险地遗址——东哄哄村东峡口</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来源|晋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