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临近端午节,我与老伴带着两个孙子拜访已经93岁高龄的陈桂云大娘。</p> <p class="ql-block">我的两个孙子与太奶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张以兴、陈桂云夫妻二人与我们一家有长达近70年之久的亲情和恩情。老一辈相识于鞍钢,1958年包钢建厂后,从鞍钢抽调大批工程技术人员支援包钢的生产建设。父亲与张伯报名支边,同乘一列火车千里迢迢奔赴草原钢城,参加包钢的生产建设。</p> <p class="ql-block">65年前,父亲与张伯离开鞍山,奔赴包钢时的欢送照片</p> <p class="ql-block">左上为父亲,中间两位是张伯、陈桂云夫妻和孩子</p> <p class="ql-block">55年前,母亲与张大娘在”五七家属厂”工作时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包钢在建厂初期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父亲和张伯都分配到包钢中央试验室工作。张伯在供应科分管物质采购和管理,父亲是内蒙古包头地区唯一的玻璃仪器技师。</p><p class="ql-block">从鞍钢到包钢,我们两家同在一个街坊居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包头我们举目无亲,便将两家人当做亲戚走动,常来常往,互相帮扶,胜似一家人。我们兄弟五人都是在他们的帮衬和关照下长大成人的。</p><p class="ql-block">后来张伯、张大娘一家搬到68街坊楼房居住,改善了生活条件。正巧与我老伴的父母家住对门,两家邻里间相处融洽,亲如一家。我们也常到大娘家串门走动联系。若干年后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人生轨迹上,张伯、张大娘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我美满婚姻的缔造者。当年由于家庭子女多、经济条件差、本人个子矮相貌一般,经人介绍见过十几个姑娘都没有成功,导致我对婚姻陷入绝望。</p> <p class="ql-block">张大娘是个热心的红娘,得知我受到一次次失恋的打击,便将她家对门邻居的姑娘介绍给我,成就了我的终身大事。从此我对张伯、张大娘更加敬重,逢年过节都要前去拜访探望。</p> <p class="ql-block">2013年春节期间,我又一次来到张伯家给老寿星拜年。张伯虽然91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身板硬朗,思维敏捷,对国际、国内大事要闻了如指掌,怎么看也不像91岁高龄的老人。询问他健康长寿的秘诀,老人坦言:生活简单随意,无欲无求,粗茶淡饭就好;夫妻和睦,儿女孝顺,精神赡养最重要;经常学习,一生酷爱剪报,追寻快乐生活,远离各种烦恼,心宽自然就体健了。</p> <p class="ql-block">张伯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父亲在古文、书画方面颇有造诣。他幼年在家饱读诗书,参加工作后也经常舞文弄墨。1982年张伯从包钢退休后,他不愿像其他老人那样在打牌、闲聊、逛公园中度过晚年生活,他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资料卡片杂志》等报刊杂志,从读书读报中获取知识,寻找乐趣。</p> <p class="ql-block">他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每天早晨到106街坊的街心公园散步,中午简短午睡,其他绝大多数时间用于读书学习。他不但读书、读报,还要写读后感。时间长了,成堆的报纸杂志翻阅起来十分不便。老人便拿起剪刀,开始了剪报生涯。他按照时事、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奇闻轶事、旅游天地、历史地理等类别,把看到的好文章分门别类的粘贴在各种资料册上。30多年来,分类整理好的资料册整整齐齐地装满了书柜、木箱、纸盒,总量达到数万份。儿女们回家经常带着一摞摞的杂志、报纸“孝敬”给他,这比买营养品更让他高兴。厚厚的一摞摞剪报,成为他宝贵的精神财富。 </p> <p class="ql-block">收集剪报需要耐心和毅力,为了收集各类资料耗费了他不少的心血。有些连载的文章他最怕邮递员投递不到,凡是缺少的期数他便走向街头的书报亭细细寻找,拾遗补缺,直到完整为止。他的一生从读书看报、剪辑资料的过程中体会到生活的乐趣,并把读书的快乐与子女和朋友们共同分享。结缘剪报,他生活得更充实,一摞摞剪报册,记载了他与各类报刊杂志的不解情缘。</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眼里,他是智慧的长辈,更是忘年交的朋友。每逢上门,张伯就拉住我,把一摞摞剪报拿出来,像显宝一样,等待我的观赏。张伯虽不善言谈,但和我却有说不完的话。从张伯那里,我见识了丰富的剪报宝藏,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张伯成为我的人生坐标和学习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张伯退休以后的30多年间,对包钢的感情依然十分深厚,对包钢生产建设十分关心。每当我上门时,与我谈论最多的是包钢的生产和发展现状。当我把《包钢 舒展绿色钢铁长卷》等画册作为礼物送给老人时,老人边看边连声赞叹,包钢太美了!变化太大了!挚爱包钢的深情让我也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张伯从2005年以来曾因急性肠梗阻,多次住院治疗,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2013年2月份春节前夕,张伯持续高烧不退,送到包钢医院后,诊断为肠梗阻并发症,医生们不敢给91岁的老人再次开刀做手术,发出的病危通知着实让家人揪心不已。谁料想在抬着老人楼上楼下做各种检查的折腾过程中,肠梗阻竟意外地通畅了!第三次逃过鬼门关的张伯,出院后的第二天就又开始读书、剪报,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2015年年底,我们正在海南家中猫冬,接到张伯与世长辞的噩耗,心情十分悲痛。经询问得知张伯刚过完93岁生日,因旧疾复发不幸逝世,给我们留下永久的伤痛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伯去世7年了,室内的摆设依旧,书柜装满各类图书、杂志、剪辑资料,静静的等待主人欣赏浏览。我每次来都要坐在张伯的书桌前面翻阅书籍📚资料,感受老人的睿智和豁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陈桂云老人家已经93岁高龄了。在老伴去世的七年间,她能从容面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打击和磨难,保持良好心态。目前,在儿女们的精心照顾和陪伴下,老人家耳聪目明、心态平和、精神愉悦,身体状况良好。她每天坚持出门散步,与老邻居们聊天互动,保持独自生活的能力,古稀老人活出自己的精气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永葆青春!!!</p> <p class="ql-block">亲朋好友的点赞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