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徂徕山,又称龙徕山,驮来山,是泰山的姊妹山,位于泰山东南泰安市岱岳区泰山支脉,东西长30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250平方公里,北依泰山,南靠蒙山,与泰山隔牟汶河河谷平原遥望。</p><p class="ql-block">徂徕山区峰峦嵯峨,林木茂密,有山峰99座,主峰太平顶,海拔1027米。古迹众多,很早以前就是集自然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观光休闲风景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1日,160余名抗日志士聚集在徂徕山四禅寺,举行起义誓师大会。省委书记黎玉宣布“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正式成立,洪涛任四支队司令员,黎玉兼政治委员,赵杰任副司令员,林浩兼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是山东省委直接发动领导的起义,发挥了山东抗战的源头作用、山东抗日队伍的种子作用,在山东首次打出了八路军的旗号,打响了山东省委独立领导山东抗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山东省党组织独立自主领导抗战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遗址一一徂徕山四禅寺。</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黎玉,1906年5月12日生于山西省崞县陈赵野庄 (今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东野庄),原名李兴唐。儿时在家乡读私塾后读小学,考入崞县中学后,受新思想新文化的影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黎玉领导山东省委发动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并亲自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兼任起义部队政委。1938年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委。1941年9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军委决定,山东分局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四人组成,朱瑞为书记。将山东纵队及一一五师两军政委员会合组为一个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任书记。山东纵队归一一五师首长指挥。1943年起任山东军区副政委、山东战时行政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副书记。</p> <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和八路军山东纵队部分领导同志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建国以后1953年调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1954年起任第1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59年起任农业机械部(后为第8机械工业部)第1常务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78年起任第1机械工业部顾问,农业机械部顾问、党组成员。他是第3、5、6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1986年5月30日病逝于北京。</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洪涛,原名洪玉良,又名裕良、均良,1912年出生于江西省横峰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给地主放牛,做长工,受尽了苦不堪言的压迫与剥削。在如火如荼的土地革命中,参加了赣东北苏维埃运动。1928年春,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洪涛随红一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任红九军团第七团团长,暂编师代理师长。长征中,洪涛参加了巧渡金沙江等多次战斗,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吃野菜、煮皮带等艰苦磨炼。1935年8月,红九军团改为红三十二军,任第七团团长,到达陕北,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1937年12月底,洪涛受党中央派遣,由延安到山东省委工作,任省委委员。1938年1月,参与领导了徂徕山起义。后组建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洪涛任支队司令员。随后,洪涛率北路军,攻克莱芜城,设立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后挥师北上,以莲花山为根据地,在淄博地区会合其他抗日武装,在三个月将部队扩大为两个集团,引起国民党顽固派恐慌,取缔了八路军驻莱办事处。为此,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反击莱芜的顽固派部队,俘敌3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救出我方被捕人员。第四支队改为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任师长。1938年5月初,国民党别动队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从四面八方调兵遣将,准备再度攻打莱芜城,企图消灭我抗日游击队。为避免“摩擦”,第一师撤至鲁西镇,但敌仍尾随追击,洪涛遂率部以三个团兵力进行反击,经过三昼夜的激烈战斗,把国民党顽军大小十个团打得一败涂地,迫使顽固派停火谈判。此时,洪涛已重病缠身,反秦启荣战役胜利结束后,洪涛的病情更加恶化,5月8日,病逝于徂徕山劝礼村。</p> <p class="ql-block">年仅26岁的洪涛同志去世了,噩耗传开,指战员们心情沉重失声痛哭。省委、四支队和劝礼村群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和追悼大会。全体将士默念着首长的名字,铭记着他的嘱托,攥紧了手中的武器,开始了新的战斗.</p><p class="ql-block">1955年,泰安专署和泰安县政府将洪涛烈士遗骨迁葬泰安烈士陵园。这里北靠五岳独尊的泰山,南可眺望雄伟的徂徕山峰,下可俯视人民聚居的泰安城,昭示着英雄的功绩与泰山并重,烈士的英名与徂徕山共存,洪涛同志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赵杰(1913年—1996年),原名赵正贵,又名赵东斌,商城县上石桥镇刘楼村人。从小随母亲逃荒要饭,12岁开始帮地主放牛,过着缺衣少食、挨打受骂的生活。1927年初,常有一些装扮成各种身份的中共地下党员到家聚会,赵杰有时担任联络。年底,随地下党员投奔红军。翌年2月,辗转到湖北七里坪地区,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半年后,鄂东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赵杰任师特务连战士。1930年后,任红十二师三十四团三营九连排长,团手枪队队员,宣传队队长。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入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开始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其间,赵杰曾任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指导员,红三十三军九十九师二九七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军经理部(后勤部)代政治委员等职。1936年7月,川康根据地红军北上长征,四十三团担任后卫,在崇化地区阻击前来追击之敌薛岳部达5昼夜,歼敌500余人,完成了掩护方面军后方机关、医院等单位转移的任务。8月,奉命调红四方面军干部高级科学习。年底到达陕北保安,正式编入红军大学(即后来迁至延安之抗日军政大学)五队学习,任学员排长。1937年10月,任泰安六区军事委员。在中共山东省委统一领导下,进行山东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1938年1月起义胜利后,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任副司令员。1939年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后方司令部司令员,鲁中第一、三、四军分区司令员,滨海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第九旅旅长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遣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进军东北。9月15日,随肖华渡海北上,到旅大地区开展工作。以国民党于学忠部少将旅长身份出任旅大警察总局局长,以建立警察队伍维持社会治安的名义开展“灰色斗争”,半公开地进行旅大地区的接管工作。在地方党的领导和工会的协助下,很快组建起一支万余人的新型人民警察部队。镇压了国民党旅大市党部及“地下军”的反革命暴乱,肃清了反革命特务组织,同时还组织旅大的工人、农民对东北民主联军给予人员、物资的大力支援,使旅大地区成为中共在东北的一个巩固的后方隐蔽基地和战斗堡垒。1946年12月,任辽宁军区副司令员。不久,任辽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参加辽沈战役,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围困长春、沈阳之敌。同时负责与国民党新一军暂编五十三师谈判,促使其阵前起义,让出通路,使辽北军区部队于11月2日首先突入沈阳市中心,攻占了东北剿总司令部,并生擒城防司令官周福成。在平津战役中,以观察员身份随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参加了指挥攻克天津的战斗。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华北战车一师师长。 1950年任东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不久,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指挥所司令员。指挥坦克部队参加了金城反击战和配合陆军第十二军发起龙鹤山战斗。1953年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1955年,任沈阳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参与指挥了“中、苏、朝”三方联合演习和“辽东半岛大演习”。1960年,任解放军第一坦克学校校长。1969年后,历任军委装甲兵“五七”干校校长,装甲兵五四一、五四二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军委装甲兵副司令员。1982年,中央军委决定撤销装甲兵的兵种体制,赵杰担任装甲兵机关善后工作组组长,继续工作两年多,完成了交接任务。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96年3月,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林浩,原名尹圭璋,别名骆忍。1916年6月生于山东牟平崖地村。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济南市高中支部书记、济南市委书记。1936年协助黎玉恢复重建遭敌人严重破坏的山东党组织,任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1938年1月参与领导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先后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4支队政治部组织科科长、主任、支队政治委员。4月,第4支队改称山东人民抗日联军独立第一师,任政治委员。6月,第一师恢复第4支队番号,仍任政治委员。1938年3月代理中共山东省委书记,5月任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12月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后,继续任第4支队政治委员,率部开辟以莱芜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7月任山东第一区(包括后来的鲁中、鲁南、滨海地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0年9月调胶东地区,任胶东区党委书记、胶东军政委员会书记、胶东军区政治委员。1941年3月,与许世友等指挥胶东军区部队进行牙山反投降作战,巩固扩大了从牙山为中心的胶东抗日根据地。从1942年到1944年,与许世友等领导胶东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反日伪军“扫荡”、“蚕食”和封锁的斗争,挫败了1942年冬季冈村宁次亲自指挥两万多日军对胶东根据地进行的“拉网合围”。在1945年大反攻中,任山东军区第3路军政治委员,与前线指挥许世友指挥胶东军区部队,向胶济路东段沿线和胶东半岛沿海各城市的日伪军展开进攻,收复威海、烟台等十多座城市,胶东半岛除青岛、即墨外全部解放。解放战争时期仍任胶东军区政治委员,1947年兼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胶东保卫战,和莱芜、孟良崮、南麻、临朐、泰蒙诸战役。1948年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政治部教育部部长、宣传部第一部长兼训练部副部长、政治部副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78~1983年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1955年被授子少将军衔。曾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 <p class="ql-block">林浩将军和朱瑞将军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第四支队支队长,第四旅旅长,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廖容标。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县政治保卫队班长,县游击队分队长,湘赣苏区独立师第二团连长,红三军团第五军一师一团连长,红一方面军第一师二团营长,独立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五军司令员,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第四支队支队长,第二旅副旅长,第四旅旅长,鲁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山东军区第四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第四师师长,渤海军区副司令员,济南警备区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廖容标将军在徂徕山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队第一团政治委员刘居英。193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参加北京大学党支部工作、担任共青团北京大学支部书记、参与领导“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2月,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8月,任中共北方局豫西特派员,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宣传党的主张。10月,组成豫西工作委员会,配合红军北上和东进。1937年1月调回北京,做宋哲元部(29军)地下党工作。5月,调东北特别委员会任组织委员,“七七”事变后,到太原工作。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到山东莱芜地区组织抗日武装,任莱芜县委书记。12月,与徂莱山起义部队会合,合编为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刘居英任支队第一团政治委员。1938年9月,调山东省委,负责统战工作。1939年2月,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社会部部长。1940年任,山东民主政府公安厅厅长,被选为行政委员。1943年,任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兼山东省公安总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长春特别市市长。12月, 任东北民主联军吉黑支队政治委员。朱瑞(右)和刘居英在哈尔滨1946年2月,任吉林省政府秘书长。12月,任哈尔滨铁路局局长。1948年12月,任沈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1949年2月,任军委铁道部沈阳铁路局局长,东北铁路总局第一副局长,迅速恢复东北地区铁路交通,保证了部队入关作战的军事运输。建国之后1950年5月,任中长铁路管理局局长。同年10月,任东北军区运输司令部司令员。1951年8月,任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简称联运司)副司令员。12月23日,为粉碎美军在铁道线上进行的“绞杀战”,加强前线抢修、运输,高炮部队的组织指挥,联运司成立了中期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前方运输司令部(简称前运司),刘居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由沈阳移驻朝鲜,组织指挥铁道兵团4个师另一个团、高炮部队3个师另6个团、铁路工人万余人。形成铁路抢修、抢运与高炮防护三位一体紧密配合、粉碎“绞杀战”,保障了铁路运输和前线补给。刘居英为创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1954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副院长。1961年,任军事工程学院院长。1966年3月,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刘居英任院长兼党委书记。1972年6月,任海军政治部主任。1977年,入中央党校学习。1978年5月,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参与组织指挥部队修建青藏、南疆、通霍、兖石铁路。1982年,任引滦入津工程总指挥。1987年1月,离职休养。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15年12月6日5时45分,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8岁。</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位于徂徕山起义旧址前马头山,1988年立。碑高23米,用573块泰山花岗岩石精砌而成。寓意50周年的5段50级盘道从山下直通碑前。</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正面镌刻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徐向前题写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2个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背面刻有当年参加徂徕山武装起义的老战士、著名书法家武中奇撰书的碑文。</p><p class="ql-block">全文如下: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者疯狂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陷入深重危难,亿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共山东省委根据中央到敌后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迅速率领机关干部和济南市一部分党员,分批先后由济南迁到泰安,和中央派来的红军干部、省民先队、平津流亡学生组成一支抗日救亡队伍,在泰安地下党的全力配合下,分赴泰安、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深入农村城镇,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控诉日寇侵略暴行,激发并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入抗日救亡斗争。同年11月,省委在泰安篦子店召开省委紧急扩大会议,充分研究了当时的形势和条件,毅然决定武装起义,并对起义的组织准备工作做了周密的安排。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省委率领共产党员、民先队员及爱国志士约二百人,集聚徂徕山大寺,宣布成立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任命洪涛为支队长,黎玉为政委。不数日,莱芜、新泰、泗水、宁阳等地抗日武装在我党的领导下,纷纷携带长矛、大刀、火枪、土炮,会师于徂徕山光华寺,汇集成一支英雄的抗日武装,举起了山东敌后武装抗日的义旗。四支队成立伊始,即重视党的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宣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苦练杀敌本领,发动人民群众机智地捕捉战机。初战寺岭,大振军威,再伏四槐树,痛击日寇,继又进占莱芜,攻入博山。连续的胜利大大鼓舞了人民斗志,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同时,还在战斗中壮大了党的力量,培养了大批干部,创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徂徕山起义军民抗击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垂范后来。爰立此碑,以铭永志。</p><p class="ql-block">武中奇书。</p><p class="ql-block">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七年立</p><p class="ql-block">碑文内容质朴而沧桑,记录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它以穿越时空的感人力量,昭示着抗击侵略者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老水兵在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座落于磨山峪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泰安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是以磨山峪抗日旧址为基础,兴建起的一处进行革命优良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民族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实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目标。</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座落在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磨山峪村北的徂徕山南麓。现已建成占地面积19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厅、教育培训室、文物藏品库房等博物馆主体及配套设施。馆内有磨山峪旧址、徂徕山抗日烈士墓群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两处、珍贵文物藏品1500余件。陈列展览按照尊重历史、再现历史的原则,重点展示1938年1月1日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打响的党领导山东人民抗战的第一枪;展示了罗荣桓元帅当年率领115师浴血奋战的抗战历程及山东抗日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历史,弘扬了徂徕山起义精神。2015年底,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博物馆由山东省文物局备案确认为非国有博物馆;磨山峪抗日旧址由泰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父亲1942年8月参加八路军鲁中军区4师,他的前身就是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p><p class="ql-block">父亲生前所在的老部队26军76师最早的前身就是1938年1月1日,狙徕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1938年12月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该部为第山东纵队第4支队,1941年改为山东纵队第4旅。1942年8月老父亲参加八路军时,该部队改为山东鲁中军区4师。在解放战争中,1947年2月鲁中军区第4师、第9师和警备旅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8纵,鲁中军区第4师改为华野8纵22师。1949年2月华野8纵22师整编为26军76师。</p> <p class="ql-block">老水兵站在父亲老部队的诞生地,心情格外激动,决心一辈子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培养教育好子孙后代,让其接好革命班,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再续辉煌!</p> <p class="ql-block">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发出了“每一名优秀共产党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号召,抗日烽火燃遍华夏大地。在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下,泰安党组织积极投入抗战洪流,带领泰安人民迅速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时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黎玉从延安返回泰安。黎玉传达了党的有关精神,研究了山东的抗战形势。为了指导全省的抗日斗争,山东省委决定在泰安徂徕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p> <p class="ql-block">起义前在篦子店村做好来带有镰刀、斧头的红旗,旗上绣有武中奇书写的“游击”二字,至今仍清淅如初。</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展示的图片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牺牲的英烈名录。</p> <p class="ql-block">泰山之子刘振华将军。</p> <p class="ql-block">徂徕山磨山峪抗日旧址。</p> <p class="ql-block">位于磨山峪的抗日英烈陵园。</p> <p class="ql-block">作者老水兵2022年6月5日参观瞻仰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