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我家的缝纫机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我家的缝纫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张武昌</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手錶、縫紉機,加上收音機,稱之為「三轉一響」,農村家庭要得到其中的一件也非常不容易。擁有「三轉一響」的婚嫁,那是豪嫁,並不亞於現在的「有車有房」。若是誰家有其中一件,那絕對是極有面子和值得炫耀的,它是身價的象徵。</p><p class="ql-block"> 因為當時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收音機都是緊俏物品,普通市民很难買到,我家已經擁有手錶及收音機。後來父親利用「僑匯券」加現金、委託熟人花費了一番心機,再為家裏買到了一台蝴蝶牌縫紉機。</p><p class="ql-block"> 蝴蝶牌縫紉機是上海生產的中國名牌商品,它不僅是民族的記憶,更有着時代的烙印,它是中國縫紉機的傑出代表,在那個時代,無論在城市還是農村,它都是最受民眾歡迎的品牌之一。</p><p class="ql-block"> 蝴蝶牌縫紉機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生產蝴蝶縫紉機的上海協昌縫紉機廠,前身只是一個小鐵車舗,當時人們把縫紉機形象地稱為「鐵車」。</p><p class="ql-block"> 縫紉機按照它的用途,可分為家用縫紉機、工業用縫紉機和位於二者之間的服務性行業用縫紉機;按驅動方式可分為手搖、腳踏及電動縫紉機。</p><p class="ql-block"> 閩江牌縫紉機是福建省的品牌,也曾紅極一時,福建省內百貨公司的配送車每天都在工廠的倉庫門口排隊等候,只要貨一出來,馬上就被裝車拉走。那個時候閩江牌縫紉機比蝴蝶牌縫紉機便宜,在福建市場的佔有率高達80%。</p><p class="ql-block"> 初期,家用縫紉機基本上都為單針、手搖式縫紉機,後來發明的電驅動縫紉機,一直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當年農村流行「學個手藝好傍身」,泥水、木匠、裁縫是比較大眾化的。</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被一所職業技校錄取,當時學校開設的專業課程就是「裁縫」與「種植」,因為教我們數學的老師懂得照相,後來經全體學生的申請,再加入攝影課程。</p><p class="ql-block"> 我家裏有縫紉機, 雖然我學的是裁縫專業,但是我家的縫紉機沒有被充分利用,因為我對製衣行業沒有真正的興趣,自己縫紉出來的衣服寥寥可數,只為自己製作了一套米黃色的西裝,為妹妹及鄰居做了一件時髦的青春夏裝。我在職業學校畢業後,想圓自己的大學夢,又到下洋僑育中學插班讀高中二年級,把所學到的裁縫知識給慢慢地遺忘了。在那個年代我也未能如願入大學的門,幾年前的一個偶然機會,我終於邁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p><p class="ql-block"> 離開學校後,我也沒有利用學到的裁縫知識為生,而是到坎市鎮汽車站打工,工作的方式完全是另一種嘗試。</p><p class="ql-block"> 後來妹妹也去學裁縫,家裏的縫紉機又被使用了一段時間。其實,我兩兄妹對製衣都沒有真正的興趣。其後,妹妹去深圳打工,縫紉機被徹底遺忘了。随着國家的改革開放,後來在全國各地城鎮開了很多售賣成衣的商店,請師傅量體製衣的愈來愈少。</p><p class="ql-block">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縫紉機廠的産量開始下滑。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縫紉機的需求也慢慢降低了,結婚「三大件」的名單裏也沒有了縫紉機,改為彩電、冰箱。</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九十年代,由於大型製衣廠的飛速發展,家庭式的製衣模式逐漸式微。福州市生產縫紉機的工廠後來轉産摩托車配件,停産縫紉機,閩江牌縫紉機也成為了歷史。</p><p class="ql-block"> 半個世紀過去,家用縫紉機搖身已變成了藝術品,我的蝴蝶縫紉機也不例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