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些年关于构图的内容写了不少,也讲了不少。《摄影范谈》中很多的篇章都是关于构图,从视觉凝聚到构图画框,大家可以翻阅:</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专门讨论构图的讲座也不下十数次之多,其中有些是摄影教科书中的老调重弹,也有些是我这些年对摄影构图的个人思考。有些初学的朋友对我说:你写的那些构图理论都好,可是太高深莫测,能不能给初学者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直观的理解?这倒让我有些犯愁:往往科普教材最难写,要把复杂的理论写成大白话。我思考再三,昨天灵机一动:既然是个理工男,就用个极其理工的方式把构图区域化吧。这里讨论的是构图最基本的常识 - 主体的位置,老法师尽可飘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正态(或叫常态)分布曲线(normal distribution),是一个常見的几率分布,在统计学上十分重要。自然界、人类社会、心理和教育中大量现象均按正态形式分布,例如能力的高低,学生成绩的好坏等都属于正态分布。不过用在摄影构图理论中恐怕算是我的首创 – 用正态分布把画面划分成三个区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平常区</b></p><p class="ql-block">第一个区域我叫它平常区:在画面的中间部分,取画面的上下左右大概三分之一画一个方格,中间的区域便叫平常区。我为什么叫它平常区呢?因为它习以为常,人人都用,所以你把主体放置其中一定不会犯太大的错误。这里包括了所谓的居中构图与三分构图,以及介于两者之间任何形式的构图。平常区的特征一是平缓、二是大众化,就像你站在山顶,四周是一块平缓的空地,同时又有高度的优势 - 使用者很多,不会让人反感。</p><p class="ql-block">我在《摄影范谈》中曾经说过,常态与非常态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视觉习惯。曾几何时大多数构图都是四平八稳的居中构图,人们都觉得习以为常。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打破平衡,非居中构图开始成为常态。非居中构图后来又被人公式化,用刻板的几道线简单粗暴地划出了三分构图,以至于老法师看片子都要拿个尺子量一量是不是三分之一了。今天已经太多的三分构图,它也就变成了司空见惯、四平八稳的新常态。</p> <p class="ql-block">常态是一柄双刃的剑:稳,合情合理,随大流,不太会犯错误,比较容易被读者接受;正因如此它也可能味同嚼蜡,比较容易同质化。中间最高最稳,所以居中构图是最平稳、使用者最多的构图,也是最容易大众化的构图。你去看看拿着手机照相的游客,十有八九都是用居中构图。我这里绝不是否定居中构图或者三分构图,而是指出它们的特性,让你构图时有所警觉,问一问自己有没有充分的理由。就像这张落基山的秋色,我决定采取居中构图,因为两边的山以及远处的云正好处于一个对称的位置,居中构图反而突显扑面而来的感觉。今天这里只谈主体的位置,当然一张作品的张力不仅仅由主体的位置来决定。</p> <p class="ql-block">居中构图通常是为了突出对称与平衡,一旦离开中线就要适当考虑视觉平衡。这头非洲大象视觉比重很大,我将它放在偏左的位置。如果没有右边那只小象,构图就会显得稍稍的不平衡,我可能会将大象往中线微微靠拢。</p> <p class="ql-block">视觉平衡不仅可以用画面元素,甚至可以用想象中的视觉走向来达到。这只冰岛的白马,我将眼睛放在中线偏右,因为它视线的走向偏左,这点印象中的视线给整个画面带来平衡。如果我将眼睛放在中线或者偏左的位置,视觉上就失去平衡了。即便如此,在平常区犯的构图错误通常比较细微、不太致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非常区</b></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区域我叫它非常区。这时我们走下山顶,来到山坡上:从边框向内,在画面的大概十六分之一之处再画一个方框。这个方框与平常区之间的区域便是非常区。非常区的特征一是离中心更远,二是处于山坡上失去平衡,三是离中心越远高度就越低 - 使用者越少,所以是个非常态的构图。大多数人不将主体放置于此仅仅是因为懒,拿起相机手机对着主体不假思索地按快门,并不考虑构图。</p><p class="ql-block">非常态更是一柄双刃的剑:失去平衡会带来张力,不会司空见惯,因此更加有刺激感;但是失衡的本身也是风险,过度的失衡会让人感觉焦虑 – 头重脚轻或者左右失去平衡,而且越靠近边框风险也越大,犯错误的几率越高,甚至可能致命,弄不好会失脚摔下山去。正因为如此,将主体放置于此更需要让人信服的创作理由。</p><p class="ql-block">构图的视觉平衡在任何区域都要重视,但非常区构图上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更是如何找回平衡。正如一个杆秤,找回平衡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对面放个秤砣,四两拨千斤。至于这秤砣要多重,放在什么位置,便是艺术了。因为主体的视觉份量不仅仅由它的位置和大小而决定,也关系到主体的亮度、色彩、反差、以及它的新奇或者亲和程度。比如群山之中出现个小人,再小都很重。</p> <p class="ql-block">我在苏格兰拍日出,将太阳放置于极端偏左的位置来增加张力。能这么做是因为右边有个大面积的山坡,形成视觉平衡。假定没有山坡,而是一片空地的话,这样的构图就严重失衡。</p> <p class="ql-block">平衡不是只论左右,上下亦是如此。我将这对非洲狮子放在画面很低的位置,正因为漫天的乌云给它视觉平衡,可以突显张力。如果是个光板天,这样的构图没有充足理由的话就可能欠妥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边缘区</b></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区域便是大概十六分之一的边框部分。边缘区的特征是低:将主体放在这个区域接触边框的人会是凤毛麟角。</p><p class="ql-block">一定会有好事的理工男女来钻牛角尖:为什么是十六分之一而不是十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而不是四分之一?这里的十六分之一只是表明边缘狭窄的一道框,这边框有多宽与画面元素的复杂程度有关;而三分之一只是为了包括常用的三分构图。从平衡到失衡再到边框就像正态分布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区域的划分也是一个模糊的分界,只能意会。要不然是工程而不是艺术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摄影范谈》中多次提到画框的边缘区,它的重要性与图片展示的方式与尺寸有关:</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12bdev0y"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摄影范谈(二十二)构图中的画框</a></p><p class="ql-block">一幅作品印成大画幅挂在展览厅的墙上,边缘区的重要性相对小些。如果一张图片放在网上,与许多图片一起争夺显示屏的空间,边缘区内容过于复杂而引起太多注意力的话就可能将有限的注意力吸引到其它图片上去,进而失去读者的关注。</p><p class="ql-block">所以我们今天大多数在网上显示的作品要在边缘区低调些。如何低调?清理,钝化,压暗,降饱和。无论如何不要让注意力留在边缘就是。当然在极端情况下将主体放置于边缘区也会产生极端的张力,这已经超出初学的范畴了,另当别论。</p> <p class="ql-block">这张犹他旷野里的日出,我将四面边缘色彩、细节、亮度的兴趣降到最低,同时又尽量注意适可而止,不留痕迹,避免搞成针孔成像似的。</p><p class="ql-block">最后重复一下这三个区域的特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平常区 – 稳妥,避免平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非常区 – 张力,避免失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边缘区 – 险区,避免高调</b></p><p class="ql-block"><br></p>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br>《摄影范谈》目录:<br><a href="https://www.meipian.cn/dacxj7d"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span>《摄影范谈》专栏目录</a><br> <p class="ql-block">范朝亮,英文名John Fan,早年获李政道CUSPEA奖学金,旅美三十余载,涉足物理,医学和摄影等完全不同的领域。为物理学博士,放射医学专家,美国医学物理学会院士,同时又是国际顶级在线摄影艺术画廊1x.com的策展人及中国大使,四光圈摄影创作团队发起人之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品在国际摄影界屡获殊荣, 频繁发表在国内外出版物,在多个国际展览中展出,并被多家图片社收藏。</span>他的全部摄影作品收集在其个人网站: </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johnfanphotography.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i> John Fan Photography</a></p> <p>范朝亮著作:</p><p>《摄影范谈集 - 三周改变你的摄影观》于2019年出版。</p><p>《理性的灵动 - 大自然的摄影语言》于2017年元旦出版,入选2017年1月百道好书榜。第二版于2019年出版。<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