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三国

费德勒

<h5>  今天听了一本书,《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h5><h5> 本来想写百八十字来表述一下自己的观点,没想到一写就收不住。</h5><h5> 三国,一直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大IP,我小时候读三国故事、听三国评书,无论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是勇冠三军的五虎将,都让我很有代入感,总觉得自己不是银枪白马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就是忠肝义胆的关云长,又或者轻摇羽扇运筹帷幄的诸葛孔明。</h5> <h5>  再后来,出来工作了,总为诸葛亮这位中国传统士大夫标杆式人物感到惋惜与钦佩,大权在握却不篡位,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以一己之力匡扶汉室,可以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涵盖了后人对诸葛亮的所有景仰与追忆。诚然,今天的成都人,对于蜀汉政权,对于诸葛孔明,依然是有着一份深厚的历史感情,这是我去成都的时候感受到的。</h5><h5> 随着自己的年龄增长与见识,十年前,对于乱世的三国,对于万人敬仰的诸葛孔明,自己再品三国的时候,再也没有了小时候的热血沸腾,也没有了对出将入相的英雄人物景仰,更多的是对于普通百姓的同情。</h5><h5> 因为假设自己生在某个历史时代,以自己今天的“成就”看来,自己也是万千百姓、芸芸众生其中之一而已,而不会成为帝王将相。故此,我就要从百姓的视角来看待历史。</h5><h5> 三国的故事时间线和人物线都宏大的复杂,我今天只说一下我对蜀汉的看法。</h5><h5> 后人读《三国演义》,对于蜀汉政权都是基于桃园结义的弟兄们未能进军中原感到同情、诸葛亮鞠六出祁山躬尽瘁未能匡扶汉室而惋惜,却未能从当时蜀汉百姓的角度来看待这段历史。</h5> <h5>  把历史镜头切换到公元214年,刘备取代刘璋成为西川之主,到公元263年蜀汉政权灭亡,在这五十年里,蜀国人口从90万增加至94万,其中长期养着10万军队和4万官吏。一个弱小的蜀国,军人居然超过总人口的10%,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h5><h5> 军人,肯定都是精壮年的男子,而在农耕社会,男子又是主要的社会劳动力,这样一来,蜀国还有多少精壮男子作为劳动力?由此推断,蜀国的百姓是被压榨的非常悲苦的。</h5><h5> 公元263年,曹魏大军名将邓艾攻占绵竹,后主刘禅决定在成都投降,蜀汉政权覆灭。</h5><h5> 后人都嘲笑后主(<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阿斗</span>)无能,把老爹创立的基业整没了。</h5><h5> 作为一个生活在今天的老百姓,不应该这样评价阿斗。假设魏军压境的时候,阿斗率领军民奋力抵抗,三年后城破身亡,留给历史的是阿斗如何身先士卒,最终寡不敌众而以身殉国的悲壮。但是,如果阿斗真的奋力抵抗,最终全城百姓玉石俱焚,那么,为蜀汉政权战死沙场的又有多少军民?10万?20万?甚至更多?</h5><h5> 这个具体数据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会死更多的人,可谓一将功成万骨枯。</h5><h5> 所以,在疲惫的蜀国在大军压境之时,阿斗开城投降,对于蜀国百姓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大好事。蜀国亡国了,那是刘家的江山没了,而不用打仗,起码会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h5><h5> 我认为阿斗不是一个成功的皇帝,但是,他是一个好人,起码不会让百姓为了保卫他的江山而去死。</h5> <h5>  回头再说说千古第一名臣诸葛亮,以前一致认为:诸葛亮位高权重却不篡位,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以一己之力去匡扶汉室,让后世的君主对其推崇备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君主当然希望自己的臣下都是诸葛亮,这也是传统士大夫的崇高理想。</h5><h5> 如今再看诸葛亮,其实,诸葛亮是一个商鞅式的人物,为了他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惜把整个蜀国百姓都绑在“匡扶汉室”这辆战车上。</h5><h5> 古人总说天时地利人和, 很多人读《三国演义》都有一种错觉,以为三国当中,魏国得天时(<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子在手</span>),吴国得地利(<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长江天险</span>),蜀国得人和(<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备是汉室宗亲,为人敦厚,百姓喜爱</span>)。这个就完全错了。</h5><h5> 曹魏是拥有天时地利人和,既有汉朝原本的班底,也有前来投奔或投降的英杰,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东吴有地利人和,既有长江天险,又有江东的世家大族支持;而蜀国只有地利,根本没有人和,对刘备忠心耿耿的无外乎关张赵云诸葛亮,其他原本刘璋的旧部以及西川的士族,除了法正之外,其他人是人服心不服,所以法正活着的时候,他的地位不比诸葛亮低,刘备死后,诸葛亮第一件事就把另一位托孤重臣西川的士族代表李严贬为平民,免得队伍不好带。</h5><h5>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地利,四川有天然屏障,易守难攻,敌人很难打进来,同样,蜀国要打出去也是很难的,六出祁山寸土未得,老百姓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在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后,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赢得生前身后名,而把苦难留给了蜀国的百姓。</h5><h5> 或许,你会说:诸葛亮匡扶汉室,是为了匡扶刘家的大汉正统不被曹魏篡夺江山啊!难道这样做也要被吐槽么?</h5><h5> 如果你这么想,这么问,说明你没有把中国的历史串起来读。</h5><h5> 请问汉朝的江山怎么来的,怎么就成了正统?汉朝之前就没有正统了么?</h5><h5> 汉朝的江山,是刘邦和项羽他们合力把原来的正统王朝(<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秦朝</span>)干掉之后,刘邦再打败了项羽独占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h5><h5> 既然刘邦可以把秦朝取而代之,那么曹魏难道不能把刘邦所做的事情再来一遍呢?</h5><h5> 打仗,打的是国家的人力、财力等综合国力,而不是随便喊喊口号。蜀国的总人口大概是魏国的五分之一,土地面积大概是三分之一,以这样的国力去征战一个比自己强大的多的国家,只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以卵击石,无论这个理想蓝图是多么的宏伟壮阔,对于本国百姓来说,都是悲苦!如果强大的魏国在诸葛亮眼里是巨石的话,那么蜀国的老百姓就是个卵。</h5> <h5>  再往下的各个王朝,晋、隋、唐、宋、元、明、清,哪一个王朝不是把前朝取而代之成为的“正统”,所谓“正统”,无外乎就是某个家族成功的把前一个统治家族赶跑了(<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或杀绝了</span>)取而代之,只要统治时间比较长,就会成为正统。</h5><h5> 王莽与赵匡胤所做的事情如出一辙,只是王莽的时间太短,不但没有成为正统,还背上了“王莽篡汉”这个历史骂名。如果王莽的“新朝”有一百年的统治时间,也会成为中国一个正统王朝,历史上就没有“王莽篡汉”这一说。后世只说赵匡胤陈桥兵变王袍加身,不会说赵匡胤篡周,因为赵宋江山延续了超过三百年,肯定是妥妥的正统。嘿嘿!</h5><h5> 说回诸葛亮,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旗号就是“匡扶汉室”,这面大旗一旦举了起来,就不好换了,必须一直举下去,要是换了旗号就成了地方割据政权,民心背向,所以刘备称帝是“汉昭烈帝”,是汉帝,而不是蜀帝。刘备死后,托孤诸葛亮,诸葛亮也不忘初心,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为了这个遥不可及的“理想“,把自己累死,也把蜀国的百姓拖垮。这个话题就不扯远了。</h5><h5> 当然,历史的走向是错综复杂,历史人物也是有自身时代的局限性,我们没必要以现在的视角来苛求。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没有必要为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感到自豪,更不必以为自己穿越到那个时代,会成为某个帝王将相而浮想联翩。作为一介百姓,无论谁主宰的王朝,都是纳粮当差,关键是统治者能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可以了,至于是刘家的江山还是李家的王朝,都无所谓。</h5> <h5>  如果看到历史剧的战争场面,在两军混战时,你是那个被乱箭射中,并发出一声“啊。。。。”然后倒地身亡的人,说明你已经混的不错了,起码历史给了你一个特写镜头,更多的是骑兵铁蹄之下匍匐的尸体而已,他们连“啊”一声都没机会,还有更多的人连历史的镜头都没有扫射到,他们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痕迹。</h5><h5> 现在也有点读懂了老子的:无为而治(<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此话题不展开</span>)。</h5><h5> 我们读历史(<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尤其是中国历史</span>),很容易把自己代入到某个主角光环的人物,总不会想到自己是芸芸众生的其中之一,这是一个莫大的误区。</h5><h5> 一个人活在当下的社会地位,其实也是你活在历史所有朝代的社会地位,无论你穿越到哪个时代,都不会改变。</h5><h5> 如果你想着要是穿越到历史某个朝代,你会成为指点江山王侯将相,说明你在现实中混的很惨,只能靠幻想来安慰一下自己生不逢时而已。</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董 铭</span></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2022年6月5日</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