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那些底色

贾木嘉

<p class="ql-block">  认真的想这人生的几十年,能够记住的东西实在不多,身边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一些人。所以我觉得古人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大致就是指本来认识不到几个外人,自己的贫穷富贵,自己的人生体验中美好的东西,能让家乡人感知就可以了。人生的底色应该就是童年时光所塑造的那个样子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年文创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  从岁月深处去找寻自己的生命底色,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端午时节。五月初五当天,妈妈总会用陈年的干艾叶烧一锅热水给我们洗澡,然后换上打了补丁的粗布衣服。衣服虽然陈旧,但却很舒服,尤其是闻起来有艾香那种特殊的香味。洗了澡换了衣服,妈妈会给每个人塞一个粽子和一个咸蛋,就放我们去附近山坡上看划龙舟。</p><p class="ql-block"> 这时候,妈妈常说:“屈大夫回来了,你们可要乖乖的哦。”</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龙舟赛事和现在的比起来很是简陋,但划龙舟的人热情很高,两边山坡上的人都看得很投入。这节日,我们一玩就是一整天,中饭就吃那个粽子和咸蛋,乐此不彼。</p> <p class="ql-block">  那时记得屈原,大约是因为可以吃粽子,吃一个不可多得的咸蛋,还可以看划龙舟。另外还有妈妈的话:屈大夫回来了,要乖一点哦。</p><p class="ql-block"> 看划龙舟,心里总也发雄心,自己将来也要学会划龙舟。但因为生活,多年随父母辗转多地,最终游泳也没有学会,更别提划龙舟了。长大以后,一直生活在这个名叫秭归的小城里,每年从五月初五开始,和大家一起过着这亘古不变的端午季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屈原祠门前端午仪式一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涛神(又叫水仙、江神、潮神)。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说和伍子胥有关(传吴王夫差逼迫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恚恨,驱水为涛,称之为涛神)。</span></p> <p class="ql-block">  宜昌秭归的端午,几乎贯穿整个五月。五月初五的上端午,五月十五的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的末端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纪念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今年的端午,第一次使用千台无人机,在屈原祠上空形成屈原像、航天飞机、屈原书卷等造影,非常生动逼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湖北日报》刊登无人机秀图片--《楚辞》书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湖北日报》刊登无人机秀图片--屈原像</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屈原文化的文创作品创作上,现在的年轻人不断出新意,有份量的作品不断涌现,展会让人目不暇接,感慨颇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年文创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孩子在制作端午节小礼物</span></p> <p class="ql-block">  秭归有个小村落,叫乐平里,是屈原的家乡。乐平里以屈姓人居多,附近还有一个熊姓的村落,两村相距不远,但一直不通婚。我有一个同学是熊家岭村的,我问他原因,他说自己也不清楚,一直就是这个习俗。我非常迷恋这两个村落的风景,每年总要抽时间来这里转转。</p><p class="ql-block"> 乐平里村落周围有粗壮的藤蔓,成片的柑橘树,也有突兀的山石,高大的树木。村庄中间是一块平整的稻田,至今还在种植。一条叫香溪的小河从村子中间穿过,风雨多的季节,周围山上的农房便笼罩着一层白白的云雾,时隐时现。打工潮的年代,许多地方的农村几乎走空了,但这里却很少有人出去,大多在忙着自家的柑橘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和想象的不同,这里不大出大学生,这里的农人大多呈现着安稳自然的心态。村里人读书也不多,多是些小学生或顶多是中学生吧。可这里竟然有一个叫“三闾骚坛”的诗社,出版一份自己的手抄书刊。这个诞生于明代的中国第一个农民诗社,目前仍是中国的唯一,创造了一手锄头一手诗的文化奇观。</p><p class="ql-block"> 这个村落里有一个名叫徐正端的老人 ,他不是什么网红,是一生都守着村里的屈原庙的守庙人。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屈原庙里守着屈原的衣冠冢。屈原汨罗投江,这个衣冠冢其实就是个空的棺材,这位老人守了一辈子。他是一个小学老师,酷爱屈原的诗词,是这些诗词陪伴着他。如果要在中国寻找一位真正意义的守庙人,他当之无愧。</p><p class="ql-block"> 和这里的农民交谈,最不可思议的,谈着谈着,这些农人口中竟然穿插一、二句意境深远的诗词。望着这些身形矍铄,动作干练的汉子,你就会联想到屈原祠里那位铁骨铮铮的先贤。我有时想,这传世很久的屈原像,大致是按照他们的样子雕刻的吧,不然怎么这么神似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青创-三峡丝棉茶基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秭归碱水粽</span></p> <p class="ql-block">  周末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在屈原祠周边转几个小时,对屈原祠附近一个叫“江渎庙”的地方尤为亲近。江渎庙是一个水神庙,里面供奉有观世音、镇江王、涛神(也叫水仙、潮神、江神)、浪神等十几位神袛,肃穆庄严,同屈原祠相互呼应。</p><p class="ql-block"> 有许多游客也特别喜欢这里,长时间在这里徘徊,不忍离去。这是一座和江水有关的最大寺庙,只要有关江水的故事和经历,大都会来此祭拜。江渎庙大门前有一个大钟 ,一个大鼓,声音响过,转圜于江面群山,悠长低沉,久久回响,仿佛是听到大夫在高歌:“苍鸟群飞,孰使萃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峡副坝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三峡龙舟基地--徐家冲港湾</span></p> <p class="ql-block">  岁月会给予人们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深刻认识,对金钱、时间所蕴含意义的更深理解。对生命的敬畏,对先贤的敬仰,在时间长河里终会深化为一种所谓生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孩从端午诗会门前经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