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道德情操论》

青青子衿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6年前自己读过的一本书,感觉当时的心得体会只写了一点不痛不痒的观点。而今再读,再悟,感觉它真的构建了一个包括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完整学说。</p><p class="ql-block"> 其实古今中外讨论道德问题的学者不少,但其表达的观点却不尽相同。如,马克思在《资本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现代经济学家布坎南、西蒙等都对道德进行了不同的论述。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除撰写了传世经典《国富论》之外,还经过漫长的创作、修订过程打造了另一部历久弥新、影响深远的著作《道德情操论》。这本书被誉为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 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通读全书可以发现,斯密用一套逻辑学来系统理解人类的道德、法律和经济活动,从而构建一个包括人类全部社会生活的完整学说。这个完整的学说里的三个关键词就是同情、自利和正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及近期工作的所悟所感,重新梳理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同情是道德的基础,要重建科学道德观</p><p class="ql-block"> 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类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换句话来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他认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以此作为行为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p><p class="ql-block"> 记得去年我们教育界有一则热门新闻。因为违反了带手机进校,且不交给老师管理的校规,五名学生在全校大会中被叫上台,要求他们当着逾千名学生的面,将自己的手机扔进水桶里。这些手机当然就报废了。然而,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校长很坦然地说:“我觉得这个事情应该这样,学生自愿,家长也同意,几名学生当众销毁手机的行为,必然会起到警示作用,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不问家长要手机,可以给家长节省很大开销。看似这五个学生做出了牺牲,实则对全校的秩序,对集体的利益,都是有好处的。”事情曝光后,很多校长纷纷表态,觉得这样的做法有不恰当之处,网上的大部分舆论也声讨这位校长没有同情心和共理心,认为该学校在日常管理中,采用“简单粗暴”的做法。这种情况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在公共生活中,我们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不具有同情心、同理心,捆绑他人的必将捆绑自己。</p><p class="ql-block"> 自己作为一名教研员的六年期间,我会经常参与学校教研活动,一些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难免会存在对教材把握不准、重难点不突出等问题,到了评课的时候,青年教师就会表现出惶惶不安、束手无策的样子。我总是带着一颗同理心,站在青年教师的角度,委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突破和改进的措施,及时给予鼓励。在后续的工作中,对该教师持续跟进、精准辅导、提供展示机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快速提升其专业能力。现在自己虽然换个工作岗位了,我们还依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现在角色转换为一名校长,来育才初中也将近一年的时间了,在这一年里处理了很多的事件,有家长的、教师的、学生的,最终处理的结果还是令各方比较满意的,因为在实践中自己不论对待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家长,还是学校前后勤担当有大小的老教师、责任感有强弱的骨干教师、上进心有大小的青年教师,始终践行着斯密阐述的“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的原则。尤其是对待学校不同年龄、性格迥异、各有专长的领导班子,我还是选择更大的包容和无限的放大他们的优点。记得昨天值班和一位中层聊天时,他说:校长,能看得出来,您对工作追求完美,精益求精,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可是毕竟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最大的进步,所以请您放心,以后咱们团队会越来越好的,学校也会越来越好的。我听了他的话,真的很欣慰。一年的时间,几乎每天的朝夕相处,我所感所看所悟,足以让自己下一个合理的结论了。因为自己干校长厚,我始终记得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跟我说的一句话“上惟忠,能次之。下为实,术次之。”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越悟,越琢磨,觉得这句富有味道,富有哲理。不禁又想到我的一位老领导跟我说过的一段话,他说,你是一个很纯真的人,但恰恰你的纯真能给你带来勇往无前的力量,但是当你当了校长后,一定保持纯真的同时,多一些智慧,练就一双慧眼。他还跟我说人生的三重境界:一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三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现在想想,这与《道德经》中讲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这里,还是回归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以德为先,以德服人,要善于由大及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决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细小而不足为。</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教学中,必须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的教育总方针确定为“立德树人”。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深刻领会和回答新时代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教育根本问题。作为一名党员,不断加强学习,重建科学的道德观,努力使自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的好党员和好的教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二、自利是经济学的基础,要倡导公德意识。</p><p class="ql-block"> 斯密的《国富论》里有句名言,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可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却深刻地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p><p class="ql-block">从经济层面来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然而,我们的道德建设却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葛晨虹教授提出伦理思想史上三问:什么是好生活?为好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人应当成为什么?而在现实生活中,在部分人的脑海里形成了一条所谓的“真理”,所谓的好生活,那就是有钱便是爷。有些人为了利益,完全丧失了公德心,可以很轻易的出卖任何可以出卖的一切,甚至不择手段。仿佛更关心“应该如何行为”而不是“成为怎样的人”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前些年,造就了中国为数不少的亿万富豪和很多巨无霸企业,却没有出现太多真正意义上具有公德心的企业家。</p><p class="ql-block"> 从教育层面来看,我记得早些年有个高考作文题目很出名,叫《中国式过马路》。指如果过马路的时候遇到红灯,一个人通常会因道德上的羞耻感,不会闯红灯;但如果有一群人开始闯红灯时,那个人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一起过去。那这个事情我们再放大些,当社会上很多人开始作假的时候,或者很多贪官开始贪污的的时候,他们常常都会表现出跟上述对学生调查相同的道德认知。</p><p class="ql-block"> 以上种种现象,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呼吁我们所有人首先要具有公德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树立起“抓公德心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我们不要将我们面前的学生,仅仅当成一个被爱、被教育的的对象,要当成一个真正的、平等的、独立的、大写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公德心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实现中国梦的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三、正义是法律的基础,要培育爱国情操</p><p class="ql-block"> 斯密认为,社会存在的基础是“正义”而不是“仁慈”,他这样写到:“行善犹如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相反,正义犹如支撑整个大厦的主要支柱,如果这个柱子松动的话,那么人类社会这个雄伟而巨大的建筑必然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既然正义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它呢?斯密认为,社会有必要利用“害怕惩罚”的心理来保障和强制人们行善,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严厉打击不义行为,能得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赞同,也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凭借制度力量和社会公共治理手段,以善抑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p><p class="ql-block"> 为了民族的荣誉,为了公平正义,2020年中国公布了六月份中印边境冲突视频,然而,让国人们愤怒的是,竟然有网民毫无爱国情操,在微博评论区发表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英雄的荣誉岂能诋毁,舆论有底线、法律有底线,任何抹黑英雄的行为都应受到人们的鄙弃,付出应有的代价。当地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犯罪嫌疑人予以刑事拘留。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追记一等功。还记得牺牲时不满19岁的陈祥榕曾在日记里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他们用青春、鲜血乃至生命,誓死守护祖国河山。为了祖国的和平和安宁,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他们是为“我”而死,英雄的身影历历在目。英雄的事迹极大的激发了国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反复看了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公众号的文章,并且将这些文章和视频推介给我们的团队及孩子所在的班级群。看来了这些视频及文章,我的孩子流着泪说,将来她长大后也要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好战士。是的,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追求公平正义的真理,培育他们的爱国情操。</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沧海桑田。虽然时光在流逝,时代在变迁,但是道德建设和追求正义的重要性不仅没有消减,反而与日俱增。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重建科学道德观、倡导公德意识、培育爱国情操,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扎实工作,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以一颗救世之心,养浩然之气,自觉地做道德和正义的实践者和捍卫者,做一个有公德心和正义感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