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笙:在中国分布广泛,大概有十七簧、二十一簧与三十六 簧三种规格。多用来合奏及其地方戏曲伴奏。<br>自由簧管气鸣乐器。我国传统式气鸣乐器中能奏出和音的乐器,世界最初使用自由簧的乐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已有象形文字记载。最先形制同排箫相似,用绳或者木框把发音不一样的竹管排列在一起。之后增长了竹质簧片与匏质(葫芦)笙斗。</h3> <h3>周朝的乐器八音分类中,笙为匏类乐器,湖北省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古匏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笙。春秋、战国至汉代,笙、竽是重要乐器,尤其是竽。南北朝至隋唐时,笙有19簧、17簧、13簧多种,后又盛行17簧义管笙,在17簧以外另有两支义管,供转调时替换用。唐朝之后,又将体大质坚、演奏费劲的匏质笙斗改为木制。明、清之后,笙广泛应用来官方声乐合奏与戏曲说唱的伴奏中。<br></h3> <h3>我国的笙于盛唐之时东传日本。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内,收深藏我国唐朝制做的6支笙、竽。<br> 现代笙为铜质笙斗。因流传区域广阔,外貌有大小、圆方、长短的不同,常见的有苏笙、大笙、方笙、加键笙、转盘笙、抱笙和排笙等。苏笙最初流行于江南,现各地均有,在东北、华北叫小圆笙。除独奏外,也用来戏曲、歌舞的伴奏和器乐合奏。<br></h3> <h3>大笙又叫京笙或低音笙,体积比苏笙大。过去盛行在华北、东北一带,现各地都有。方笙的笙斗为长方形,盛行在河南省、安徽省等地。加键笙、转盘笙、抱笙和排笙等,都是20世纪60年份以后的改革品种。</h3> <h3>古旧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现存大多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雅致,音质温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 使用材质:笙簧:古代用竹制,现今多用响铜;笙苗:多用紫竹制作,每一竹管的下端嵌接有木制笙 脚以装簧片,<br></h3> <h3>在古代,乐器是按“八音”归类的。而“匏”类乐器的代表乐器,便是笙。这是一种吹孔簧鸣乐器,亦是世界最初使用簧片的乐器。笙的基础结构是在笙管底部用蜡封上簧片,插在笙斗内,在靠近笙斗的地方,开个指孔。吹奏时,通过吹气或者吸气,引起簧片振动,和笙管内的空气耦合发音。</h3> 笙的和音演奏技法独具魁力,是其它乐器所不能取代的;历音技巧效果热情、奔放、色彩华,是笙的一种特色技法;双打音是安徹民间奏法,又名“混吹”、为王传云先生所传授,现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掌该技法;滑音技巧能在同一音上滑出小三度、小二度音,极大丰富了旋律的色彩。 <h3>卢时君笙演奏,杨永平影视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