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重现

云淡风轻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又是高考季,回想孩子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经历,一切恍如昨日仍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因家境的原因,自己沒能进入正规的全日制大学之门,后来参加工作,也只是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读了几年函授大学。眼下,正是孩子正劲八百的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统一高考时节,三天考试结束,面临艰巨挑战的一项工程就是填报志愿。</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早在高考前一年,我就从好友处借来上届她儿子 高考时报志愿的两本指南册子研读起来。一本是历年来各批次录取分数线;一本是依据分数选择各大院校的专业及招收人数、学制、学费的册子。起初也是稀里糊涂、云里雾里搞不太明白,后来根据周边朋友及熟人孩子的高考的经验之谈,再加之平时看报纸、关注电视上有关高考的栏目时积攒的一些碎片式的相关讯息,终于理出了头绪。</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孩子的成绩一公布,在专科院校的分数档,就拋开零批次、一本、二本的所有相关资讯,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专科院校的省份、专业、分数及招录名额上。填报志愿虽然是我在操作,定会征得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选择,但首当其冲必须是去公立学校就读;我不将自己的期许强加于孩子,喜欢什么专业,喜欢哪座城市,我只提出一些建议供孩子参考,毕竟上大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高考分数还未公布时,我先进行了首轮粗选,挑出三十个专业;分数出炉后,孩子经过二、三天的扪心自问进行第二轮筛选,留下十五个专业;最后一轮将不喜欢的专业,不愿去的城市删除,做最后一轮的精选,保留兴趣较浓厚的专业及城市,筛选出九个志愿然后再排序;将最倾心的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排在首位,依据分数挑选二、三所技术院校或高等专科学校超出分数线十分或者二十分作为冲刺阶段,第五、六、七志愿可与第一志愿分数持平的状况下选出不同的略喜爱的专业,第八、第九志愿作为保底稳中求胜档,与录取分数线降低在十分以内,这个排序规避了无学可上的风险。</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经过如此这般周密的排兵布阵,孩子做最后的全方位审核就可以踏实的在规定的时间投档了,满心焦虑等待录取通知书的珊珊而来。八月二十三日专科院校录取批次时,孩子如愿的被心仪的鹤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心理咨询专业第一批录取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如今,孩子已毕业有了一份自己热衷的工作,每当高考季便忆起填报志愿的情景,心里总会涌起一丝自豪感,在孩子面临人生的转折点时,我也挑战了一回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