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的最后一天,我亲爱的姐姐茶华清老师光荣退休了,离开了她默默耕耘了37个春秋的教学岗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简洁的欢送会上,学校领导给姐姐颁发了退休荣誉证书,为她戴上鲜艳的大红花。同事和学生们也纷纷前来送行,并给她献上美丽的鲜花和真诚的祝福。那一刻,姐姐的脸上溢满了激动、幸福、自豪的笑容。此时此刻,她心里感慨万千,除了如释重负的轻松外,更多的就是意犹未尽的遗憾和依依不舍的眷恋。毕竟,那是她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伟大事业的终结。37年啊,她把自己的青春、爱情、理想、信念都留在了这漫长的岁月里。</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我的家乡青华,贫穷落后,交通闭塞,师资教育极度缺乏。1985年秋,一次机缘巧合,我们那里的小学因为缺少教师,就特意聘请刚刚初中毕业的姐姐到新山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本来还想继续升学读书的她,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十几个孩子的班主任——带头大姐。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去工作,没想到却成了姐姐人生道路上关键的转折点,更没想到这一干就是一辈子。毋庸置疑,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她就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个职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姐姐生性活泼开朗,谦虚好学,加上人又勤快好看,学生和同事都非常喜欢她。也许学校领导考虑到代课教师工资低,离家又太远,工作住校生活开支较大。所以,在新山小学锻炼一年后,姐姐就被派回到新合小学继续代课。学校就在家旁边,来回几步路就到,吃住只需在家里。可是,对于一个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小姑娘来说,所要面对的不仅是一师一校的问题,而且还是复试班的教学课程。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独自一人“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不言而喻。好在这所学校生源不多,学生也不住校,身上的担子轻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工作上的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扎实肯干,很快就能找到解决的方法。但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初中学历是完全不够资格的。当时,如要提升学历,同时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中师函授班。于是,姐姐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大理州中师函授学校,从此开始了她一生中最坎坷最艰难的求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因为条件限制,我们这些偏远山村是无法通电的。解决不了照明问题,孩子们就无法留校上晚自习,只能每天早出晚归。姐姐每天也要早早起床到校,从晨曦中迎接第一个学生的到来之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工作。上课、改题、辅导、解惑,有时还要带领学生劳动、操练、歌唱、游戏等等,直至在夕阳中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夜幕降临,山村漆黑的夜晚显得更加宁静、安详。此时,昏暗的煤油灯下,姐姐在伏案备完第二天的课程以后,才可以转入自己的学习,埋头苦读、专心备考。由于没有上过高中,知识面狭窄,有时碰到一些晦涩难懂的问题,就会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到深夜。记得当时姐姐的励志名言就是颜真卿《劝学诗》的前两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女)儿读书时”,她把其中的“男儿”改成了“女儿”。并用毛笔写了贴在自己卧室的墙上。正是这股韧劲,促使她于1988年的9月考上了大理州中师函授学校巍山校点(为了方便交通不便的山区学员,当时各县都设有中师函授校点)。</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的三年,姐姐边工作边学习,这是她最艰难、最充实,也是收获最多、提高最大的三年。一个月她要进城面授一次,再加上两个寒暑假期的住校培训。在正常的上课之余,她几乎都忙于奔波在从学校到县城,从县城到学校的往返途中。当时,整个青华乡就只有唯一条从乡镇府通往县城的公路,而且还是土路,有五十多公里。除了每逢十天一次的赶集时间有从县城来集市上运送物资的货车外,平时几乎看不到车辆进出。而从学校到乡政府搭车,还需步行十几公里。坐这样没有任何遮拦和安全保障的货车,冬天要经受住一路的刺骨寒风和满身灰尘,夏天要经历无数次的泥泞打滑和胆战心惊,可即便这样还一票难求。所以,绝大多数时间,姐姐都是独自一人沿着坎坷崎岖的小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七八个小时到城里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89年的暑假,又到姐姐该去培训的时间了。可十几天的大雨使公路多处塌方,导致交通中断。没有了交通工具,姐姐只好选择徒步到县城。天刚亮就出发,沿着坎坷泥泞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前进。不知翻过多少座山,趟过了多少条河流,用了七个多小时终于走完了九曲十八弯的路途赶到学校。可没想到整个班到校的就只有姐姐一个学生。当时,给姐姐他们班上课的巍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赵宁国和施万里老师深受感动,他们说“一个人我们也要开班上课。”那一天,姐姐走坏了一双胶鞋,多少年后她还记忆犹新。总是感叹地说:“没有老师们的支持鼓励,就不会有今天的自己。” </p> <p class="ql-block"> 就在那段珍贵的学习时间里,姐姐认真学习领会老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如饥似渴地汲取书本中的营养,千方百计地去弥补自己所欠缺的知识,孜孜以求,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三年后,姐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后继续回到村里代课,依然无法成为正式编制的教师。一晃,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此时,姐姐已经结婚,从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妈妈。当时,家里人都认为这样下去没有什么希望,还不如回家养猪种地,相夫教子,劝她放弃算了。可她却说“开弓没有回头箭”,依旧不妥协、不气馁,一心一意坚持代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的确,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1993年7月,姐姐再次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大理州一年制师范学校。同年9月,她如愿踏上了理想的征程。毕业后,被分配到青华小学任教。自此,姐姐终于结束了她整整8年的代课教师生涯,成为了一名有正式编制的人民教师。很难想象,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那个孤军奋战的一师一校,在那样低等廉价的工资待遇下,姐姐是如何心平气和、波澜不惊、坚定不移地坚持了8年?用她的话说就是“我喜欢,我愿意”。而我则认为,除了她那种永不言弃的毅力外,更主要的原因就是她深爱着这份事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到了青华小学,姐姐就一头扎进了学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在十年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中,用她那女性特有的耐心细致、温柔善良、聪慧仁爱、宽严有度,在她和学生、家长之间架起了一座信赖的桥梁。俗话说“十年磨一剑”,正是这十年不断的历练,使她的教学技能日趋成熟,教学水平日渐提高,教学经验也逐渐丰富。为了跟上新时代教育教学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水平。2000年,姐姐再次参加了全国成人教师高考,并顺利通过了录取线,于2003年7月取得了云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专科毕业证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04年9月,为了照顾长期两地分居的丈夫和孩子,姐姐申请调往巍山县南诏镇下属小学。先后在新平小学任教12年、自由小学任教5年,直至2022年4月正式退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术业有专攻”这个词用在小学教师身上是不适合的,因为她们遇到的困难永远比自己学会的要多得多。在新平小学和自由小学任教的这17年,是姐姐的教学技能技巧逐渐走向成熟和成功的阶段。这期间,姐教过低段也教过高段;上过语文也上过数学;任过自然课程也任过艺术学科。总之,学校需要她教什么,她就会义无反顾地去教,而且一定会努力把它教好。她常常诙谐地说“感谢那些年一师一校的代课生涯,使自己成为了教学技能技巧的’多面手’”。</p> <p class="ql-block"> 随着外出打工的家长越来越多,住校的孩子也逐渐增多。什么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等新名词新问题也相继出现。作为班主任,光是细心、耐心已经完全不够,更多的是要有高度的爱心和责任心。和家长聊QQ、聊微信成了姐姐每天必修的功课;电访、家访、值守、送医更是成了家常便饭。无论酷暑严冬、风里雨里、每天早出晚归她却乐此不疲。连我都吃惊于她的战斗力,常常问她累不累?她简单地回答“累啊,但不把问题处理好我更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看到姐姐收藏的一张张奖状,一份份证书,以及和学生的一帧帧毕业合影时,我仿佛看到了汗水浇灌下的累累硕果,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南诏镇任下属小学教的这些年里,姐姐曾五次荣获“南诏镇优秀班主任”奖;四次荣获“南诏镇小学语文和小学数学学科质量优秀”奖;三次荣获“南诏镇校园文化艺术文艺展演优秀指导”奖。2013年被评为“南诏镇先进教师”;2014年荣获“南诏镇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5年又荣获“坚守乡村教育,以德育人,言传身教,在乡村学校连续从教20年以上,为大理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姐姐也落下了一身的病痛。高血脂、高血压、心脏病、腰椎间盘突出、双膝滑膜炎、急性肾衰竭……一份份检查单,一张张住院证明,令人触目惊心。最为严重的是她的腰椎和膝盖,每次发病都让她无法站立,无法正常行走,甚至下不了床,以至于不得不一次次请假住院。稍微好些她又继续奔赴工作岗位,因为她心里放不下学生。她常常说,“教育工作是良心活计,只有潜心育人,努力工作,才能问心无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历经37年教学生涯,当了35年班主任的姐姐的真实故事。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在迎来送往、潜心育人的征途中,37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曾是豆蔻花初绽,如今霜雪上云鬓”。其实,姐姐也只是千千万万个教师中普通平凡的一员,但她的经历,却是许许多多默默无闻战斗在教学一线的班主任和教师的真实写照。而她对教育的情怀,对生活的热爱,一直都是弟妹们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真诚的希望姐姐能快乐地享受退休后的幸福生活,好好保重身体。也相信她会继续关注学校教学,关注教育事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