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背景音乐《大槐树》歌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千年风雨中一棵不老的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身边走过来我的先祖</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的根须是我们共同的家谱</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纷纷泪雨化露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片片落叶是史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槐树呀血脉里的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的浓荫覆盖九万里热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千年风雨中一棵不倒的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的名字让我们泪眼模糊</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乡愁的歌呀寻梦的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谁在岁月里呼喊把根留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纷纷泪雨化露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片片落叶是史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槐树呀血脉里的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的浓荫覆盖九万里热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九万里热土</b></p> <p class="ql-block">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发生过数次人口大迁移。而其中,发生在元末明初的几次人口迁移,绝对是历史上人口迁移规模最为庞大的……</p> <p class="ql-block"> 如今,在山西临汾洪洞的大槐树寻根祭祖旅游景区,就是为了当时移民的后代祭奠祖先而修建的,它是全国以“寻根”和“祭祖”为主题的唯一民祭圣地。</p> <p class="ql-block"> 二、三代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最重要的景点,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 元末明初,天灾兵祸一个挨着一个,造成了中原地区和江南地区大片土地荒芜、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政府马上制定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为了巩固自己统治的经济基础,使战争破坏的一些地区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朱元璋在全国各地找寻人口移民的重心地带。最后发现,在山西地区甚至整个洪洞地带,存在社会稳定、经济富足 、地狭人众的客观形势,这使之成为了自然的人口迁出地。最终在洪武至永乐年间的平阳府(今山西省临汾市)广济寺的槐树前,进行大规模官方移民,共计18次,人数近百万。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山西洪洞大槐树人口大迁移。</p> <p class="ql-block"> 在元末全国各地都进行着惨烈战争的时候,相比于中原地区面临着各种天灾人祸的惨状,与之相邻的山西晋南地区,却是一片祥和。由于晋南地区四周都是群山峻岭,相比于没有缺少天堑保护的中原地带,易守难攻。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因素,正好那些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中原一带的老百姓听说那里富庶,并且不打仗,便纷纷往哪里逃。如此一来,与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相比,山西倒是人满为患了。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1年)全国总人口为6000万人,而地势狭小的山西,人口却已经达到了410万人。以此可知,为了平衡全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明朝的移民政策已是势在必行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还没有完成全国统一)就正式开始了移民行动。</p> <p class="ql-block"> 不过,在移民政策刚开始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阻力。故土难离,故乡之情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十分难以割舍的情感。即便是现在交通如此方便的情况之下,许多人都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更不要说寸步难行的古代了。当移民政策下来的时候,许多人都知道一旦离开,很可能就再也回不来了。于是晋南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剧烈的抗拒情况。而对待这些具有抗拒情绪的老百姓,朱元璋也是采取了先软后硬、软硬兼施的策略。他先是命令官僚和部队,在晋南地区四处宣传中原地区的土地肥沃、风景秀丽、战事早已平定。朱元璋还承诺,只要将家族迁往中原地区,一家人就免交三年赋税。如此诱人的条件,的确吸引了一批“先头部队”迁出了晋南地区。对于不愿离开的农户,又开始实行强硬的措施。他让当地官员制定了徙民条例,然后命令军队,按照条例中"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强行驱赶这些老百姓进行迁徙。</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以外,明朝政府还想出了一个在如今看来十分狡诈的招数。因为在当时晋南四处都是群山峻岭,人口分布情况比较复杂,如果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去排查的话,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当地官府就想出了一个损招。官方预先在山西各地张贴告示:除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底下的人不迁外,所有地方的人都迁。据传还限定某日凡愿迁者都到大槐树下报道,不愿迁者也必须到那里向官府央情。结果,山西各地的老百姓都对此信以为真,于是纷纷举家赶往洪洞县大槐树下面。而当成千上万的民众赶到洪洞县,齐聚在大槐树下的时候,官府突然出其不意,调集大批官兵,一举将大槐树下团团包围,之后命令所到之人不论男奴老幼,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凡是不从者,官府便用绳捆索绑,一串一串连接起来,在官兵的喝遣下不得不依从。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也慌忙赶来。现场顿时出现了一片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情景。后来,当晋南地区的人口迁徙逐渐成为了一个习惯性政策的时候,明政府又出台了相对来说更加官方、正式的规定。</p> <p class="ql-block"> 不过,明朝政府也并不是一点人情也不讲,本来就是穷苦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除了强制措施以外,明朝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抚民政策,如发放棉衣、川资(迁移路费)以及安家、置办农具的银两,到那里土地可以“自便置屯耕种”,还免其赋税三年。这些优惠措施,也使得这次大迁移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p> <p class="ql-block"> 根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洪洞大槐树移民共迁移至18个省份,分别是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累计覆盖498个县份,554个姓氏。后来,再加上永乐年间被大槐树移民所辐射到的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一些“移民风潮”,这也让这次的人口大迁移所涉及到的姓氏一下子达到了812个,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70%的姓氏。</p> <p class="ql-block"> 整个明朝大移民经历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帝。历时50年时间。覆盖中原、华东数省,波及大半个中国。明朝大移民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在世界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大的人口迁移行动。</p> <p class="ql-block"> 大移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移民主要是垦荒屯田,这对于促进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移民的风潮也大大刺激了中华文化的融合,推动了文明进程和文化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据部分调查资料显示,明朝山西槐树大移民经过600多年的繁衍,其子孙后代的数量也已经突破到了2.5亿人,几乎是整个中国人口的6分之一。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年的大移民数量之大,辐射范围之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