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行-金城兰州

<h3>这里离天很近,海拨在1700左右,也接受着风沙与炙日的洗礼,这里夏天的气候非常宜人,空气清爽、很少下雨,没有南方的闷热与烦躁。这里不大,全市约300多万人,聚集在狭长的地带,两面是山(北边是白塔山,南面是兰山、五泉山),中间是河(黄河),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两山之间2∽10公里,这里人们沿河而居,依靠这条母亲河繁延生息,但GDP仅相当于东部省份的一个县级市(当然是排名靠前的),这就是金城兰州。</h3> <h3>兰州之夜</h3> <h3>由于少雨,兰州山上基本没有绿化植被(除主城区外),山体被风吹日晒刻下深深的皱褶和沟壑。三四五月份沙尘暴起,漫天飞舞不见天日。</h3> <p class="ql-block">听朋友介绍,兰州也叫汤池金城,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古丝绸之路重镇,也大致是中国地理中心,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三个一,一条河,一本书和一碗面。一条河即黄河,一本书是读者文摘(现叫读者),一碗面是牛肉面(在兰州找兰州拉面是胡扯)。</p> <h3>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h3> <h3>黄河的起源在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终点是渤海。黄河是位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条大河,自西向东流经的城市有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全长是在5464千米左右。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一个发源地,黄河虽然不宽,但养育了千千万万的依河而居的百姓,被中国人称为母亲河。<br></h3> <h3>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3日视察兰州题词“黄河之滨也很美"</h3> <h3>黄河夕阳</h3> <h3>中山桥</h3> <h3>“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h3> <h3>每到晚上,铁桥是市民及游客的打卡地,总是那么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h3> <p class="ql-block">雪封铁桥,也挡不住游客的脚步。</p> <p class="ql-block">每当夕阳西下,这里就开始骚动起来。</p> <h3>市民健身的好去处</h3> <p class="ql-block">夏天的夜晚黄河边上都会有一些文艺活动,给市民增加了不少乐趣。</p> <h3>这是什么?</h3> <h3>黄河楼不是黄鹤楼,一个在兰州黄河之上,一个在武汉长江之边。</h3> <p class="ql-block">黄河第一楼~黄河楼项目选址位于黄河兰州段大拐弯处的七里河区马滩开发区,重建开放于2021年1月,共16层,高93.39米</p> <p class="ql-block">兰州兰</p> <h3>黄河楼上看风景</h3> <h3>黄河楼上看风景</h3> <h3>黄河楼上看风景</h3> <h3>《黄河母亲》是表现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的石质雕塑艺术品,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作品由&quot;母亲&quot;和&quot;婴儿&quot;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黄河母亲和华夏子孙。作品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获优秀奖。“黄河母亲”现已经成为兰州的标志性雕塑,也代表着兰州形象。作者何鄂,甘肃著名雕塑家。</h3> <h3>黄河水车博览会</h3> <h3>羊皮筏子,是黄河中上游古代先民借助河水之力,运输人员、物资而发明的水上工具。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陆路交通不是很发达,羊皮筏子是宁夏人民及黄河中上游两岸的人们的重要水运工具。如今,人们节假日出行旅游,到宁夏中卫的沙坡头河段,或在兰州到黄河边乘羊皮筏子已变成一种休闲。</h3> <p class="ql-block">座落在读者大道的《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1980年12月,《读者文摘》开始筹备。1981年4月,正式创刊,1993年第七期,正式改名为《读者》,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们的情结。</p> <p class="ql-block">一碗面一座城。兰州到处都是牛肉面,但找不到兰州拉面。兰州牛肉面排名前十名有磨沟沿,马有布,金强、白建强,陈记、舌尖尖、安泊尔、吾穆勒、牛顶顶等牛肉面,名称五花八门,味道各有千秋,各具特色,但对外地人来说吃啥都一个样,吃多了也许也会上瘾,也许会分辩。</p> <p class="ql-block">在店里单吃牛肉面看不到牛肉,要吃好牛肉面还是要另加牛肉及鸡蛋和小菜。</p> <p class="ql-block">兰州还有一个错别字,在兰州火车站。明明是一个错别字,出自名家之手,反而名流千史,成为兰州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红色甘肃,过去对敌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愿现在与天斗与地斗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再显英雄本色,再创辉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