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O年八月,酷暑骄阳。</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已经安排“歇伏”了,我却收到了一个让我惊喜的通知:到县文化馆报道,参加县里举办的学习“革命样板戏”培训班。</p><p class="ql-block"> 真棒!我立刻打点行装奔赴县城。</p> <p class="ql-block"> 县里举办学习样板戏培训班,是为基层公社培养文艺骨干。也是通过这种方式选拔合适人员,补充到县文艺宣传队,完成抚顺市革委会交办的、排演现代京剧《沙家浜》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样板戏培训班”被安排住在县文艺宣传队的宿舍。</p><p class="ql-block"> 这里原来是县邮电学校校舍,环境宽敞僻静。 宿舍的后面是城郊公社生产队的蔬菜地,种植了大片的西红柿和大片的黄瓜等蔬菜。</p><p class="ql-block"> 随着微风,不时地飘过来果蔬的清香,是那种原始的、环保的、诱人的清香噢!</p><p class="ql-block"> 培训班的学员和县文艺宣队的演员们,大都是沈阳的下乡知青。在学校时,大家都是文艺活动的骨干并不陌生。如今同住在一个宿舍,都感到相聚的欢乐,很亲切也很热闹。</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时我就喜欢唱歌,是班里的文娱委员。这次参加培训班是我的一次机遇。</p><p class="ql-block">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努力争取留在县文艺宣传队,参加《沙家浜》的排演。”我心里在暗自下定决心。</p><p class="ql-block"> 我也听到县宣传队老队员在私下里评论我:他比较适合“刁德一”这个角色。</p><p class="ql-block"> 我很高兴,处处严格要求自已,目的就是留下来,别被淘汰。</p> <p class="ql-block"> 古城兴京,滿乡八月,暑夜难眠。</p><p class="ql-block"> 男宿舍的小伙子们热得睡不着,光着膀子,搭着用井水浸过的湿毛巾,一边摇着扇子、一边侃大山。</p><p class="ql-block"> 有人想起了吃冰棍;有人说喝冰镇八王寺汽水凉快!还有人抢着说用井水“镇”过的西瓜最解渴……。</p><p class="ql-block"> “行了吧”。 “胖子”一声断喝,打断了伙伴们的精神会攴:“你们这是在望梅止渴呀,房后地里就有新鲜的西红柿和嫩黄瓜,岂不能消暑解渴?!”</p><p class="ql-block"> 一石激起千层浪,小伙子们都兴奋起来,一时间围绕着如何“摘”柿子、“摘”黄瓜这个主题争论起来。</p><p class="ql-block"> “ 菜园地里有大爷看青呢……。”</p><p class="ql-block"> “ 没事,他抽老旱烟,离老远就知他在哪……。”</p><p class="ql-block"> “可是月亮那么亮,他能看到咱们呀……”</p><p class="ql-block"> “ 这事儿咱内行,在青年点时,夜里去地里掰青苞米时用过,光着膀子顺地垅沟爬过去呀”。</p><p class="ql-block"> “就这么办。”有人一锤定音了。</p><p class="ql-block"> 几个楞小子说干就干,光着膀子,穿着短裤,拿着洗脸盆儿悄悄地溜出了宿舍门,消失在屋后的菜地里。</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在静悄悄的地听大伙儿议论。見他们溜出门后,我自觉“不妥”,便在不安的等待中悄悄地“睡着了”。</p><p class="ql-block"> 溜出去 “摘”黄瓜、柿子的伙伴儿,沾了一身泥巴满载而归 。有人打来井水,大伙儿就七手八脚忙起来,急不可耐地“消暑降温”。</p><p class="ql-block"> 忙乱中,有人見到只有我一个人还“睡”在铺位上不动地儿,就过来喊我吃柿子。可任他怎么叫,我就是“沉睡不醒”,但我哪涨红的脸上却泌出了一层窘汗。</p><p class="ql-block"> “胖子”見状笑着说:别叫了,让他“睡吧”。</p> <p class="ql-block"> 学习班结束后,我留在了文艺宣传队。参加了《沙家浜》的排演,我扮演“刁德一”。</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老照片,是我保存下来的剧照。虽然拍的不够清晰,我依然珍藏着。</p> <p class="ql-block"> 回城后,老同事聚会偶忆当年糗事,笑着谈起我“宁睡不起”的段子,大家都笑得直不起腰来。</p><p class="ql-block"> 我也笑着告诉伙伴们:囧事如梦,当年你们都是无忧无虑的楞头青,我可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呀。</p> <p class="ql-block">(注、文革期间把有家庭出身问题的青年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