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凌晨三点半,古镇静谧,红灯高挂,当我穿过一段稍显迷离梦幻的老街走进古镇酒厂时,当晚值班的赖师傅已经将5号窖池的高粱搬运了大半到蒸馏池中。</strong>酒厂目前只有三个酿酒师傅,轮流值班,值班的人凌晨两点过就要起床。不一会儿,李师傅、何师傅也相继到厂,三个人开始重复酒厂上百年的酿酒工序。<br></br>仙市古镇位于长江的二级支流,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距自贡市仅11公里,以前属富顺县管辖,后划归自贡市沿滩区。古镇因盐设镇,建于隋朝,距今1400多年,最早不叫仙市,叫仙滩,民国元年改称仙市。盐船走到这里,因滩险水急无法通过,只好在上码头将盐卸下船,由人工背到下码头,空船过滩,在下码头再重新装上船。于是,饭馆、旅店、茶铺等应运而生,再后来,盐商出资建起寺庙会馆,如广东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等,据说最多时镇上有二十多座寺庙,热闹得很。<strong>慢慢的,古镇成为盐都自贡千年盐运第一码头。</strong> 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酒的。不管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还是举杯浇愁愁更愁;无论洞房花烛夜,或是他乡遇故知,酒都是最好的“见证者”,更不用说下力气的人需要喝酒解乏,盐商生意赚钱了也要举杯庆贺。只是仙市古镇自己的酒厂来得稍晚一些。民国初年,有人利用镇上的古井水和当地产的高粱办起了烤酒作坊,从此古镇人喝上了自己的高粱酒。烤酒师傅用竹编撮箕一趟趟往返,来来回回不知端了多少撮箕,终于将深达两米多的5号池中已经发酵6天的高粱全部倒进了直径3米的蒸馏池里。盖上盖子后,赖师傅用泥布袋绕池口一圈,将缝隙堵住,再抱10个二三十斤重的石头压在盖子上,保证蒸馏池的密封性。所谓的盖也称“天锅”,水蒸气不断凝结在“天锅”底部,“天锅”内的冷水促使水蒸气迅速凝结为液体。经过半小时左右的蒸馏,液体开始通过木甑腰部的导流管缓缓流出,像一股清泉,流入酒缸。这就是六十几度的纯粮食高度白酒。何师傅体型健壮,肌肉发达,五官轮廓分明颇有几分明星模样,他说他父亲以前也在厂里干过好多年,属于酿酒世家,从小就跟他父亲学习蒸煮高粱。他们一直采用传统酿酒工艺,使用木桶、饭焐子,撮箕等最原始而简单的工具工作,保持着手工酿造老白酒的传统工艺,所以,酒体醇厚,绵甜净爽。每逢农历三六九,也就是当地人赶场的日子,有时五点多钟,就有人就跑到厂里打散装白酒。 解放后,酒厂被收归国有。1992年改制,被私人收购。何师傅在酒厂工作了近三十年,是解放后古镇酒厂的第四代传人。趁着工作间隙,何师傅简单给我介绍了酿酒的基本工序。烤酒的原料就是高粱,包括本地的高粱和东北高粱。酒厂有两个直径三米的酒池,一个是前面看到的蒸馏池,旁边另一个是浸泡池。第一步,浸泡。先将高粱倒进浸泡池浸泡一天,然后蒸煮40分钟。第二步,摊晾。将蒸煮过的高粱捞出倒在地上摊晾。何师傅光脚一步步趟出七八条梁沟,像是画一幅几何线条。其实他是一边翻晾,一边用脚感知温度,这也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酿酒工艺的一道工序。第三步,糖化。待温度合适了,将高粱翻到旁边,倒一层高粱,撒一层酒曲,最后四周用木板围住,面上擀平,成一个长方形,再插上几支温度计测量温度。这个过程叫糖化,时间一天。酒曲的原料是大米,叫小曲,所以高粱酒的生产工艺叫小曲固态法。一般大酒厂用的是大曲,大曲的原料是大麦小麦豌豆。第四步,发酵。糖化一天后,又将高粱翻进旁边的窖池进行发酵,这个过程中还要再次撒酒曲。所有工序中发酵时间最长,需要六天。酒厂一共建有六个窖池,每天轮流蒸馏一个窖池的高粱。第五步,蒸馏。这是出酒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我前面看到的。酒缸装满后,李师傅将软管拿到旁边,继续放酒,只是没有用酒缸接,而是直接放到排水沟里流走了。我不明白,问为啥不要了。李师傅说,这是尾子酒,味苦,不能要。看着清亮的白酒就这样被“浪费”掉,我还是觉得可惜了。 <strong>美酒是靠时间“藏”出来的。</strong>刚酿出的酒是不能直接喝的,要放到酒库存放至少一年,这是原浆高度酒,度数低的还需要勾调。厂里常年存放的酒有一百多万斤,时间最长的老酒有四十多年了。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卖现烤热酒的,那是违背酿酒规律的。这种只用高粱做原料酿造的酒属于清香型,零添加,纯粮酒,酒体醇厚、绵甜净爽、清而不冽、回味悠长,好喝不上头。古镇酒厂的每一道酿酒工序,都是传统手工技法,原始操作。包括每道工序之间的高粱搬运,全是工人师傅用撮箕一趟趟往返完成的。我看完整个流程,发现只有两个地方利用了现代技术。一个是蒸馏,以前用煤炭,现在用天然气。另一个是揭盖子,直径三米的蒸馏池盖子大,很重,人工不易搬动,现在是电动升降。酿出的酒是否好喝,水是很关键的因素,要不为啥只有赤水河沿岸才能酿出高品质的酱香酒呢。古镇酒厂的水至今一直用的是厂里老井的水。<strong>在酿酒的时间和季节上,古镇酒厂也遵循老祖宗的规矩,顺应天时。</strong>每天只生产一班,凌晨两点过开始,到上午九点过结束,不像大厂是两班倒。每年的七八月气温太高,不宜酿酒,酒厂停产二个月。上午九点,我见到了从自贡市里过来的酒厂老板。老板姓胡,只有三十多岁,精明干练。奇怪的是他不是自贡本地人,甚至也不是四川人,而是福建人。我好奇的追问原由,胡总告诉我,他是酒厂前老板的女婿,前老板的女儿到福建厦门读书时认识了他,后来他们就恋爱结婚,十多年前他倒插门做了自贡女婿,现在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自贡话。我开玩笑说,除了四川姑娘的美丽善良,把你从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吸引到内陆盆地来的,肯定还有这美酒的醇香吧。胡总听后哈哈大笑。<strong>难能可贵的是,在当下浮躁的世风中,胡总能够头脑清醒,保持一颗淡定的心。</strong>先有外地投资者想来投资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后来当地政府也想让酒厂到工业园区去建新厂,胡总均婉言谢绝。他只想坚守在古镇老酒厂,保持现有规模,古法酿造,纯粮生产,过着按部就班的慢生活。典型的“小富即安”。 古镇酒厂的“醉仙滩”系列高粱酒,靠百年积淀的底蕴,赢得当地老百姓的口碑,被誉为“自贡五粮液”,声誉鹊起。中国的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先祖在商朝就掌握了发酵酿酒的技术,而且一直流传至今,三千多年都未改变。古镇酒厂坚守传统技艺,匠心古法,手工操作,不赶时髦,不去追求所谓的做大做强,只为老百姓喝上一口甘美清香的纯粮酒,在举杯换盏中品味出生活的一丝丝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袅袅的酒雾中,在醇厚悠绵的酒香中,古镇酒厂已走过了百年历程。我相信,只要他们不忘初心,传承经典,秉承古法,古镇酒厂还将会迎来一个又一个世纪曙光。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fKnUvgByQwsD0_S-u5HH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