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颂

刘伯嘉

一九六五年秋,一千多位南京与济南知青及山东潭阳农场的移民职工们(我们称之为老职工),万里迢迢,奔赴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一片万古荒原,在此安营扎寨,计划建设一座大型国营农场—新疆阿瓦提县丰收农场(后改名为丰收三场)。<br> 这里紧靠大沙漠,风沙弥漫,人迹罕至,气候恶劣。在农场规划范围内,分布着一片片的原始胡杨林,一座座的沙丘,成片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以及一丛丛的红柳、荆棘、野麻、甘草等,地势起伏不平,缺乏机械设备,要想开垦出能够机械化耕作,渠道自流灌溉的成片平坦的大条田,谈何容易!<br> 这里冬季气温最低达零下二十多度。夏季中午阳光下的地表气温高达五六十度。我们居住在简陋的地窝子里,喝着发苦的盐碱水,啃着硬邦邦的玉米面干粮,战严寒,抗酷暑!借助坎土曼、斧头、扁担及箩筐等简陋的生产工具,清除了一片片的胡杨林及红柳荆棘,平整了土地,修筑了田埂,开挖了沟渠,使成片的条田初具雏形。虽然文革期间开荒造田的工作受到了干扰与停顿,但文革中后期,开拓者们仍然继续开发着这片处女地。<br>  经过全场职工十数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开垦出了周围环绕防护林的万亩良田。<br>  79年开始,南京及济南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数百位山东老职工及不断加入的各地新职工继续努力奋斗。他们防沙治碱,改良土壤,不断扩大农田面积,改善种植结构,扩大棉花种植,加大了对长绒棉的良种实验,培育出了产量高品质好的长绒棉品种,逐渐成为新疆优质长绒棉的重要生产基地。1995年10月,时任副总理的朱镕基考查了农场,对农场的棉花生产技术给予了充分肯定与好评。<br>  2003年,山东鲁泰纺织公司与丰收三场棉业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新疆鲁泰丰收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使农场转型成为工农商贸相结合的民营股份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br>  如今距当年的拓荒造田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我们不会忘记那段艰苦的农场创业史,不会忘记当年拓荒者们的如火激情与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此,我写了这首题为《拓荒者颂》的四言诗,献给当年的拓荒者及后来的建设者们。 <p class="ql-block">   苏鲁儿女,西行万里。</p><p class="ql-block"> 哀哀亲友,惜别依依。</p><p class="ql-block">   荒漠泱漭,千古静寂。</p><p class="ql-block"> 沙尘弥漫,月暗星翳。</p><p class="ql-block"> 猎猎西风,吹皱征衣。</p><p class="ql-block"> 炎炎烈日,灼伤肤肌。</p><p class="ql-block"> 漫漫冬夜,地窝栖息。</p><p class="ql-block"> 严寒彻骨,冷风锥躯。</p><p class="ql-block"> 荆棘蓁蓁,胡杨苍莽。</p><p class="ql-block"> 盐碱斑驳,沙丘煌煌。</p><p class="ql-block"> 渴饮苦水,饥食干粮。</p><p class="ql-block"> 披星戴月,踏露踩霜。</p><p class="ql-block"> 北风其凉,风雪其滂。</p><p class="ql-block"> 栉风沐雪,毁林拓荒。</p><p class="ql-block"> 骄阳似火,酷热难挡。</p><p class="ql-block"> 造田开渠,岂辞劳伤。</p><p class="ql-block"> 田园初现,渠水汤汤。</p><p class="ql-block"> 春种夏收,麦浪金黄。</p><p class="ql-block"> 文革十年,祸殃农场。</p><p class="ql-block"> 田园荒芜,蒹葭苍苍。</p><p class="ql-block"> 动乱结束,扭转乱象。</p><p class="ql-block"> 春回大地,百花竟放。</p><p class="ql-block"> 支边青年,返回故乡。</p><p class="ql-block"> 留守职工,铁肩担当。</p><p class="ql-block"> 封沙治碱,田园拓广。</p><p class="ql-block"> 薪火相传,奋发图强。</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光流淌。</p><p class="ql-block"> 农场新貌,灿若朝阳。</p><p class="ql-block"> 棉田似海,总理赞扬。</p><p class="ql-block"> 鲁泰纺织,投资建厂。</p><p class="ql-block"> 丰海长棉,品质优良。</p><p class="ql-block"> 蜚声中外,名声远扬。</p><p class="ql-block"> 拓荒年代,已成过往。</p><p class="ql-block"> 同学少年,鬓发已苍。</p><p class="ql-block"> 心中常忆,茫茫大漠。</p><p class="ql-block"> 心中长存,巍巍胡杨。</p><p class="ql-block"> 胡杨精神,永世不忘。</p><p class="ql-block"> 不屈不挠,坚韧顽强!</p><p class="ql-block"> 以此赞颂,拓荒一代。</p><p class="ql-block"> 拼搏奋进,世代弘扬!</p> 拓荒者们用砍土曼挖树。一些高大粗壮的胡杨树要挖一人多深,数平方米的巨坑,用斧头斩断地表深处盘根错结且很粗壮的树根后,十数人合力用绳子将其拖出树坑,用斧头与锯子将其分解成小段,肩扛人抬的运出地外。 拓荒者将挖出的树砍断或锯断后抬出搬运到住处,用来当作燃料做饭取暖。 本人与同班战友在住处(地窝子)门口合影。 农场南方不远处的塔克拉克拉玛干沙漠。 流经农场边缘的喀什噶尔河 距农场不远的叶尔羌河。 2000年农场一望无际的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