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随笔

音为心声

<p class="ql-block"> 文/田金虎</p><p class="ql-block"> 今晨和傍晚下了两场雨,很凉爽、很舒适、也倍感解压。</p><p class="ql-block"> 这个季节正是下雨的时候,大地需要雨露的滋润,漫山遍野清洗得一片翠绿,焕发着勃勃生机。记得小时候,这个季节是非常多雨的,天空不一会就一片漆黑,乌云压境,电闪雷鸣,狂风呼啸,收衣服、被工具和柴火,瞬间大雨倾盆而下,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景象,一个大雷准会停电,我和母亲点上蜡烛,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大雨。母亲根据雨势和风力,估摸着自己家几块地棒苗,那块折了、那块地该泡了…………</p><p class="ql-block"> 一阵急雨过后,门前和河道滚滚的洪水夹杂着垃圾和杂物奔涌而下。可怜的木头小桥每次都被冲的无影无踪,院墙塌了、地窖沉了都是常有的事情。孩子们朝着二队电工家的方向大声喊叫:“送电啦 送电啦……”小的时候,下雨必停电、必发水。雨后要是没黑天,大人们穿着雨鞋带着孩子会到河道边观看洪水,虽没有钱塘江大潮的磅礴景象,当时在孩子们的眼里,看着狂狂的洪水凶猛而下,已经很壮观了。</p><p class="ql-block"> 小的时候,其实不太喜欢下雨天,父母忙上下学几乎不会接送,都是和同村的哥哥伙伴一起走,村里的小桥肯定冲走了,一起结伴从邻村的水泥桥通过,一米宽的小桥,下面就是狂狂的洪水,我们前后手拉着手、猫着腰、忐忑的小心翼翼通过,再顺着山根走一段小路,出出溜溜的回家了。那时的路都是土路,一下雨就是满地的泥,到处是泥坑、泥汤子,土话讲“泥了沽爪”。开始的时侯没有被柴火的小棚,急雨来的时候顾不上收柴火,往往收在厨房的都是半干半湿的棒秸,洋火反复点,这叫不爱着啊,没有电、点不着、冒大烟,加之心里着急更是雪上加霜,和现在的生活条件虽没有一点点可比性,留下的却是一段段令人难忘的生活故事。</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下雨量总体比小的时候少了,气候较为干旱,前几年老家的沟岔发了场洪水,倒成了很新奇的景象,特意带着儿子感受一下雨后发水氛围,带着他顺着河道转了一圈,途中还与一只野鸭和野鸡脖子不期而遇。</p><p class="ql-block"> 到现在,可能对雨没有儿时的顾忌,这个季节很喜欢下雨,不再怕雨水打湿衣服,弄脏鞋子,满地是泥。看着大雨密密麻麻倾盆而下,或是夜里听着滴滴哒哒敲击窗楞的声音,心情很舒畅、安静、痛快、解压。可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需要雨水、雨声和雨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