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参加县文艺调演后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9年复课以后,每个公社都有一所完中,校名以公社所在地地名命名。几所比较老牌的中学都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我们学校的文艺队名叫“官桥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p><p class="ql-block"> 宣传队开始是由音乐老师廖春阵负责,后改由团委副书记林金铜老师和音乐老师吴琼珊负责。宣传队员也几经变动进进出出,开始时都是本公社的学生,后龙门的高中并入我们中学以后,宣传队也由此扩充壮大。大部份队员是从七三届、七四届中挑选,七二届只有许淼清同学(吹笛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七三届两个班被挑选的队员大部份是男生,我记得有:林向曙,林春元,杨清元,林性张,柯永钦,郭维水,林振元,林路石,白志坚,张成岩,还有我;女队员有:许月娇、郭培珍,林莲玉,廖金凤。七四届就我记得有:白秋芬,朱遥东,廖秋贞,倪华玲,林棉棉,陈云英,林莲妹,白雪芬,白梅莲,白雪珍,还有初中部林汉成,许泥莲,林爱华。 </p><p class="ql-block"> 文宣队的排练主要是晚上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有时要参加公社或县里汇演,则利用周六、周日加班排练,有相声,快板,歌舞,三句半,独唱,合唱,乐器演奏,独奏,还有京剧选段,长征组歌,民族舞、采茶舞等,内容丰富多彩,舞蹈的有的是模仿记录片舞姿动作的,而相当一部份是根据毛主席的语录歌,陕北民歌、少数民族歌曲的内容由金铜老师和向曙、月娇共同研究创作编排教练的。在排练过程中根据大家的建议边练边修改;有时我们会收集学校的好人好事写成快板词进行排演宣传;乐器相当一部份是队员们自已带来的,如向曙的京胡,春元的琵琶,振元的二胡,淼清的笛子,锣、鼓、钹、木鱼等则是学校添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三十多年重相聚,部份学校文宣队员相聚于厦门万寿宾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学校的文宣传在当年应该算是全县最活跃的一支队伍,不仅每年都要在校内宣传演出,还经常要参加公社、县里调演。</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春节前后,文宣队在党支委金油老师带领下,分别到本公社新林大队、虎邱的仙景大队、官桥的新春大队巡回宣传演出。每到一处演出,当地大队领导就提早买来猪肉和排骨或菜鸭,煮上香喷喷的咸饭、排骨汤或鸭汤招待我们,在那个年代,这已经很享受了。 </p><p class="ql-block"> 当年学校最活跃的要数我们班,我们班有十来个校文宣队员,前后台人才都有,每当课间不用做操,几个负责后台的同学就拿来二胡、京胡、琵琶、口琴等,由宣传委员林向曙指挥全班大合唱,有乐器伴奏,加上教室外有别班同学围观,大家越唱越起劲,连上课铃响了都没听到。</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届只有两个班,我们的班主任是语文科陈继宗老师,二班的班主任是数学科谢文簧老师,我们班的文科相对略胜二班,而二班的理科胜过我们班。我们班文宣队员多于二班,而校队体育队员却都在二班,如王宝荣是县游泳队队员,廖添土是校篮球队员,陈油水是校田径队员。不过我们两个兄弟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比如去半林林场学工时,住一起,吃一起,劳动在一起,排练节目在一起,并成功为林场工人及同学们宣传演出,这场演出除了倪华玲的独彝和周玉华独唱是我们的师妹外,其他节目都是我们这两个班自己编排而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厦门万寿宾馆合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两个班在高二上学期,为向全校师生汇报演出,两个班还协商加排京剧选段,我们班排练沙家浜的《芦荡火种》,向曙饰演郭建光,培珍扮演卫生员,我们十一个男队员扮演伤病员;二班排练《智斗》,张成岩饰胡传奎司员,林莲玉饰演阿庆嫂,白志坚饰演刁德一参谋长。无论是演正派人物还是演反派人物,大家都演得有声有色,维妙维肖。演出的那天晚上,两个班的班干部忙着做后勤保障,前台表演,后台乐器紧密配合,两个班排练的节目整整表演了两个钟头,深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每每想到当年那激情四溢的青春年华,至今难抑激动心情,而当年学校活跃的这批人,走向社会也不负韶华,绝大部份同学都走向人生成功之路。在学校的辛勤付出,到社会获得回报,终应感谢学校这个平台,为我们提供锻炼机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届参加文宣队聚会的同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