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遇宁夏 博览时光

sherpard佳

<p class="ql-block">每去一个新地方,我往往喜欢去看看这里的博物馆,“湘”遇宁夏,博览古今,宁夏博物馆,绝对是全面了解宁夏最快的窗口。宁夏地处西北,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南有六盘之险峻,北有贺兰之巍峨,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有四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水洞沟遗址,丝绸之路上往来不绝的商队,黄河灌溉出的“塞上江南”景象,西夏建筑中的杰出代表西夏王陵和宁夏八景之一的银川海宝塔等。</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建筑风格很有西夏的特色,各种文化交织在一起,力士柱子和华夏的上古传说,体现文化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沙盘是宁夏岩画的分布图。宁夏岩画产生于文字出现之前,是人们用石器或金属工具,在岩石上磨刻、敲凿或绘制成的图画。记录了古代先民放牧、狩猎、祭祀、神话、舞蹈、生殖、征战的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不仅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太阳崇拜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反映了古代先民的宗教信仰、审美观念、民风民俗以及生活状况等</p> <p class="ql-block">华夏文明在史前和其他文明有没有什么接触?拉丁美洲的黄种人是不是中国人迁移过去的?史前有没有地外文明来过地球被岩画记录过?如果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岩画,更有意思,这是史前时期的岩画太阳神,最神秘的是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岩画,画出太阳神也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人面像岩画,是原始先民对自然力人格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一幅贺兰山岩画中最大的人面像群。关于这些人面像的说法很多,有人说是源自当时的部落争斗,纪念死去的人;也有人说这是一些有功于氏族部落的首领,成为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还有的专家认为,这些人面像其实是古代巫师制作的神灵形象,他们把神灵的脸刻在石壁上,通过祭祀、膜拜等方式来表达祈福禳灾、人畜兴旺、部落壮大的美好愿望。太阳神岩画大约凿刻于新石器时代,它是由太阳的圆形与放射线同人的面孔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图案。它反映了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天体崇拜的原始思想,是贺兰山岩画中的精品,它被磨刻在距地面20余米处的石壁上,是贺兰口岩画当中距地面最高的一幅。</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岩画一比一拓片</p> <p class="ql-block">史前文化狩猎图。在这幅狩猎岩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左上角有一位猎人正在拉弓射箭,画面中还有很多猎物,向不同方向逃跑。图中被表现的动物,既是被猎杀的对象,又是受敬畏和崇拜的对象。狩猎岩画不仅记述了当时终日驰骋于深山、幽谷的猎人不同的狩猎方法,而且具有巫术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巫术来“咒禁”野兽,祈求获得狩猎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老虎岩石画</p> <p class="ql-block">原始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画的一种特殊的鹿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从画面上我们清晰地看到,狼锋利的前爪以及它向前扑食的凶猛形象。画面上的三只小羊,是贺兰山地区特有的岩羊,狼身上有许多小点,是为了体现毛的质感,看上去也颇具立体感。同时,我们发现,这些小点儿是用尖锐的铁质工具敲凿而成的,换句话说,这幅岩画大概是在铁器时代产生的。</p> <p class="ql-block">在贺兰山中部的回回沟,抬眼望去便可以看到这样一幅采用双线条凿刻的《巨牛图》,它是宁夏发现的最大的单体岩画之一。在农耕文明诞生以后,农耕劳动、粮食运输、物资的转移和负重都是需要牛来完成。先民们的生活离不开牛,因此人们驯化牛、饲养牛、喜爱牛、把牛加以神话,这幅巨大的岩画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牛的崇拜。</p> <p class="ql-block">蛙形图是一幅具有代表性的巫术岩画。古代先民认为,青蛙是雨神的使者,所以每到大旱,各个部落的巫师都会装扮成青蛙的模样祈雨。</p> <p class="ql-block">头顶有一条线的是巫师,在跳舞,开始有巫术宗教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刚开始觉得像一只猩猩</p> <p class="ql-block">左手的岩画部落,向右手部落俯首称臣,割地订立契约。手印岩画是一个古老的题材,同时也是世界性岩画的题材。在学术界,关于手印岩画的解释很多:有表示“数字”的、表示“我”的,还有表示驱邪、表示权利和占有的意思。这幅岩画中的手印代表了权利和占有。我们可以把它看作象形文字发明之前的契约式图画文字,整幅画面可以这样解释:右边的部落征服了左边的部落,有人、神作证,这个契约是永远有效的。</p> <p class="ql-block">星球天体符号,经常可以从各种科幻片来说明,某种符号一直在地球上存在,包括三星堆的太阳轮</p> <p class="ql-block">目前世界上五大洲有70多个国家、150多个地区发现了岩画,非洲、澳大利亚的原始部落至今仍进行着岩画创作活动。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记录的岩画达7万个地点,图形达4500万个,估计全世界保留下来的岩画图形总数在5000万幅。这些岩画作为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早期活动的遗迹,揭示了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的劳动方式、社会生活、自然环境、精神追求、审美特征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类生存、生活最早的图画记录。</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史前岩画对于很多物品画的方法都是一样的,不由得产生很多联想。</p> <p class="ql-block">长天这两个字,不由得想起蒙古族萨满教信仰的长生天。</p> <p class="ql-block">宁夏的城市建制,是一个地方成为文明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宁夏各种遗址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它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水洞沟遗址发掘出土。这件原始牛头化石长129厘米,宽55厘米,专家依据牛头化石还原它的体重在2—3吨,相当于现在一头小象的重量。我们推测上万年前的宁夏,湖泊众多、草木茂盛,非常适合大型野生动物的生存。这件原始牛头化石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宁夏旧石器时代历史和环境提供了原始依据和实物</p> <p class="ql-block">菜园文化是一支农畜并重、崇尚简朴、盛行篮纹素陶、屈肢葬为特征的土著文化,它填补了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远古文明的空白。据考证,这座菜园文化原始窑洞是目前所发现的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历史最久远的窑洞式房屋之一,被誉为“窑洞之祖”。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豆荚纹双耳彩陶罐”距今5600年——4000年。彩陶上的彩色花纹、图案、植物、符号,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劳动和生活内容,表现了其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想象力。</p> <p class="ql-block">重点看下打水的方法,很实用</p> <p class="ql-block">这件“彩绘双耳红陶壶”,属菜园文化,菜园文化的陶器制作使用泥条盘筑法,先用泥条盘成外形,而后将泥条缝隙抹平后烧制而成。</p> <p class="ql-block">古代的礼器,天子一言九鼎,诸侯多用簋</p> <p class="ql-block">春秋战国,宁夏也是狄戎春秋</p> <p class="ql-block">西夏剑质量很好,铜柄铁剑</p> <p class="ql-block">战车复制品,象棋中的车,从西周到秦代战车变化不大。</p> <p class="ql-block">战车的青铜纹饰</p> <p class="ql-block">宁夏一直是帝国边关的守卫者,秦朝开始修建秦渠。</p> <p class="ql-block">汉代彩绘陶楼</p> <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是指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宁夏、新疆至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当时宁夏南部地区的原州和北部的灵州,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西北军事重镇,也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咽喉之地,一度发展成为丝绸之路上重要和著名的都市,盛极一时。</p> <p class="ql-block">感觉穿越千年,来到另一个石窟</p> <p class="ql-block">石窟菩萨</p> <p class="ql-block">唐三彩马,唐朝人喜欢异域的马</p> <p class="ql-block">这件四系青釉盖罐2004年出土于固原九龙山唐墓,整件器物胎体紧密,胎色白中泛黄,罐盖正中有一蘑菇形钮,通体饰三组双弦纹,肩腹交接处堆贴两周绳索纹,下腹处饰有一周凸棱纹,内外均施青釉,釉层稀薄,盖罐完整,是一件非常珍贵的唐代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胡旋舞”是唐代社会上非常流行的舞蹈。我国对胡旋舞长期只有文献记载,没有形象的实物,而我们眼前的这件实物,就是标准的、典型的胡旋舞形象。门扇正面凿磨光滑,在左右两扇石门上各清晰地刻画有一位男性胡旋舞者的图案。它的出土为我们研究唐代音乐、舞蹈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胡旋舞》一诗中写道:“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摇转蓬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是一件当之无愧的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解密西夏</p> <p class="ql-block">党项族从西藏这边一路迁移</p> <p class="ql-block">金冠</p> <p class="ql-block">百家姓,西夏文字和中文之间的对照关系</p> <p class="ql-block">西夏的文字周的写法</p> <p class="ql-block">这件鎏金铜牛青铜铸造、空心、外表鎏金,重达188公斤。整座铜牛取跪卧姿,双角弯曲,双耳椭圆直立,牛的眼睛圆睁而且外突,注视着远方。这样大的一件青铜铸造物品需要集塑型、铸造、鎏金、抛光等许多工艺于一身,西夏能铸造出如此炉火纯青的艺术品,足见在其金属加工工艺技术上都已相当成熟,这件鎏金铜牛也是西夏时期冶炼铸造技术的经典代表作品,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石马和青铜牛都是西夏王陵一起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菩萨的眼神,总是慈眉善目端庄大气,看完《古董局中局》后,会对佛头都看几眼</p> <p class="ql-block">宁夏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佛教是密显双修的,共同存在</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密教男女双修</p> <p class="ql-block">这个场景中的几尊罗汉盘腿而坐,面部饱满,形象自然、神态生动、双眼半睁半闭,结跏趺坐,衣服纹路自然下垂,将修行人所修炼的“心静则灵,佛祖在我心”的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入木三分。</p> <p class="ql-block">这件国宝级文物“人像碑座”,它是用来承驮石碑的,碑上刻着帝王的丰功伟绩。这样的“人像碑座”在西夏王陵共出土了14件,仅这一件被定为国宝级文物,原因就在于它碑面左上角上,阴刻有三行西夏文字,共15个字,从左到右翻译成汉字依次为:“小虫旷负、志文之座、瞻行通雕写流行”,目前专家们仅知中间的这行“志文之座”,就是这件人像碑座的名称。碑的后面还有一行汉字,题刻“砌垒匠高世昌”六个大字,是众多修建陵墓者留下的唯一一个人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依次布列着9座帝王陵和271座文官武将的陪葬墓,其中的三号帝陵,很有可能是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的陵墓,目前它也是9座帝陵中最大、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其单独面积就达到了15.83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这件“琉璃鸱吻”通体施琉璃,是西夏现存最大、最完整、最具西夏风格和特点的一件建筑构件。琉璃鸱吻是用于大型建筑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据说可以灭火、镇灾,还可以逢凶化吉。另外,在西夏法典中明文规定了琉璃制品仅许皇族使用,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p> <p class="ql-block">妙音鸟,建筑屋檐</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陵复原图,和现在的黄土堆差别很大</p> <p class="ql-block">1288年,宁夏这个名字的由来,开始称呼塞北江南</p> <p class="ql-block">安西王府</p> <p class="ql-block">安西王是元世祖忽必烈第三子忙哥剌的封号,安西王府是宁夏地区第一个皇家亲王府,也是一座可以和皇宫相提并论的豪华建筑。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安西王府已在1306年大地震中被彻底摧毁了,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安西王府遗址发现的大量文物和2平方公里的遗址面积来想象一下这座堪比皇宫的建筑曾经的奢华。</p> <p class="ql-block">明德华官窑的白瓷,确实质地如玉</p> <p class="ql-block">回族的清真寺,纳家户</p> <p class="ql-block">清代镶黄旗军服,慈裕太后也是镶黄旗,一般是皇帝的亲兵</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康熙和你看到的一样的黄河古渡口</p> <p class="ql-block">万历十五年的铁钟</p> <p class="ql-block">民间的牛郎织女相会</p> <p class="ql-block">宁夏官方最重要的两个节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