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写作》——泪河

夏沫ぺ浅浅笑

<p class="ql-block">循环播放,录音不能完整播放。请您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诵读。↓↓</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思杰</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牟维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诵读:阳阳姐姐</p> <p class="ql-block">  那条河,是我的河,是村庄的河,是无名的河。</p> <p class="ql-block">  感到愧疚的,是直至它消失的那个夜晚,我们都还不知道它的名字;常常自责的,是无数个桑榆暮景的昏晨,它的堤岸上,都不再有我们的身影。所以,我唤它泪河,是崇敬,也是祭奠。</p>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生我育我的小村庄里,泪河的存在无疑是灰暗里的一抹亮色。就因为听了它的水声,闻了它的水汽,日子就好像可以流动起来,人们的心、人们的眼眶,也常常处于湿润状态。</p> <p class="ql-block">  泪河在的时候,我尚未觉出它的好,可一旦拥有变为曾经,再度回想时,记忆中便全是它的温柔与委屈。</p> <p class="ql-block">  泪河像一条丝带,从村庄的中间蜿蜒而过。村庄是相对独立的结构,北面是人家,坡地与晾场都在南面,两双眼睛遥遥相望,泪河便成了村庄的中心坐标。村里人几乎家家有地。不多,三或五亩,但足以应对一家人一年的口粮。</p> <p class="ql-block">  所以,泪河也便哺育了它旁边的一座磨坊。所谓磨坊,不过是河边一户人家的庭院。村庄发展后,院主人就买了几件机器磨面机来代替之前的小石磨。磨面机白天时工作起来轰轰隆隆,是村庄永恒的声音底色;到了夜晚,夜色沉静,磨面机也如同安睡的巨兽,屹立在被废弃的小石磨面前。</p> <p class="ql-block">  记忆里,小时候好多次母亲带我来磨坊推面的时候,她总会指着角落里那两台已然成为回忆的小石磨对我说:“妈妈小的时候,就是从这种小石磨上推出玉米面来蒸窝头吃呢。”母亲的这些话,在当时小小的我的脑海中,居然也神奇地产生了一种声音的共鸣:其实小石磨碾起谷物来的声音,是可以被听到的。这是磨盘的喘息,带些平稳的浑厚。若听得仔细些,还能听到磨细的麦面或磨碎的玉米糁(shen)从石磨的边缘滑落下来。麦面的声音极细极轻,像是婴儿睡熟后轻微的呼吸,只有母亲才听得真切;玉米糁的声音就略高些,像蚕吃新叶,或夜晚的微风里,草丛中露水轻轻滴落的干脆。</p> <p class="ql-block">  父亲和母亲曾经一起务农。农忙时节,诸如玉米抽穗或者新田灌溉,父亲都会早早出门。有时候来不及吃早饭,母亲就会用洗净的笼布包两张大饼,急忙追出来塞到父亲怀里。那时候村里人家家户户都种地,农忙时节男人们也几乎都要天不亮就扛起锄头去地里。所以,如果那时我们能站在泪河上向村庄北望,就会看到这样一副动人的奇观:晨去农忙的壮丁们,总要冲着家门挥两次手:第一次是刚迈出大门时,肩上还扛着犁或锄头,怀里揣着温热的饭食,转身向妻儿挥挥手,意思是告诉她们,快回去吧,饭我带好了,等闲下来就吃;等走到路的一半,也就是到了泪河的堤岸上,男人们一般会再次回望来时妻倚的门扉上,故人仍在。于是他们继续挥手,不必说话,却都明白彼此的嘱托与挂念。</p> <p class="ql-block">  家里男人出去劳作,女人也不愿闲着。种田,犁不动;鸡牛,都喂饱了,那便洗衣服去呀!看吧,三五个年轻的妇女,踮着脚从各自家门前旋出来,欢笑着,举着筐儿便舞到了泪河边。</p> <p class="ql-block">  泪河旁边的石磨坊,依旧沉稳在夕阳渐沉的日暮乡间,甚至连坚硬的人家屋顶,都闭眼轻睡在日暮的云中。泪河旁妇女们洗衣的水声,也变得沉稳平和许多。</p> <p class="ql-block">  那个下午,我看见水里漂来一根红色头绳,波光粼粼,顺着泪河蜿蜒而下,闪着红色的幻影。我猜,那或许是泪河上游或中游,一位正对着河梳妆打扮的少女,不小心将头绳掉了下来。头绳顺势漂流,漂到了另一位在河边洗衣的妇女面前,我看到这个妇女的眼睛突然湿润了。或许这样一根红色头绳里,也曾承载着她的一份情感、记忆、一段再也无法回溯的少女时光。所以她坐在泪河旁边,望着水中曾经流去的记忆,眼睛里氤氲出比泪河还要湿润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但这是千针万线的生活,这里面有千山万水的风尘,于是妇女们把衣裳交给河流。洗啊,洗啊,负重的岁月和起皱的记忆,需要适宜的手感和腕力,去揉搓,去抚摸,去恢复。于是,妇女们抬高抖衣的手,举起来,又落下去,举起来,又落下去。一遍遍的洗涤之后,一次次的漂洗之后,一度蒙尘的生活又找回了自己的清洁,一度走样的旧裳,也找到了自己初时的样式。</p> <p class="ql-block">  她们在淘洗岸上的生活,也在淘洗水里的生活,更在淘洗泪河水底最深处世界的本心。</p><p class="ql-block"> 这本该是泪河的福,是泪河的骄傲,它用自己并不优美的身躯绵延滋润了无数的村民,用无言的行动教会他们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应该,也最先应该教会我们的是不要忘本。</p> <p class="ql-block">  埋河修路的命令下来后,曾经的孩子都已长大,他们心中早已没了泪河的影子,有的只是比它更宽更雄伟的河;新生婴儿当然也未曾与之谋面,他们于它,没有感情;我们于它,却守不住感情。后来的我偶然读到一句话:“河也有床,河躺在床上做着川流不息的梦”,这让我的心猛然一紧——我突然想起埋河前的那个夜晚,泪河的水被抽得干干净净,月夜的风从它身边呼啸而过,留下回荡不绝的叹息声。</p> <p class="ql-block">  泪河,你在哭吗?泪河,你真的应当放声大哭呵!凭什么你已经活成了最无争的姿态,最后却还要因此而被抽水深埋!那些有泪河流动的晨曦、日暮、傍晚,有无尽河水奔流声,无数妇女捣衣声的时光,那些无数的月夜,无数的蝉鸣,无数的酣睡与笑靥(ye),在这一刻,全都悉数浮现在我的眼前――泪河,你会心痛吗?你从小悉心育大的孩子,现在却也救不了你啊!</p> <p class="ql-block">  【点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以情动人,情感的积蓄过程是平稳且厚重的,前半部分极力渲染对泪河的热爱与眷恋,后半部分开始加入伤感的因素,让人感慨世事变迁。文章主题深沉且感人,用词精妙,对红头绳的描写,看似与文章主题并无联系,但实际上是神来一笔,透过小小的红头绳,可以窥见红头绳主人背后的故事,这种联想是对文意的拓展,精致了文章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牟维和老师简介: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高级教师,诗意的写作创始人,《语文报》《意林》《语文周报》《少年先锋》《学习方法报》等报专栏作者。辅导学生在《人民周刊》《经典美文》《意林》《做人与处世》《语文报》《最文摘》《少年先锋》《语文周报》《作文周刊》《中学生阅读》《中学时代》《疯狂作文》《作文指导报》《学习方法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八百余篇。辅导学生在“叶圣陶杯”“语文报杯”等全国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有三人次获得“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发表专栏作文教学指导文章近百篇。研究成果《主题式作文系列化教学研究》获得淄博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淄博市十二五课题《诗意的写作》获得淄博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让文字绽出一朵花》是《诗意的写作》(学生作文版〉的理论指导版。</p> <p class="ql-block"> 形象寄情,情有所托</p><p class="ql-block"> ——牟维和</p><p class="ql-block"> 以物象来寄托情感,使情可感,这是一种极为精妙的立意方式。作者通过各个角度对“物像”进行细致的描绘,使得情感的表达更富张力,同时又含蓄委婉,回味无穷。如《泪河》一文,作者以故乡的一条河作为情感的线索,围绕它讲述了故乡的人与事,巧妙地将不同时空里的点点滴滴回忆串联起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也成为寄托“我”思乡之情的情感纽带。在化情为物,以物传情的文章中,“物”的选择尤为重要。我们要选择那些平常可见却有富有深意的“物”。这是因为平常细微的物象虽然司空见惯,但却贴近我们的生活,也能慰藉我们的内心,而情感的体悟往往会更加细腻,也更加深刻。如《泪河》一文,作者所描写得泪河实际上是村庄里一条无名的河,这样的河在每个小村庄里都可能会见到,正因为它常见、琐碎,所以它并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但就是这样一条默默无闻的河却滋润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滋润着邻人柔软的心,滋润着我们纯真的梦。作者选择这样一条河来写,无疑能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