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诗人节”等</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习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的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传统习俗,由于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日名称,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戴香囊、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等。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p><p class="ql-block">划龙舟:“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省南雄市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p> <p class="ql-block">画额、佩戴香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当日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相传这样也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