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仲夏端午,艾草飘香…</p><p class="ql-block">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来到位于成都郊外的“稻香渔歌”,大手牵小手,田间走一走…</p><p class="ql-block"> 赛龙舟、包粽子、手作香囊……以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形式,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参与到其中,深度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车子驶入蜿蜒的田间小道时,就如同来到了一座世外桃源,大大小小碧绿的稻田映入眼帘,田埂上树木林立,青砖灰瓦的川西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乡间。</p> 赛旱地龙舟 <p class="ql-block">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到现在,在我国各地仍十分流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跟孩子们在乐农学院的操场上,划起了“旱地龙舟”,充分感受传统竞技体育带来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大家在教练的带领下,大小搭配,男女搭配,分为五组,依次骑在龙背上,每条龙的脖子上都挂着一个锣鼓,当音乐声响起,队员们就一边敲鼓一边划动本组的龙舟前行。</p><p class="ql-block"> 看似轻巧的龙舟,当一组队员骑上去时,才发现要轻松驾驭它实在太不容易了。</p> <p class="ql-block"> 有的组步调不一致,才走几步就停了下来,有的组队员太小,脚无法着地使不上劲儿,累得前面的爸爸满头大汗,还有的组女生太多,力气不够,也不能很快推动龙舟前进,一轮下来,大家都汗流浃背,虽累且欢乐。</p> 手作香囊 <p class="ql-block"> 赛完龙舟之后,我们一行跟随营地老师,来到了教室,听老师给大家科普与端午有关的植物知识。</p><p class="ql-block"> 民间谚语有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这天,家家户户的门口都会悬挂艾草和菖蒲,菖蒲俗称“水剑”,可开窍醒神,寓意“斩千邪”。艾草是一种可治病的草药,代表招百福,可使人们身体健康。</p> <p class="ql-block"> 佩香囊,也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小孩子在端午节佩戴香囊,有辟邪驱瘟之意。</p><p class="ql-block"> 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米白色的小布袋,作为香囊的外包装,外面怎么装饰才更美观呢?原来今天还要学习一种传统工艺———“植物拓印”,大家在院子里就地取材,找到自己最喜爱的叶片,花朵,先在布袋上设计好图案,再用胶带固定好,最后用一个小铁锤不断敲打,植物上的颜色就不断浸染在了白布上。</p> <p class="ql-block"> 都说孩子就是天生的艺术家,经过一个小时的反复锤炼,各种各样的包装图案就呈现了出来,通过自己的劳动创作出来的作品总是独一无二的。</p><p class="ql-block"> 香囊的内装香料老师也为大家准备好了,艾草、薄荷、夏枯草,三种草药三种不同的味道,芳香四溢,可以驱五毒,避瘟防病,提神醒脑。</p> <p class="ql-block">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我们的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强烈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他们会好奇香囊的作用?老师说可以驱五毒,他们又会好奇五毒是哪些?好奇驱动学习,学习增进知识。</p> 手工包粽子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p><p class="ql-block"> 公园前340年,爱国诗人屈原,面临亡国之痛,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悲愤投江。人们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到这天,人们便用这种方式纪念屈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风俗,粽子发展到现在,不仅形状很多,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包甜粽子“蜜枣粽”。</p> <p class="ql-block"> 老师将包粽子的材料分发给大家,有糯米、粽叶、红枣、棉线。</p><p class="ql-block"> 包粽子是一项手工技艺,看着老师一边讲一边操作,云淡风轻,可落到自己手里操作时,就成另外一番景象了。</p><p class="ql-block"> 首先,叠好防漏角,保证装入的米要不漏,在装米和其他馅料时,也不能贪多,好几个孩子在封口时发现米太多会爆开,粽子瞬间崩塌,只好重来。最后,捆粽子也是及其不容易的,太松容易散,太紧粽叶会裂开,要把握力度也是需要几轮练习的。</p> <p class="ql-block">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用心专注的孩子大多都学会了包粽子,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后,总是可以促使更多的行动力,看看这一桌子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粽子,都是从孩子们一双双巧手里诞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大家不仅收获了粽子,更收获了劳动带来的快乐。</p> 植物扎染 <p class="ql-block"> 植物扎染源于中国,它是从大自然中萃取植物染料,将织物进行染色。</p><p class="ql-block">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色彩,有色彩的地方就有文化。扎染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端午,是草木生长最旺盛的时节,特别适合植物扎染。</p><p class="ql-block"> 扎染,分为扎花和染色两道工序。老师分发给每个孩子一块白布,几根皮筋。先教孩子们如何扎花,不同的捆扎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花纹。孩子们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都想染出属于自己独有的图案。</p><p class="ql-block"> 白布扎好之后,大家排队来到染色的地方,今天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色的染料,大家依次将自己的布放入染料锅里,大约3分钟后,一块染好的作品就新鲜出炉啦!</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迫不及待将自己的作品晾晒在太阳底下,一块块图案不一的黄色手绢在微风中飘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通过亲手体验植物扎染,对我国的传统手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知。</p> 稻田摸鱼 <p class="ql-block"> 体验完传统习俗后,最令人期待的活动就要来了———稻田摸鱼🐠</p><p class="ql-block"> 仲夏的阳光穿过小树林,孩子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来到稻田边,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大家立马脱掉鞋袜,有的手拿网兜,有的提着小桶,一起溜入稻田。</p><p class="ql-block"> 光脚踩在软绵绵的泥土里,任凭鱼儿在腿间自由穿梭,游过脚背时,凉凉的,滑滑的。刚伸手去抓,鱼儿“哧溜”一下从手中溜走,溅起一阵水花,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有的却是摸鱼能手,不一会儿功夫,就一条接着一条,装满了口袋,喜悦之情跃然脸上。</p><p class="ql-block"> 稻田摸鱼,虽然大家浑身上下被泥水浸湿,但丝毫没有影响摸鱼的热情。大家或在田边摸索,或在田间穿梭,寻找着藏在泥地和水草里的鱼儿,玩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习总书记曾说: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创造力。而中国传统节日就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他积淀了民族的灵魂和精神。</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身体力行去体验了传统习俗,深度认识了“端午节”,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一个别样的端午节!</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