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开平碉楼 1

王颂亚

<p class="ql-block">广东开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瞅了个疫情缓和的空子,3人成团,探访神往的华侨之乡的“建筑艺术长廊”—— 开平碉楼。</p> <p class="ql-block">从广州驾车出发,直取开平自力村所在的塘口镇。</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碉楼村,去辩识楼、庐内外年代的沧桑,去欣赏稻田荷塘竹林旁别样的楼宇,去品味非比寻常的田园建筑画卷。</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最具代表性的碉楼村 </p><p class="ql-block">由3个方姓自然村构成,现归属塘口镇强亚村村委。最初的小村(犁口咀)形成于清道光十七年间(1837年),逐渐扩展,建国土改后期,更名“自力村”。</p><p class="ql-block">乡民迫于滿清的腐朽,面对匪、水祸患的无奈,从清朝中末期起势,到民国初期鼎盛,海外游子在这里筑就了碉楼屹立的家园,无意间装点了魂牵梦萦的故土。</p><p class="ql-block">自力村15座碉楼,根据建筑年代:</p> <p class="ql-block">一、龙胜楼 </p><p class="ql-block">1917 年 方文龙、方文胜兄弟合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养闲别墅 </p><p class="ql-block">南洋华侨方济文 1919年建</p><p class="ql-block">据说主人是一名私熟先生,后赴南洋谋生,家中有一扎小脚妻子,为防土匪、水患保家人平安,而建此楼。</p> <p class="ql-block">三、球安居庐 </p><p class="ql-block">旅美华侨方富球,1920年建</p> <p class="ql-block">四、云幻楼 </p><p class="ql-block">马来西亚华侨方文闲 (号云幻) 1921年建</p><p class="ql-block">据说五楼有主人书写的长对联,仅截取上下联后各4字:空山岁月 大快文章 横批 只谈风月。也可见得主人虚怀若谷,怀才不遇。</p> <p class="ql-block">云幻楼,据说抗战时期,成为村民避难所,也抵挡了日本鬼子的侵掠,日军只撞坏了一个门栓,无果而返。</p> <p class="ql-block">五、居安楼 (左楼) </p><p class="ql-block">斐济华侨方文旋 建于1922年</p> <p class="ql-block">楼顶为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六、耀光别墅 </p><p class="ql-block">旅美华侨方富耀 1923年建</p> <p class="ql-block">七、竹林楼 </p><p class="ql-block">旅美华侨方文圈等3人合建 1924年建</p><p class="ql-block">楼高五层,第五层正面为柱廊,三面悬挑。</p> <p class="ql-block">八、振安楼 </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华侨方文振 1925年建</p><p class="ql-block">由主楼和附楼组成。第三层用7个托脚出挑平台,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釉突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九、铭石楼 </p><p class="ql-block">谌称15楼之中,最美楼。</p> <p class="ql-block">美国华侨 方润文 1925年建</p> <p class="ql-block">该楼高6层,首层为厅房,2~4层为居室,第5层为祭祖场所和柱廊、四角悬挑塔楼,第6层平台正中有一中西合璧的六角形了望亭。</p> <p class="ql-block">进入主楼的门</p> <p class="ql-block">楼内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生活用品。</p> <p class="ql-block">西洋舶来品彩玻,少了外国装饰教堂的光怪陆离,变成了中国的梅兰竹菊,与中式家具的相依,也不觉得违和。</p> <p class="ql-block">既美化了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又点缀了乡村生活。</p> <p class="ql-block">十、安庐 (右楼)</p><p class="ql-block">1926年建 两幢楼由旅居斐济的方文旋兄弟俩建造。</p> <p class="ql-block">十一、逸农楼</p><p class="ql-block">加拿大华侨方文钿,1928年建。</p><p class="ql-block">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一厅两房,第四层柱廊式露台。</p> <p class="ql-block">十二、叶生居庐 </p><p class="ql-block">旅港华侨方广宽(叶生)1930年建 </p><p class="ql-block">体现乡村匠人早期设计的“庐”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十三、官生居庐 </p><p class="ql-block">美国华侨方广容(官生)1935年建</p> <p class="ql-block">十四、澜生居庐 </p><p class="ql-block">方广寅 1936年建</p> <p class="ql-block">比起铭石楼,已有了更大的院落。</p> <p class="ql-block">且室内吊顶及地面装饰材料更丰富漂亮。</p> <p class="ql-block">十五、湛庐 </p><p class="ql-block">1948年建</p> <p class="ql-block">这些散落在乡间原野上的,中外多种建筑风格“碎片”的组合,各类建筑材料“混搭”的碉楼,构成了开平的历史画卷和侨乡景观。</p> <p class="ql-block">既便是行走在普通民居间,时时可看到各类装饰的灰雕、彩绘。</p> <p class="ql-block">侨民在不经意间,书写了厚重沧桑的侨乡史诗,镌刻了赏心悦目的建筑艺术,创造了百年之后认定的“世界遗产”,(2007年6月28日)。价值连城!</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碉楼群 (据说有15座)</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发展成型于民国14年,八成人囗为侨胞。由5个自然村组成,以黄、关姓氏为主。村名的由来是村民希望村东旁形象骏马的马山,能降住背靠的百足山(百足为龙)的龙,保一方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被联合国专家称为“世界最美丽村落”,是“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村“哨楼”,“岗楼”— 北门</p> <p class="ql-block">— 南门</p> <p class="ql-block">天禄楼</p><p class="ql-block">建于1925年,由29户村民集资修建。</p><p class="ql-block">直到上世纪60年代,因水患还保护了村民。</p> <p class="ql-block">村子里的新、老杨桃林园,与竹林爭奇斗艳,竞放色彩。</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918年,与筑楼者命名不同,现代人称它为“机器人楼”。</p> <p class="ql-block">从下往上看,铜墙铁壁般屹立 。“I” 形射孔,层层可见。</p> <p class="ql-block">锦江里碉楼群</p> <p class="ql-block">属蚬岗镇。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8年)由黄氏家族中,威望高者黄贻桂画定村长的迈界线,规定了纵横巷宽、巷隔间距、宅基面积和楼层高度。</p><p class="ql-block">锦江水从村前流过,村后3座碉楼非同反响。</p> <p class="ql-block">锦江楼</p><p class="ql-block">于1918年 由村民集资兴建——众楼</p><p class="ql-block">倒“T”字形射击孔清晰可见,凡此类形式的碉楼多立于村前或村后,防御性极强。</p> <p class="ql-block">瑞石楼</p><p class="ql-block">香港商人黄壁秀(字瑞石)投资,侄儿黄滋南设计, 于1923-1925建。据说楼名“瑞石楼”三字由六榕寺主持铁禅大师题。</p><p class="ql-block">有“开平第一楼”的美誉,不仅是现存碉楼最高的,当年更是典型的可占可守的瞭望塔,而且集碉楼建筑之大成,建构精致,经岭南100多年湿热气候考验,至今保存完好,几乎从未修膳。</p> <p class="ql-block">特别之处:</p><p class="ql-block">碉楼南北面以巴罗克风格的山花和中国园林景窗相结合;大量灰塑图案中,融入了福、禄、寿、喜等内容;</p> <p class="ql-block">楼体第6层为柱廊;7层为平台,平台的四角各伸出一个圆形塔楼,用于了望和防卫;第8层内置祖先神龛,室外是观景平台;</p> <p class="ql-block">第9层是意大利中世纪城堡风格。</p><p class="ql-block">近距离从下向上仰视,无法看到9层的城堡穹顶。</p> <p class="ql-block">从郁郁葱葱的稻田中,远眺瑞石楼。</p><p class="ql-block">去时此楼未开放,据说室内也非同一般。</p><p class="ql-block">有人说锦江里是因瑞石楼而出名,“母凭子贵”!</p> <p class="ql-block">升峰楼 旅美商人黄峰秀 1928年建,晚年回乡居住楼内终老。</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遗产名录中四处提名之一的——迎龙楼(赤坎镇三门里村)(借图)。虽偏安一隅,未能得见,是现存至今元老级碉楼,看照片也足够气派。</p><p class="ql-block">由关圣徒夫妇启动,众人集资,建于明朝嘉靖(公元1522-1586年)其走避洪涝和防抗盗匪保护乡邻的故事多多。方形楼体影响到后来的碉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立园— 一座别开生面,中西合壁的“小观园”,虽未列入开平世界遗产名录,但座落在乡间村落中,着实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由旅美华侨谢维立先生,历时10年,于1936年建成。</p><p class="ql-block">据说,楼主是仿照《红楼梦》里大观园的意境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园内分三区:住宅区,</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 1926年建</p><p class="ql-block">“泮”是主人父亲名字谢圣泮中的那个“泮”,立”是主人谢维立先生名字中的“立”字。</p> <p class="ql-block">泮立楼顶</p> <p class="ql-block">泮文楼 1926年建</p><p class="ql-block">园主兄长谢维文及夫人别墅</p> <p class="ql-block">晃庐 1931年建 园主堂弟谢维晃别墅</p> <p class="ql-block">明庐 1931年建。是园主堂兄弟谢维钦的别墅,“明庐”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榜眼朱汝珍所题。</p> <p class="ql-block">园主分给儿子们的住宅。</p> <p class="ql-block">立园中唯一一座碉楼。1926年建</p> <p class="ql-block">园主为二夫人而建。</p> <p class="ql-block">毓培别墅 以园主乳名命名。</p> <p class="ql-block">室内真一个——讲究!</p><p class="ql-block">《三聘诸葛》</p> <p class="ql-block">从左至右《瑶池唱乐》,《张九龄点兵》,《诗礼传家》。</p> <p class="ql-block">由于乡村的上下水问题,谢家从美国购置了供水设施,用上了浴缸、抽水马桶等。</p> <p class="ql-block">放大辨认文字说明,室内装饰可见了得。</p> <p class="ql-block">大花园及“本立道生”牌坊。</p> <p class="ql-block">远处叫“跨虹桥”。</p> <p class="ql-block">小花园区</p> <p class="ql-block">挹翠亭</p> <p class="ql-block">风火塔</p> <p class="ql-block">园内人工运河</p> <p class="ql-block">瞧,李白走进了民国花园,一壶酒,一把剑仰天饮酒,挥洒吟诗。</p><p class="ql-block">这仅是画廊中的一帧,维妙维肖。</p>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尽管在用材、建筑、装饰形式上有差异,但碉楼门窗窄小,铁门钢窗,顶层四边均设有枪眼,这是共同的特色,有的在顶层四角建有突出楼体的“燕子窝”,从“燕子窝”的枪眼居高临下便可以对碉楼的上下左右形成全方位的控制。</p> <p class="ql-block">马降龙村林庐前的水泥墩(已有70多年),是当时材料来源的缩影和见证。</p> <p class="ql-block">碉楼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以避盗匪”,《开平县志》卷二十三记,“非此则牛猪谷米不能保存,妇人孺子不能安睡,故合数家或数十家建一楼”。</p> <p class="ql-block">其效果在《开平县志》卷二十二中,记录了典型案例,匪劫 赤坎中学那次,在鹰村碉楼探照灯掩射配合下,“乡团堵截擒谭钦及匪徒十一人,置于法,人心大快”此事在县内及海外侨胞中影响极大。</p> <p class="ql-block">中国领土上西洋特色的建筑,大都是洋人用坚船利炮“打”进来的,带有西方殖民者硬性移植的色彩;而开平碉楼,却充分体现了华侨主动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一种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和行为。他们把在西方打开的眼界、见识和感悟,加上自己的审美情趣,植根于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融注在千姿百态、千辛万苦建成的碉楼上。</p> <p class="ql-block">如果只看建筑还真不是开平碉楼的全貌,围绕着碉楼的故事和故事里的人,那才能见到历史和艺术的鲜活和生动!</p><p class="ql-block">不得不续写《广东开平碉楼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