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粽”情端午

陈锦铭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百越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为全年周天运行最“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祭祀龙及衍生龙舟文化始终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龙舟比赛成为了多地在端午必不可少的风俗活动,在古田平湖镇、水口镇、黄田镇都有不同形式的赛龙舟活动,到了端午节前一天,周边喜欢热闹的民众都会呼朋唤友商量着去哪里看龙舟赛。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各地举办龙舟赛的活动越来越少了,今年听闻平湖镇桥西村要如期举办赛龙舟活动的消息,便约上几个好友,带上装备,准备好好记录下这次难得的端午盛宴。</span></h5>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千年古村,百年龙舟。桥西龙舟史可追溯到明万厉三年(1575年),那时候就造有龙舟二条,无彩画,船上只乘坐十三人(含舵手),五月初四下水,初十结束,祈求合境平安,风调雨顺。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改成端午节举行龙舟下水仪式,初十龙舟决赛。桥西龙舟队在1955年在县府组织的龙舟赛夺冠,1990年再次夺魁,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龙舟队。</span></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午12点,桥西境龙舟亲水仪式正式开始,鞭炮烟花齐放,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百多名村民协力将12艘龙舟依次从龙船屋抬至码头岸边,随后缓缓推入江中,将船体洗净接上龙头、龙尾放上锣鼓,插上大旗。一切准备就绪后,便开始进行试划。随着响亮的鞭炮和锣鼓声,龙舟队员们奋力滑动船桨,动作整齐划一,一场速度与激情的视觉盛宴就此展开,玉源溪畔的岸上被围的水泄不通,吸引了近万名周边群众和外地游客观看。</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次的龙舟参赛队伍中,有一支特别的队伍,除了舵手和鼓手,其他队员都是女生,她们穿着蓝色T恤,身披红色救生衣,带着白色的帽子在队伍中十分的抢眼。龙舟比赛是一辆体力竞技活动,这群女将们似乎不占任何优势,但是她们的出现无疑是赛场上最靓丽的风景。</span></h5> <p class="ql-block">  从乔洋村的河流到桥西村有上下游的界限,有船只在上游试划一段时间后又转移到下游划行,如何将近一吨的龙舟安全转移到下游成为了一件有挑战的事情,比试划龙舟更吸引人眼球的,就是他们团结一心,合力运转龙舟的情景。不过我也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划下去呢?</p> <h5><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因为今天只是龙舟下水试划,各队并没有全力以赴的你追我赶,偶尔两条船并行了,好胜心作祟奋力的赶超一下也就作罢了。十二条船只在玉源溪里自由的驰骋,即便没有怎么宣传,玉源溪两岸已经人山人海。除了周边的群众,还有一些慕名而来的主播们,他们一边将镜头对着河里的龙舟,一边卖力的解说,我听到主播偷偷的问旁边的村民:划了快三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开始比赛?村民说:初十才开始比赛,今天划着玩的。啊……没有比赛啊,主播这一生叹息,怕是要掉粉不少了。</span></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右手边就是一名主播</h5>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记录龙舟赛,却没有等到比赛,但还是很值得记录的一天。等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照片,依旧能回忆起那个闷热的仲夏,端午佳节在平湖镇玉源溪上热闹非凡的龙舟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端午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龙舟激情祝福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祝大家端午节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