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面对面 共话幼小衔接——王黎名师工作室学前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一)

六益

<p class="ql-block">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共同的任务,只有家、园、校之间对教育的科学理念形式一致,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渡过。 </p><p class="ql-block"> 借助第十一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为契机,淮南市王黎名师工作室携手合肥郑国英名园长工作室邀请不同地区的小学名师、名校长及幼儿园名园长、名师面向家长及老师开展线上系列教育指导讲座。指明幼小衔接的方向,让家长对孩子未来的入学适应。</p> <p class="ql-block">  6月2日晚7点整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第一期主题活动之小学名师对话幼教名师在腾讯会议云端正式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由王黎园长主持,特邀嘉宾淮师附小洞山小区教研组长王梅老师与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教导主任李彩老师参加本次名师对话活动。</p> 相聚云端,共话衔接 <p class="ql-block">  会议的开始首先由我们敬爱的王黎园长进行发言,王黎园长认为入学准备不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幼儿园和小学的重要工作,更是与许多家庭的喜怒哀乐紧密相连的。</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继2012年全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以来,第三次将主题聚焦在了“幼小衔接”上。可见,幼小衔接这项工作是多么重要。</p> <p class="ql-block">  2021年3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意见中两个附件提出了入学的适应准备指导意见以及幼儿园的入学准备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并非零起点,因为幼儿园要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 </p><p class="ql-block"> 到了小学是四个方面适应,国家再次强调了幼儿园和小学要实行双向奔赴,而不是幼儿园的孤军奋战,那么幼儿园需要将入学准备融入到幼儿日常的生活游戏,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做好生活的准备。而小学要调试小学的课程模式,小学第一学期作为入学的适应期,保证孩子生活化游戏化的适应过程。小学提出了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四个适应,同时关注了家园沟通协作,最终才能实现家庭、幼儿园、小学衔接,共同来帮助孩子过度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双向衔接,帮助儿童顺利的进入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生活,转向以学习知识为基本特点的小学生活。 </p><p class="ql-block"> 我们第一期的讲座中,我们关注的是家长,从指导意见中我们看出家长是幼小衔接一个重要的主力军,家长对孩子入学有诸多的问题,仍然焦虑,有部分家长还是想把孩子送到机构或者私人办的一些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来进行一年的过渡,那么到底家长的选择正确吗?我们今天发起了幼小衔接家长如何做作为我们宣传月的第一讲。</p> 相聚云端  名师对话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是宣传月的第一期,我们非常有幸的请到具有30多年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深受家长尊敬学生爱戴的淮师附小洞山校区的王梅老师,以及淮南市直机关幼儿园教导主任李彩老师,两位名师将针对家长关注的问题和大家聊一聊幼小衔接中家长该怎样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共话科学幼小衔接</b></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他们人生成长历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跨越,而我们幼儿园为了帮助孩子从幼儿园平稳的过渡到小学,一直在做着充分丰富的准备。同样小学为了帮助孩子更好更快的适应小学生活,也在做着不同的探索和努力。</p><p class="ql-block"> 此次两位名师携手对话,就是一场浪漫的开始。而这场浪漫的开始一定是源于对孩子的爱,一定是基于儿童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对话的开始由李彩老师从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角度向王梅老师提出两个未知。第一个未知是对我们幼儿园以一日生活皆课程的教育理念,以及以游戏化课程的设置的到底如何发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家长们的不清楚不明白,所以产生焦虑。</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未知是对小学生活的未知,对我们小学老师教学方法教育策略的未知以及关于我们小学生活的情况和课程设置等情况的未知。</p> 聚焦热点问题 <p class="ql-block">  李彩老师从家长的困惑导入活动主题,罗列了家长们较为关注的几个话题,与王梅老师一问一答的互动方式进行解答,并从孩子视角去解读幼小衔接,幼小衔接一定不是聚焦在我们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或者是最后一个月,也不是很多外显的形式,一定是蕴含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的,所以这需要我们幼儿园老师们更加细致全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家长朋友们更加用心的去引领和陪伴。</p> <p class="ql-block">  王梅老师提出在孩子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品质的养成。比如:幼儿园的孩子进入小学之前,家长应该重点关注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还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合作交往的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还有基本劳动的能力,各方面的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 王梅老师就孩子的压力源进行了剖析,阐述孩子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学业、规则、教师、同伴、环境,家长也同样是孩子的压力源。大人如果时不时给孩子灌输上小学就是写不完的作业,那么谁会不恐惧?如果老是跟孩子说,你现在坐不住,你到小学怎么办,孩子怎么会不害怕?如果总是对孩子说,上小学后要怎样怎样,那么谁会不抗拒?</p><p class="ql-block"> 王梅老师认为我们学龄前的家长应该放下一种忧虑,做一个用心的家长,因为家庭教育是最具有启蒙性的,我们都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那么孩子所养成的性格习惯和家庭教育都是息息相关的,家庭环境的好坏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王梅老师和李彩老师从“幼小衔接容易出现的问题、幼小衔接我们怎么做、幼小衔接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三个维度以生动具体的案例给老师和家长做了深入浅出的分享,既有问题列举,又有破解支招,对于家长来说既有理性阐释,更具专业指导,既让家长层层明晰幼小衔接的目的,又给予了具体的操作路径。</p> <p class="ql-block"> 最后,王黎园长表示从幼儿园到小学真的不是翻山越岭,也不是跳跃大沟深壑,更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同时,王黎园长呼吁家长朋友们,让孩子的幼儿园生活有一个完整的三年时间,不要因为去上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而中断,孩子们的幼小衔接不需要单独的课程,只需要我们幼儿园老师的在三年中进行自己的科学的这些认知,做好四个方面的准备。只要我们家园携手,共同助力,孩子们一定会顺利地开启美好新生活!</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幼小衔接也是。”通过此次专题线上讲座,家长们对于幼小衔接有了更全面而科学的认识,更明确了在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生活这个阶段如何科学有效地陪伴孩子们做好入学准备。</p>

幼儿园

家长

小学

衔接

幼小

孩子

老师

名师

王黎

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