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香醍河畔周棠

凯哥

  桃川洞里的周棠村,以姓氏而得名,为周氏二十四弘的周弘交的后裔。周棠行政村辖河桥、周棠厂等十一个村民小组,总面积近六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余人。村庄坐南朝北,有上、中、下三个门楼。 桃水河在周棠画出一个大的弧形,青山作屏,碧水玉带。桃川洞五十三村歌谣:“ 河边洗碗是周棠”,很能说明这一特点。自古以来,周棠因河而兴,鱼肥稻香,仓满人欢。周棠与毫下村一河之隔,但为水所困。古时,周棠村去桃川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后来,省道修通后,周棠却一度望河兴叹,不能飞渡。 <p class="ql-block">  关注周棠,是从一九九0年建设周棠大桥开始的。周棠大桥可谓命途多舛,勘测,兴建,垮塌,重建,前后时间长达七年,还有反复的诉讼,不胜其烦,这其中的故事自不必细说。但不管怎么说,周棠大桥的建成,还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p> <p class="ql-block">  驱车往龙虎关方向过毫下村时,总会不由自主地瞥向右边,看一看公路边的三棵数百年的古樟树,是否仍郁郁葱葱;瞧一瞧桃水河上的木桥,是否还悄然屹立。如今,数人合抱的三棵古樟树仍然风采依旧,而吱吱呀呀、战战兢兢一道独特风景的木桥,却早已被洪水冲毁。</p>    走进周棠古村,但见旧民居大多坍塌、拆除,特别是上门楼的民居基本上夷为平地,似乎我们来得有些晚了。只有中门楼还保持了旧模样,建于同治四年的上门楼进行了重建,下门楼更是杳无踪影。中门楼后的几栋青砖小瓦马头墙建筑,摇摇欲坠,抖落一地残砖乱石,但格局还在,代表着民清时期周棠的最高建筑水准。   村后建有休闲凉亭,砖木青瓦结构,单檐硬山顶,内有六根金柱,中有藻井。亭内悬挂的牌匾已无字样,左右墙壁镶嵌二块“重建凉亭碑记乐捐芳名并题”石碑,清光绪十一年(1885)建。邑庠生周成玠撰文:“吾族卜居于斯,面长江,环玉带,江外平畴,万顷叠嶂千重……一以补培风脉,一以教育人材”。其实,周棠面对的是珠江水系的支流桃水,而非长江水系。   凉亭东边门楣上有“吟风处”三个字,而西边门楣上的字样已经被石灰全部覆盖。清俞樾《春在堂随笔》:“烘云托月画家诀,吟风弄月诗家情。”我想,此为吟诵自然景物以抒怀,西边门楣上的字是否为“弄月处”。   周棠村建悟净庵、关帝庙和鲁班寺。悟净庵,明崇祯己卯(1639),明代邑进士蒲秉权建。鲁班寺是祭祀古代工匠祖师爷鲁班的,为桃川地区的的一处胜境。我国祭祀鲁班的庙宇可能不少,但建立的寺可能屈指可数。周棠村的鲁班寺早毁,现仅存残碑。 <p class="ql-block">  明 洪武年间,在桃川圩设立巡检署,道光十二年(1832)裁,次年复设周棠巡检署。明清时期的巡检署,相当于现在的公安派出所,以军事为主,佐以行政权力。裁掉桃川洞中心的巡检署,而以偏居一隅的周棠为名复设巡检署,个中原因已不可考。实际上,周棠巡检署的官署不在周棠,仍然沿袭桃川圩的旧官署,还是换汤不换药。</p>   每年的中秋佳节,周棠村有舞夜龙游行的传统。相传清康熙年间,村里男男女女醉心骨牌赌博,田地无心侍弄,家务无心打理。为刹住这股歪风,族中长老立下村规:凡是参与骨牌赌博的人,必须手举木质骨牌游街示众。直至乾隆年间,骨牌游街示众的惩罚,慢慢演变成夜龙游行活动。二0一九年,桃川镇首届农民丰收节在周棠举行,夜龙表演大放异彩。      沿着河卵石铺就纵横南北的巷道兜兜转转,看见村民问问询询,总想多记录点村里的人和事。岁月浮沉了繁华,时光搁浅了清欢,流年吹散了过往,尘埃和着了沧桑,叹息难掩惆怅。蹉跎的皱纹,斑驳的雕窗,残留的彩绘,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古村悠悠述说往日风华,桃水哗哗荡涤记忆痕迹。平凡的周棠,有很多东西都值得慢慢回忆,细细咀嚼。</p><p class="ql-block">本文选用了饶家兄弟3幅图片,特此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