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起,我在清华大学已经工作了二十七年了,学校的面貌,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每每看到焕然一新的清华园,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端午节是一个不同寻常节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由五月中旬起封控校园,所有在岗位上教职员工,统一住宿,实施闭环管理。利用这个假期以及随后的几个闲暇之时,我游览清华校园,方才知道,原来在清华大学工作这么久了,园内还有这么多的地方(仅限于室外景观)没有走过或者是走过却没有看过。</p><p class="ql-block"> 本文仅对散落在清华大学各处的(露天的)石刻、石碑、名人雕像、雕塑等及原有的作品介绍进行汇总。这些作品见证了清华的历史、清华的成长和发展。清华在不断的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迈进。</p><p class="ql-block"> (本篇所有照片均为国产手机拍摄)。</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主校门</p><p class="ql-block"> 走近清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華大學”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为清华亲笔题写的校名“清華大學”。毛泽东题写的原件现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 <p class="ql-block"> 二零零六年四月,一九八六级校友捐赠母校百棵银杏,刻石纪念。</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法学院之门户</p> <p class="ql-block"> 既然要“讲法”,当然要“明理”。清华大学法学院大楼被命名为“明理楼”。其门户上方的法学院院徽中心的天平,寓意着法律的公平以及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孺子牛石雕</p><p class="ql-block"> 作品坐落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法学院之间的樱花友谊林。</p> <p class="ql-block">石形如牛的安徽灵璧石</p> <p class="ql-block"> 此“灵璧石牛”,现位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大楼北侧绿地,与“孺子牛石雕”隔空相望。</p><p class="ql-block"> 在此石牛身旁的小块灵璧石上的铭文分为两个段落:</p><p class="ql-block"> 人文日新,生生不息。清华精神是科学与人文的统一,清华法学院承载了“学术为天下之公”的使命,清华法律人当“法律以明理为己任”。清华乃国之重器,我等当为中流砥柱,刚正不阿。</p><p class="ql-block"> 原石为安徽灵璧石,重约15吨,纹理清晰,层次丰富,声音清澈,石形如牛。有宋代诗云“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如玉”。——1998届水利系、1999届法律系本科毕业生吴庆斌捐赠。</p> <p class="ql-block"> 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东门旁的绿地中保存着这样一块石刻《含弘光大》。</p> <p class="ql-block"> 石刻右半部为“含弘光大”四个大字,左半部小字为: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建院二十周年志庆,清华EMBA零二c班全体同学,二零零四年四月。</p><p class="ql-block"> 注:石刻中的“訁字边+志”是“志”的异体字,现已经弃用。</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万物之源》</p> <p class="ql-block">作者;Best Kriemer</p><p class="ql-block">国籍:瑞士</p><p class="ql-block">材质: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捐赠人:恩斯克投资有限公司赠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表现了万物皆有联系的自然规律。</p> <p class="ql-block"> 作品现存于清华经管学院北侧,有关作品的名称及介绍现已经毁坏、丢失。</p><p class="ql-block"> 作品上面的文字,大部分清晰可见,是一段关于“君子”的简述。</p> <p class="ql-block">《栋梁》</p> <p class="ql-block"> 2001年4月立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南侧。</p> <p class="ql-block">《星光旅行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Georgia Filin</p><p class="ql-block">国籍:意大利</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捐赠人:清华EMBA国学班三期全体同学</p><p class="ql-block"> 波浪从海面升起,如同准备飞翔的翅膀。这是一种充满各种积极愿望的直觉和隐喻,智慧之风引领我们试图去触及和探索宇宙智慧海洋的新领域。</p><p class="ql-block"> 作品保存在清华主楼前广场东侧。</p> <p class="ql-block">《凝聚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作者:陈辉</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捐赠人: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p><p class="ql-block"> 作品通过众多的人组合成一个抽象的造型,体现清华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精神。作品又像一台老式的照相机,把清华的美好风景凝聚在这一刻。</p><p class="ql-block"> 作品坐落在清华主楼前广场东侧。</p> <p class="ql-block">石刻《生之欲》</p> <p class="ql-block"> 位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楼北侧绿地,著名画家吴冠中教授亲笔题词。</p> <p class="ql-block">生之欲</p><p class="ql-block">似舞蹈,狂舞,</p><p class="ql-block">是蛋白基因的真实构造</p><p class="ql-block">科学入微观世界揭示生命之始</p><p class="ql-block">艺术被激励,创造春之华丽</p><p class="ql-block">美孕育于生之欲</p><p class="ql-block">生命无涯,美无涯</p><p class="ql-block"> 吴冠中</p><p class="ql-block"> 二OOO年四月十日</p> <p class="ql-block"> 这个无面雕像位于清华美术学院东楼北侧绿地,似乎是长着四条腿,而身体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只有半边。</p> <p class="ql-block">《德玉》</p> <p class="ql-block"> 母校六十华诞志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七七、七八级同学敬植玉兰树以示恭贺。</p><p class="ql-block"> 位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楼北侧绿地。</p> <p class="ql-block">《德玉》石的背面是李政道先生题词:物之道。</p> <p class="ql-block">《黑洞与白洞》</p><p class="ql-block">作者:Nicolae Razvan Mincu</p><p class="ql-block">国籍:罗马尼亚</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造型体现的是两个宇宙元素的对话——太空黑洞与白洞通过光波的视觉对话。</p><p class="ql-block"> 作品坐落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楼南侧。</p> <p class="ql-block"> 以下两件作品分别展示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楼北侧绿地和西墙外,没有见到作品名称及介绍。</p> <p class="ql-block">《源》</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一九八六级校友敬赠。</p><p class="ql-block">作者:张旭晨</p><p class="ql-block">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 </p><p class="ql-block"> 坐落于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意清华环境节能楼北门外绿地。</p> <p class="ql-block">《磁力》</p> <p class="ql-block">作者:董书兵</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综合材质</p><p class="ql-block">高度:3.0米</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磁铁为元素,巧妙地采用直线与曲线将不可见的磁场可视性,雕塑造型统一中富有变化、方圆同构、刚柔并济、虚实相生。</p><p class="ql-block"> 作品现存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侧。</p> <p class="ql-block">《一竿风骨》</p> <p class="ql-block">作者:文楼</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高度:3.5米</p><p class="ql-block"> 在宋代文人绘画中,竹子、竹叶是具有深刻内涵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了东方文化中不同于西方独崇视觉审美传统的一种对于“意境”的追求。作品希望能够承载一种当代的文人雕塑精神,通过综合运用构成主义等当代雕塑语言,达到中西文化在艺术上的结合。</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外。</p> <p class="ql-block">《后羿射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魏小明</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铸铜</p><p class="ql-block">高度:6.15米</p><p class="ql-block"> 古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生灵涂炭。英雄后羿,上射九日,下斩妖魔,深受百姓爱戴。作品取材于这一神话传说,后羿脚踏巍巍山峦之巅,左手擎弓,右手开弦,将全身之力凝结在这一支神箭之中,生命的激情与力量迸发于弓箭的张力之间,一种崇高和激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激荡于作品之中。</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外。</p> <p class="ql-block">《行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孙伟</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铸铜</p><p class="ql-block">高度:4.0米</p><p class="ql-block"> 无疆行者,路行之思。思者无域,胸中罗天地。行者无疆,足下满芬芳。</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外。</p> <p class="ql-block">《能量中心》</p> <p class="ql-block">作者:里卡多•科尔德罗</p><p class="ql-block">国籍:意大利</p><p class="ql-block">材质:金属</p><p class="ql-block">高度:4.5米</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件你可以进入的雕塑,它是在空间中勾勒出的一条具有强大冲击力的线。</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门外。</p> <p class="ql-block">《历史之轮》</p> <p class="ql-block">作者:松尾 光伸</p><p class="ql-block">国籍:日本</p><p class="ql-block">材质:综合材质</p><p class="ql-block">高度:4.1米</p><p class="ql-block"> 作品就像是思念悠久历史的窗户。如同在我们想象中的时间慢慢地转动那般,巨大的环形体也似乎要滚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侧绿地。</p> <p class="ql-block">《一、二、三,抓金鸡》</p> <p class="ql-block">作者:马歇尔•雷斯</p><p class="ql-block">国籍:法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铸铜</p><p class="ql-block">高度:2.1米</p><p class="ql-block">捐赠者:马歇尔•雷斯,程昕东</p><p class="ql-block"> 马歇尔•雷斯先生一直想要抓住一个隐蔽的意义,唤醒传奇的感觉。他总是追寻这种感觉。他想要全力抓住神话的力量。这种力量与日常生活平行发生。比如此件作品,一位年轻人手托一只雄鸡,表达了艺术家在纷乱的世界里对智慧、美好与自由向往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西侧。</p> <p class="ql-block">《城市屏风》</p> <p class="ql-block">作者:杨建</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综合材质</p><p class="ql-block">高度:3.75米</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传统屏风样式为载体,采用不锈钢镜面这一现代材料,通过屏风上中下可自由转动的24块镜面形成的借景取景框,将周围360度空间的自然、人、城市景观虚实相生,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西侧绿地。</p> <p class="ql-block">《国学四大导师》</p><p class="ql-block">梁启超、赵元任、王国维、陈寅恪</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鹤</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铸铜</p><p class="ql-block">高度:3.0米</p><p class="ql-block"> 国学,在当今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纷繁时代显得弥足珍贵。四位国学导师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他们治史严谨、考证精湛、信而有征、不囿成见的研究态度,他们朴素厚实、谦和而有自信、真诚而不伪饰的学者本色,卓然大家。作品选取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为创作对象,采用四位导师最具代表性、且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面貌、衣着和体态。四位导师均选用站姿,一如四座坚不可摧的山峰,象征着国学和科学精神的不朽,召唤着今人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南侧绿地。</p> <p class="ql-block">近春园遗址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背面的碑文如下:</p><p class="ql-block"> 近春园沿革</p><p class="ql-block"> 近春园原为康熙时熙春园的一部分,即其西半部。</p><p class="ql-block"> 据吴振棫(乾隆时人,曾任云贵总督)《养吉斋丛录》记載:“熙春园在长春园東南,有复道相属,俗称東园,康熙时已有之。园有松簧舘、德生軒、对云楼、藻德居、竹浄室诸榜額,有康熙时御书者”。</p><p class="ql-block"> 道光时,熙春园割成東、西两园。以现在静斋前马路为界東部袭用熙春园原名(即今工字厅一带,咸丰后改名为清华园)赐其第五子奕誴;西部另取名近春园,赐其第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时近春园有建筑物二百六十余间,分前后两组,斋、堂、軒、榭祺布,四周环以荷池,水木清华,为一时繁囿胜地。</p><p class="ql-block"> 一八六O年,英法联軍侵入北京,火焚圆明园,近春园未被殃及,后毁浄尽,淪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p><p class="ql-block"> 一九一一年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建校,一九一三年春,近春园亦併入校园,统称清华园。三十年代以后,学校曾几次擬以改造“荒岛”均未实現。一九二七年夏,朱自清夜赏荷池,撰有名篇《荷塘月色》。</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以来,“荒岛”逐步改覌。南部已于是年建成游泳池,名“西湖”;北部于一九八O年建年“群芳圃”,为校园美化基地;中部一九八二年开始大修,疏浚环池,舖砌堤径,重建石桥两座,临漪榭一处,新建“荷塘月色”古式亭一座,使近春园新景,初具规模。</p><p class="ql-block"> 甲子年春</p> <p class="ql-block">近春园遗物</p> <p class="ql-block"> “圆明园”于1860年10月,被英法侵略军焚毁。近春园未被毁,但后被拆而荒废。这是遗址中搜集到的唯一完整遗物。原为建筑拱卷,虽经两百多年风雨剥离,仍保持着当年的风采。仅此一物,即可见当年园中的风姿胜景,也不禁使人们记忆起“近春园”蒙受灾难屈辱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这件作品保存在近春园遗址纪念碑旁,看起来也象是当年的遗物,但是没有见到关于它的说明。</p> <p class="ql-block">八十二载培育英才,二十世纪富强中华</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三级毕业生,于一九九三年为庆祝清华母校建校八十二周年而立。</p> <p class="ql-block">孔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吴晗雕像</p> <p class="ql-block"> 吴晗(1909年8月11日—1969年10月17日),原名吴春晗,字辰伯,笔名语轩、酉生等,浙江义乌人,中国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明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曾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等职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其所著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而遭到残酷批斗,含冤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其冤案才得以平反昭雪(此段文字来源于百度搜索)。</p> <p class="ql-block">雨中蓮橋</p> <p class="ql-block"> 蓮橋,由一九七四至一九八零届校友建立,一九九六年母校八十五周年校庆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重建的近春园石拱桥</p> <p class="ql-block"> 曾经无数次的走过石桥,却从未驻足观注。而今仔细看来,石桥的护栏及扶手上,却有着精美的雕刻图案。</p> <p class="ql-block">石刻《人文日新》</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四级毕业六十年赠石</p><p class="ql-block">一九九四年四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坐落于近春园荷池与西湖游泳池之间。</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灵动的水》</p> <p class="ql-block">作者:绪方良信</p><p class="ql-block">国籍:日本</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呈现出平静的画面,体现心智的状态和人文精神的延伸与和谐发展。</p><p class="ql-block"> 作品坐落于近春园荷池西侧。</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无尽》</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承佑</p><p class="ql-block">国籍:韩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看起来像是用纸堆起来的堆积物,预示着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纸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作品位于绿园东南角,紧邻西湖游泳池。</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水木年华》</p> <p class="ql-block">作者:景育民</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水木清华,百年岁月流转,代代学子怀抱救国梦想探索学习,创造者现代中华文化。 </p><p class="ql-block"> 作品位于绿园东侧,与近春园荷塘隔路相望。</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二校门</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二校门,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的清华路,是清华园内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清华大学的象征。</p><p class="ql-block"> 二校门始建于1909年,原为清华大学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晚清大学士、军机大臣那桐1911年题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站在清华路,北望二校门,可遥看清华大礼堂、日晷和清华学堂等景观。</p><p class="ql-block"> 1933年,清华大学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校门。此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p><p class="ql-block"> 在文革时期的“破四旧”运动中,二校门于1966年8月24日,被“清华大学红卫兵”推到、砸毁。1991年清华80周年校庆之际,由清华校友捐资,二校门得以原址重建。</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二校门,是游览、参观清华大学必看景点,无数的参观者在此拍照留念,不到二校门,枉来清华园。</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礼堂</p> <p class="ql-block">清华学堂</p> <p class="ql-block">第二教室楼</p> <p class="ql-block"> 清华学堂、清华大礼堂、第二教室楼均为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其门楣、窗楣、护栏及房檐等都有着精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 位于二校门东侧的原机械工程馆,始建于1933年,在其南门西侧一角的基石处有一块极为特殊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 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四月五日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立</p> <p class="ql-block">日晷</p> <p class="ql-block"> 日晷由一九二零届毕业生捐赠母校,其底座刻字“行胜于言”,成为清华大学的校风。现存于清华大礼堂前草坪南端。</p> <p class="ql-block">《悟》</p> <p class="ql-block">作者:董书兵</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01年</p><p class="ql-block"> 福建校友会捐赠,现位于清华学堂南侧草坪。</p> <p class="ql-block">清华世纪鼎</p><p class="ql-block"> 清华世纪鼎由1964级校友于2000年4月捐赠,鼎身用青铜铸造,正面篆刻鼎名“清华世纪鼎”,背面篆刻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内壁刻有铭文,四周散射者11座石柱,代表着当时清华大学11个系。</p> <p class="ql-block">石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 <p class="ql-block"> 石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二零零四年四月,一九五四届毕业五十周年立石。</p><p class="ql-block"> 石刻的背面刻文为:一九一四年冬,梁啟超先生讲演题为君子以周易乾坤二卦之卦词为中心内容,激励清华学子发愤图强,后采集为校训。</p> <p class="ql-block">新水利馆之窗</p> <p class="ql-block"> 此件作品保存于新水利馆南侧小广场旁。</p> <p class="ql-block">荷香砚头</p> <p class="ql-block"> 设计:蔺涛,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p><p class="ql-block"> 制作:解玉霞,山西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p><p class="ql-block"> 辛卯年四月清华百年 胡东成书</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工字厅</p> <p class="ql-block"> 工字厅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区,是一座气韵内敛的典型中式古建筑,门前匾额上有清咸丰皇帝亲书的“清华园”三字。从空中俯瞰,它的前后两大殿中间以短廊相接,恰似一个“工”字,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工字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古月堂</p> <p class="ql-block"> 古月堂,清华园的古建庭院,建于清道光二年前后,清华大学的名胜之一,与工字厅仅一巷之隔。</p> <p class="ql-block"> 古月堂最有特色的垂花门,完好无损。门上的垂花图案精美,雕刻细腻。</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校园内有三对醒目的石狮,按照落成时间来说,可以分为老、中、青年三代。</p> <p class="ql-block">工字厅门前的老年石狮</p> <p class="ql-block">古月堂门前的中年石狮</p> <p class="ql-block"> 石狮底座刻有“校县友谊长存”,是一九六五年四月,河北阳原赠送。</p> <p class="ql-block">精仪系大楼前的青年石狮</p> <p class="ql-block"> 由精研零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姜瑞宝、周林、涂勤华、梁伟清、陈科、陈明泉赠送。</p> <p class="ql-block">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海宁王静安即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安放在工字厅东南方、第一教室楼北端的苍松翠柏之中。</p> <p class="ql-block"> 海寧王先生之碑铭</p><p class="ql-block"> 海寧王静安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仁咸懐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铭之貞珉,以昭示扵無竟。因以刻石之辭命寅恪,数辭不獲已,谨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词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将以脱心志扵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楊。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扵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兹石扵講舍,繫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说,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厯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注:碑铭全文无断句)。</p><p class="ql-block">義寧陳寅恪撰文 閩縣林志钧書丹 鄞縣馬衡篆額 新會梁思成擬式 武進劉南策監工 北平李桂藻刻石</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三日二周年忌日 </p><p class="ql-block">國立清華大學研究院師生敬立</p> <p class="ql-block">清华英烈纪念碑红色文化区域简介</p> <p class="ql-block"> 清华英烈纪念碑红色文化区域,位于大礼堂西侧,包括朱自清像、自清亭、闻一多雕像、闻亭、“三一八”断碑、清华英烈纪念碑纪毓秀骨灰安放处等纪念物,与“水木清华”古典园林景观交融映衬。区域内建有无障碍通道。</p><p class="ql-block"> 区域内的碑、亭、雕像等纪念物,环绕着水木清华北山,点缀在荷塘之畔,或庄严肃穆,或生动自然。像一条历史长廊,承载着清华人忠诚祖国,热爱人民,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于献身的精神与实践,展现着属于清华人的红色记忆,诠释着清华爱国奉献传统,淬炼出昂扬向上的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 漫步其中,瞻仰缅怀先烈,追寻红色印记,将激励代代清华人,用光辉历史涵养初心使命,用红色文化赓续精神谐系,用信仰之光谱写时代华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p> <p class="ql-block"> 二OO一年四月,深圳校友会对水木清华景观捐资重修,刻石纪念。</p> <p class="ql-block">“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坐落于水木清华北山之阴的“祖国儿女清华英烈”纪念碑,是弘扬清华大学光荣革命传统的重要地标。纪念碑下修建了基座和追思平台,基座正面的黑色大理石面铭刻碑文以及65位清华英烈的名单:</p><p class="ql-block">在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中献身的清华英烈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韦杰三:一九O三年生,一九二五年入学,一九二六年“三一八”在北京牺牲。</p><p class="ql-block">施 滉:一九O O年生,一九一六年入学,一九三四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p><p class="ql-block">顾 衡:一九O九年生,一九二九年任教于农事讲习所,一九三四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p><p class="ql-block">沈崇诲:一九一一年生,一九二八年入学,一九三七年在上海驾机撞击重创日舰牺牲。</p><p class="ql-block">张甲洲:一九O七年生,一九三O年入学,一九三七年在黑龙江富锦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邓维熙: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三八年在江西南城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何懋勋:一九一七年生,一九三七年入学,一九三八年在山东齐河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孙世实:一九一八年生,一九三五年入学,一九三八年在武汉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陶守文:一九一五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北平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岳 岱:一九一七年生,一九三六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山西长治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熊大缜: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一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冀中殉职。</p><p class="ql-block">王鉴览:一九一七年生,一九三五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山西东邹县殉职。</p><p class="ql-block">纪毓秀:一九一七年生,一九三五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陕西秋林殉职。</p><p class="ql-block">祁延需:一九一O年生,一九二九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新疆哈密殉职。</p><p class="ql-block">袁时若:一九一O年生,一九三一年入学,一九三九年在胶东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袁永懿:一九一一年生,一九三三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山东沂南殉职。</p><p class="ql-block">彭国珩:一九一五年生,一九三五年入学,一九四O年从山西临县赴延安途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张凤阁:一九O九年生,一九三一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山西阳城就义。</p><p class="ql-block">齐振铎:一九一六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河北遵化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陈定达:一九O二年生,一九一六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南京雨花台就义。</p><p class="ql-block">钱昌洤:一九O四年生,一九一六年入学一九四O年由重庆飞昆明途中牺牲。</p><p class="ql-block">凌松如: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山西武乡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郎维田:一九一二年生,一九三三年入学,一九四O年在昆明牺牲。</p><p class="ql-block">解树魁: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五年入学,一九四一年在山东茌平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吴新之:一九一三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在河北曲同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杨光泩一九OO年生,一九一六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抗日就义。</p><p class="ql-block">黄 诚: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二年从上饶集中营押解赴闽途中就义。</p><p class="ql-block">阎裕昌:一八九六年生,一九一九年来校,一九四二年在河北安平抗日就义。</p><p class="ql-block">李冠英:一九一一年生,一九三二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在太行山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姚名达:一九O五年生,一九二五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在江西新干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黄 维:一九一八年生,一九三九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入缅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朱 谌: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二年入缅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崔明川:一九一八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三年在美国作战飞行训练时殉职。</p><p class="ql-block">李忍涛:一九O四年生,一九二O年入学,一九四三年一在缅北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杨学诚:一九一五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四年在湖北大悟山殉职。</p><p class="ql-block">戴荣钜:一九一八年生,一九三九年入学,一九四四年在湖北南安化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王 文:一九二二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四年在衡阳空战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朱悔吾:一九二O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四年在飞越驼峰时牺牲。</p><p class="ql-block">李嘉禾:一九一九年生,一九四O年入学,一九四四年在美国作战飞行训练时殉职。</p><p class="ql-block">沈宗进:一九二三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飞越驼峰时牺牲。</p><p class="ql-block">齐学启:一九OO年生,一九一五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缅甸仰光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吴 坚:一九二一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陕西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雷本端:一九二O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湖南芷江殉职。</p><p class="ql-block">缪 弘:一九二六年生,一九四三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广西平南抗日牺牲。</p><p class="ql-block">曾 仪:一九一六年生,一九三九年入学,抗战期间从军牺牲。</p><p class="ql-block">吴若冲:一九一三年生,一九四O年入学,抗战期间从军牺牲。</p><p class="ql-block">潘 琰:一九一五年生,一九四四年入学,一九四五年“一二•一”在昆明牺牲。</p><p class="ql-block">李鲁连:一九二七年生,一九四五年入学,一九四五年“一二•一”在昆明牺牲。</p><p class="ql-block">钟青援:一九二O年生,一九四O年入学,一九四五年在广西博白牺牲。</p><p class="ql-block">杨 潮:一九OO年生,一九三三年入学,一九四六年在杭州狱中牺牲。</p><p class="ql-block">闻一多:一八九九年生,一九一二年入学,一九四六年在昆明被暗杀牺牲。</p><p class="ql-block">石文元:一九O九年生,一九三四年入学,一九四七年在晋察冀边区殉职。</p><p class="ql-block">王 昊:一九二O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八年在云南建水牺牲。</p><p class="ql-block">钱泽球:一九二O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八年在长春就义。</p><p class="ql-block">曾庆铨:一九二四年生,一九四二年入学,一九四八年在云南普洱就义。</p><p class="ql-block">钟泉周:一九一九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上海狱中就义。</p><p class="ql-block">吴国珩:一九二一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云南红河牺牲。</p><p class="ql-block">江文焕:一九一九年生,一九四三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浙江衢州就义。</p><p class="ql-block">黄竞武:一九O三年生,一九一六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上海狱中就义。</p><p class="ql-block">齐 亮:一九二二年生,一九四一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就义。</p><p class="ql-block">刘国鋕:一九二一年生,一九四O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就义。</p><p class="ql-block">荣世正:一九二三年生,一九四三年入学,一九四九年在重庆“中美合作”就义。</p><p class="ql-block">陈月开:一九二三年生,一九四三年入学一九五O年在云南楚雄平暴中就义。</p><p class="ql-block">万家义:一九二八年生,一九四八入学,一九五O年在广西雒容剿匪中牺牲。</p><p class="ql-block">陈虞陶:一九二二年,一九四四年入学,一九五O年在云南平彝剿匪中牺牲。</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p><p class="ql-block">一九八九年敬立</p><p class="ql-block">二OO一年补正</p><p class="ql-block">二O一九年再补正</p> <p class="ql-block">“三一八”断碑</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二六年为纪念在“三一八”反帝爱国示威中惨遭段祺瑞执政府杀害的韦杰三烈士而建。</p><p class="ql-block"> 韦杰三,广西山人,牺牲时为我校大学部一年级学生。临终前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啊!”时年仅廿三岁。</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底座镌刻:十五年三月十八日 韋杰三君死難紀念碑 本校學生會同人立</p> <p class="ql-block">闻亭及亭内悬挂的古钟</p> <p class="ql-block">闻亭</p><p class="ql-block"> 原为清华园内古亭,抗日战争胜利后,为纪念闻一多先生而命名。</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原名多,字友三,后改名一多,湖北浠水人。</p><p class="ql-block"> 生前是我校中文系教授,著名的学者,诗人,杰出的民主战士。“五四”时期即参加爱国民主运动。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目睹反动当局的种种倒行逆施, “拍案而起”站到民主运动的前列,表现了革命知识分子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p> <p class="ql-block">闻一多雕像</p> <p class="ql-block"> 雕像大理石底座镌刻:闻一多教授(1899-1946),诗人 学者 烈士</p><p class="ql-block"> 雕像身后的大理石屏镌刻闻一多题词:诗人主要的天赋多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p><p class="ql-block"> 闻一多雕像是清华大学于一九八六年四月敬立。</p> <p class="ql-block">自清亭</p> <p class="ql-block"> 自清亭</p><p class="ql-block"> 原为清华园内古亭,名“迤東亭”。一九七八,在纪念朱自清先生逝世三十周年时,命名为“自清亭”。现位于水木清华荷塘东岸。</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東海人,生前是我校中文系教授,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一九二六年他曾参加“三一八”爱国游行。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领衔发表声明,积极支持革命学生反帝反蒋的斗争,宁可饿死,不吃帝国主义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一九四八年八月,终因贫病而逝。</p> <p class="ql-block">朱自清像</p> <p class="ql-block"> 朱自清教授(1898-1948),文学家。一九八七年四月,清华大学敬立。坐落于水木清华荷塘北岸。</p><p class="ql-block"> 朱自清的名篇《荷塘月色》,可谓家喻户晓。</p> <p class="ql-block">清华北大 友谊长在</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2011年4月,贺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赠石。</p> <p class="ql-block"> 在清华大学内共有两块西南联合纪念碑,一块是清华校友总会于一九八八年校庆前夕建立;另一块是二零零七年清华大学按照原碑复制的。</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八年四月,清華校友总会立。</p><p class="ql-block"> 碑文:一九三一年日本帝國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一九三七年又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華北。北京大学、清華大学、南开大学在战火中南迁长沙,共建临时大学。由于日寇不断进逼,政府军节节败退,学校继续往西南迁徙,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距今已半个世纪。抗日战争胜利后,一九四六年夏,北大、清華、南开北上回原址复校。联大八年,师长同学為國家与民族的前途,為教育与科学的发展,共历艰辛,共志进步,共创业绩,谱写了抗日战争教育史上的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 背面镌刻“西南联大”四句藏头诗:“西山蒼蒼,南國蕩蕩,联合隽彦,大學泱泱”。</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现立于工字厅门前花园树林南端。</p> <p class="ql-block">西南联大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复制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位于清华主干道之一的学堂路西侧、校河以东的绿地。碑体主面朝向昆明所在的西南方向,正面刻有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背面是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一侧为西南联合校训,另一侧则为此次建碑所立的碑志。</p><p class="ql-block"> 纪念碑所处位置的地基,由三层不同材质、不同高度叠加而成,表示不同风格的三校。地基的中部是混凝土结构,其外围三个三角形,分别对应着三个不同高度的地面,地基正中央是由三块钢板组成的圆形结构,意寓着三校的团结一致。</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主面为冯友兰先生撰写的碑文,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國立西南聨合大學紀念碑</p><p class="ql-block">文學院院長冯友蘭撰文</p><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學系教授聞一多篆額</p><p class="ql-block">中國文學系主任羅庸書丹</p><p class="ql-block">中華民國三十四秊九月九日我國家受日本之降扵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之變為時八秊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瀋陽之變為時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為時五十一年舉凡五十年間日本所鲸吞蠶食扵我國家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胜之局秦漢以来所未有也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原設北平私立南開大學原設天津自瀋陽之變我國家之威権逐漸南移惟以文化力量輿日本争持扵平津此三校實為其中堅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于湖南,合組為國立長臨時大學以三校校長蒋梦麟梅贻琦張伯苓為常務委员主持校務設法理工學院于長沙文學院于南岳扵十一月一日開始上课迨京滬失守武漢震動臨時大學又奉命迁云南師生徒步经贵州扵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為國立西南聨合大學設理工學院扵昆明文法學院扵蒙自扵五月四日开開始上課一學期後文法學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設師範學院二十九秊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學年後併于本校昆明本為後方名城自日軍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後方重鎮聨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後畢業學生二千餘人從军旅者八百餘人河山既復日月重光聯合大學之戰時使命既成奉命扵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復舊業緬維八秊支持之苦辛輿夫三校合作之協和可紀念着盖有四焉我國家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亚之天府本應绍漢唐之遗烈作並世之先進将来建國完成必扵世界厯史居獨特之地位盖並世列强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家亘古亘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曠代之偉業八年之抗戰已開其規模立其基礎今日之勝利于我國家有旋乾轉坤之功而聨合大學之使命輿抗戰相终始此其可紀念者一也文人相輕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厯史各異之学學風八年之久合作无無間同無妨異異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紀念者二也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為大斯雖先民之恒言實為民主之真谛聨合大學以其兼容並包之精神轉移社會一時之風氣内樹學術自由之規模外来民主堡壘之稱號违千夫之諾诺作一士之諤谔此其可紀念者三也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扵中原偏安江表稱曰南渡南渡之人未能有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還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扵不十秊間收恢復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紀念者四也聯合大學初定校歌其辭始叹南迁流離之苦辛中頌師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後勝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厯厯不爽若合符契聨合大學之终始豈非一代之盛事曠百世而難遇者哉爰就歌辭勒为碑铭铭曰</p><p class="ql-block">痛南渡辭宫阙驻衡湘又離别更長征经嶢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繼講说詩書器猶有舌儘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見仇寇如煙滅起朔北迄南越視金甌已無缺大一统無傾折中興業繼往烈维三校兄弟列為一軆如膠结同艱難共歓悦聯合竟使命徹神京復還燕碣以此石象堅節紀嘉慶告来哲(碑铭全文无断句)。</p> <p class="ql-block">纪念碑的背面是抗战期间参军学生名单</p> <p class="ql-block">國立西南聨合大學校训“刚毅堅卓”</p> <p class="ql-block">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志</p><p class="ql-block"> 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馅我平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师生泣血南渡,在长沙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再迁昆明,更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始得北返,凡历九度春秋。三校师生,一代英才,身处危境,刚毅坚卓;盖茅筑室,不废弦诵;心忧国运,血荐神州;孕育于民族屯蹇之际,辉煌于复兴大业之中;既为世界教育史之奇迹,更为中华民族文化百折不磨之明证。三校北返前夕,刻碑以为纪念。文为冯友兰先生所撰,闻一多先生篆额,罗庸先生书丹。碑阴镌入抗战期间参军学生之姓名。为纪念西南联合大学建立七十周年,缅怀青史,光大传统,激励后人,特安原碑复制,矗立校园,以供瞻仰。</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二00七年十月立。</p> <p class="ql-block">施滉纪念壁</p><p class="ql-block">现位于清华第三教学楼西墙外</p> <p class="ql-block"> 施滉(1900-1934),云南洱源县人,192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深造,获硕士学位。1927年在美国加入共产党,1929年去苏联在少年共产国际工作,1930年回国从事革命活动,曾任香港海员工会秘书、中共河北省省委宣传部长和省委书记等职。1933年冬,在北平被捕。1934年初在南京雨花台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施滉烈士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敬立</p><p class="ql-block"> 一九八六年四月</p><p class="ql-block"> 刘小岑作</p> <p class="ql-block">玉雕《母育子》</p><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们政府赠石。贺清华大学百年华诞。</p> <p class="ql-block">清芬挺秀 華夏增辉</p> <p class="ql-block"> 母校建校七十周年纪念,一九八一年四月,校友谨献。立于工字厅门前花园树林东侧。</p> <p class="ql-block"> 清華百年華诞,篆刻清华大学校训,立于工字厅门前花园树林西侧,与“清芬挺秀 華夏增辉”石刻遥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建筑物本身就是精美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在第六教学楼门前草地上,立着这样一块石刻,其正面左侧篆刻“清华大学”印章,右侧为“第六教学楼,裕元楼”。</p><p class="ql-block"> 石刻的背面第六教学楼的落成纪念。</p> <p class="ql-block"> 石刻背面全文:</p><p class="ql-block"> 裕元(工业)集团捐赠纪念</p><p class="ql-block"> 宝成国际集团在蔡其瑞总裁领导下,励精图治三十余年已跻身世界级企业之林。旗下裕元(工业)集团乃国际精英级企业,多年来,该集团在振兴国民经济和发展地方公益事业中功勋卓著。为支持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裕元(工业)集团及蔡氏兄弟慷慨捐赠八百万美元(清华大学注资人们币七千五百万元),兴建第六教学楼,全楼建筑面积三万四千零四十五平方米。于二零零二年五月动工,二零零三年九月落成。为感谢裕元(工业)集团及蔡氏兄弟捐资兴教之义举,发扬其仁善济世之精神,并鼓励莘莘学子勤奋求知,特将第六教学楼命名为“裕元楼”。并勒石纪念。</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p><p class="ql-block"> 二零零三年九月八日立</p> <p class="ql-block"> 在第五教学楼北侧,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侧,有这样一个青少年教育基地,这里收集了含硅化木、珊瑚化石等在内的不同时代的岩石标本数百块。</p> <p class="ql-block"> 这块位于基地入口的石头可是大有来头。</p><p class="ql-block"> 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学泰斗,两院院士张光斗先生亲笔题写“地质之角”。</p> <p class="ql-block"> 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工程二滩水电站大坝奠基的岩石标本。</p> <p class="ql-block"> 来自内蒙古集宁,第三纪时代的七颗大型柱状玄武岩构成的“北斗星座”。</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两块分别镌刻着科学家爱因斯坦亲书的座右铭,以及我国泥沙学科泰斗钱宁院士的译文。</p> <p class="ql-block"> 爱因斯坦生前曾把他的一张座右铭送给儿子小爱因斯坦。而小爱因斯坦正是钱宁早年留美时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小爱因斯坦逝世后,他的夫人复制了这份座右铭送给钱宁,作为对亡人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每天我都无数次地提醒我自己,我的内心的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活着的和死去的人的劳动的基础上的,我必须竭尽全力,象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钱宁(译)</p><p class="ql-block"> 寥寥数语</p><p class="ql-block">尽显科学家的伟大胸襟和强烈责任感</p><p class="ql-block">钱宁也将爱因斯坦的座右铭</p><p class="ql-block">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p><p class="ql-block">对祖国、对科学无私奉献、鞠躬尽瘁</p> <p class="ql-block"> 两个镇守基地出口的似龟非龟的石兽。</p><p class="ql-block"> 在石兽的背上都有一个长方形的</p><p class="ql-block">凹槽,似乎是曾经驮着什么柱状的物体,如今却不知何在。</p> <p class="ql-block">《异质同构》</p> <p class="ql-block"> 江西校友会敬献,纪念清华建校九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位于物理系教学楼南侧。</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清华星》</p> <p class="ql-block">作者:赵萌</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门前广场。</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地平线》</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培波</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捐赠人:清华大学生物系85级校友</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生命科学院西侧樱花林内。作品代表了带给人们希望的地平线。</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华》</p> <p class="ql-block">作者:唐尧</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是世界级的综合大学,作者希望作品具有建筑感,并表现数理与秩序之美。</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办公楼西南方。</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记忆的华彩》</p> <p class="ql-block">作者:景晓雷</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寓意着当代清华人在背负着沉重历史的同时,立足时代科技的前沿,以辉煌的成果洗尽历史沧桑,引领未来中国科技进步。</p> <p class="ql-block">《人间天使》</p> <p class="ql-block"> 人间天使</p><p class="ql-block"> 魔鬼出现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发现天使其实就在身边。</p><p class="ql-block"> 公元2003年初,SARS 病毒突龚人类,中国成为重灾区。危难中,广大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前仆后继,为拯救别人的生命自己却成为受 SARS 侵害最重的职业人群。她(他)们感动了整个杜会,更感动了以塑造职业精神为已任的企业家。在 SARS 病毒最为肆虐的日子里,中国企业家杂志社联合23位企业家在北京、广州捐建两尊雕像,以此昭示世人:在人类遭遇的某些特殊时刻,如果有一个职业人群能够舍生忘死去履行天职、不顾一切去捍卫自己的职业尊严和职业荣誉,她(他)们就是人间天使。</p><p class="ql-block"> 人类需要每个人在必要的时候都能成为别人的天使。</p><p class="ql-block">撰文:刘东华</p><p class="ql-block">时间:二00三年五月</p><p class="ql-block">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携中国23位企业家代表立</p><p class="ql-block"> 捐建雕像的企业家</p><p class="ql-block">王中军、王文京、冯仓、田源、田溯宁、孙月焕、孙丕恕、刘江南、陈东升、李光明、李焜耀、张文中、张醒生、杨元庆、苗鸿冰、荣海、赵民、赵炳贤、赵涛、郭为、曾强</p><p class="ql-block">雕塑作者:魏小明</p> <p class="ql-block">校河的护栏</p> <p class="ql-block"> 北院旧址石碑,现存于“情人坡”景区南侧。</p> <p class="ql-block">北院</p><p class="ql-block"> 北院建成于1911年,与清华学堂同期,是清华最早的教员住宅区。这里曾大师云集、星光灿烂,梁启起、叶企孙、周墙源、朱自清等许多著名学者曾先后在此居住。2000年学校在北院遗址基础上建成现在的景区,成为师生学习、休熙的场所。为了纪念历史,景区沿用“北院”旧称。</p> <p class="ql-block">李政道先生为清华博士后题词</p> <p class="ql-block"> 二OO二年二月二日,清华校友、中国博士后制度首位倡导者李政道先生,在清华大学建校九十一周年前夕,欣然为清华博士后题词:“清水滋润学府,华木擎起辉煌,博采科学精华,士当为国争先,后辈定能居上”。</p><p class="ql-block"> 二OO二年四月二十七日,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将李政道题词铭刻在北院旧址的一个石碑上,以表示对李政道先生的敬意,并将此处命名为“博士后广场”。广场西邻清华档案馆,西南与老图书馆相邻,北侧紧邻“情人坡”,此处也是一片清幽之地。</p> <p class="ql-block">马约翰雕像</p> <p class="ql-block">作者:郭嘉瑞</p><p class="ql-block">时间:一九八六年四月</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敬立</p><p class="ql-block"> 马约翰(1882—1966),我国近代著名的体育教育家。执教清华大学半个世纪,是清华大学体育教育的开拓者,更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体育届的一面旗帜”。</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健行》</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象群</p><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1988级全体校友于母校百年华诞敬立。</p><p class="ql-block"> 雕像矗立于清华大学主体育场(东大操场)门外花坛中央。</p> <p class="ql-block">《永恒的运转》</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象群</p><p class="ql-block">时间:2004年10月</p><p class="ql-block">贺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成立五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奋进》</p> <p class="ql-block">作者:魏小明</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综合体育馆南门外广场。</p> <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作品《毕业时刻》</p> <p class="ql-block">作者:邓柯</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捐赠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p><p class="ql-block"> 毕业时刻,我们所经历的青春记忆已烙在了心灵的最深处。</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在清华综合体育馆南门外广场。</p> <p class="ql-block">紫荆雕塑苑</p> <p class="ql-block"> 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前夕建成,在这里集中展示了十九件为百年校庆而创作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三轮车》</p> <p class="ql-block">作者:Kemal Tufan</p><p class="ql-block">国籍:土耳其</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石头的三轮自行车是一个“纪念性”的雕塑,能够使我们想起童年。</p> <p class="ql-block">《飞翔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作者:Kurt Schwager</p><p class="ql-block">国籍:瑞士</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闭上双眼,思想的翅膀带你遨游。</p> <p class="ql-block">《接力者》</p> <p class="ql-block">作者:李象群</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铸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0年</p> <p class="ql-block">《天空》</p> <p class="ql-block">作者:Tanya Preminger</p><p class="ql-block">国籍:以色列</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天空一次又一次的唤起了人类无止境的生命循环中的心灵,来不断的自我重复,同时持续着前时和进步,就如同我们的生活。同时作为一个标志来解释清华大学,这是个不断的为人类贡献价值和思想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幸福之环》</p> <p class="ql-block">作者:宫田 亮平</p><p class="ql-block">国籍:日本</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09年</p> <p class="ql-block">《无限》</p> <p class="ql-block">作者:Bernard Hosey</p><p class="ql-block">国籍:加拿大</p><p class="ql-block">材质: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现的是智慧所包含的无限能力和创造力的价值及传统。</p> <p class="ql-block">《湛如》</p> <p class="ql-block">作者:朱晨</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为阐释“人类、科学、艺术”的展览主题,欲以简洁的造型语言制作一件能够体现“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清华人文化精神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世界》</p> <p class="ql-block">作者:Liliya Pobornikova</p><p class="ql-block">国籍:保加利亚</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受科学家和探险家探索宇宙的启迪,结合行星、轨道和时间的概念,体现宇宙是无限的。</p> <p class="ql-block">《伫》</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伟</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用雕塑的语言去凝固生命消的瞬间。作品营造的诗意气氛与百年清华的书香气息,人文精神相契合。</p> <p class="ql-block">《精神不倒 海明威》</p> <p class="ql-block">作者:曾成钢</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0年</p> <p class="ql-block">《人文视窗》</p> <p class="ql-block">作者:向光华</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台湾)</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以现代感手法融合校园内,开启人们的心灵窗口,引领观着进入绿色大地,回归到大自然的原乡,带来心灵内在的和谐与平静。</p> <p class="ql-block">《开放的空间》</p> <p class="ql-block">作者:Xuxo</p><p class="ql-block">国籍:西班牙</p><p class="ql-block">材质: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大学是传授和分享知识的“圣地”,作品代表知识分享、聚集和交流的地方,开放的空间任光和空气自由地穿梭其间,犹如人类知识互相交流,文明传递永无止境。</p> <p class="ql-block">《旅程》</p> <p class="ql-block">作者:John Van Alstine</p><p class="ql-block">国籍:美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在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船常常被比喻成旅程。“旅程”在这个雕塑中指向性的被隐喻为一个学生从考入大学,然后在学校学习的过程直到最后毕业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开放的内在空间|| 》</p> <p class="ql-block">作者:Carolina Ramersdorfer</p><p class="ql-block">国籍:奥地利</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用一个水平延伸的建筑结构,以半开放的形态来引出内外空间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毕业生》</p> <p class="ql-block">作者:高蒙</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表现了清华学园,学子莘莘,代代出新,各个都似芳园桃李人。</p> <p class="ql-block">《惑鱼》</p> <p class="ql-block">作者:魏小明</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青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08年</p> <p class="ql-block">《平衡》</p> <p class="ql-block">作者:Viktar Kopach</p><p class="ql-block">国籍:白俄罗斯</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是关于人类的精神品质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风 采》</p> <p class="ql-block">作者:王培波</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p><p class="ql-block">时间:2010年</p> <p class="ql-block">《同步》</p> <p class="ql-block">作者:Jon Barlow Hudson</p><p class="ql-block">国籍:美国</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这个开阔的造型,是两个棱椎体互相渗透,共同创造出一个实际的开阔的造型。</p> <p class="ql-block"> 三峡石,位于清华大学西门内主干道北侧绿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两个》</p> <p class="ql-block">作者:Goran Cpajak</p><p class="ql-block">国籍:塞尔维亚</p><p class="ql-block">材质:石材</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作品表现夫妻之间互补的关系,二者紧紧相依,彼此拥有,体现了信任与支持,又具有各自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作品位于清华大学核研院院内,森林餐厅附近。</p> <p class="ql-block">《镜里镜外》</p> <p class="ql-block">作者:许正龙</p><p class="ql-block">国籍:中国</p><p class="ql-block">材质:不锈钢、铜</p><p class="ql-block">时间:2011年 4月</p><p class="ql-block"> 眼镜,知识分子的典型之物,潜藏着一种文化视角。20世纪的100年间,中国发生剧烈变革,中西方文化在此交汇碰撞。由黄铜制作的中国老式眼镜,由不锈钢制作的西式现代眼镜,两者构成一幅奇特的眼镜。</p><p class="ql-block"> 作品位于清华大学核研院院内,森林餐厅旁。</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核研院建院60周年纪念。</p><p class="ql-block">我们发展核能研究,不是为了扩张,而是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国家的安全。</p><p class="ql-block"> 2022年7月23日,在清华大学核研院参观、学习时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束语:《游清华园》</p><p class="ql-block">清华大学,清华园,</p><p class="ql-block">既是校园,又象是园林景观,</p><p class="ql-block">一个超级艺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更是一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石刻、石碑、石雕、雕塑,等。</p><p class="ql-block">走在校园内,</p><p class="ql-block">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严谨的学术氛围,</p><p class="ql-block">漫步园林中,</p><p class="ql-block">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浓郁的艺术气息。</p><p class="ql-block">每当看到一个作品,</p><p class="ql-block">我都会心情起伏,</p><p class="ql-block">久久、久久。</p><p class="ql-block">近春园遗址,</p><p class="ql-block">历史的耻辱。</p><p class="ql-block">勿忘过去,</p><p class="ql-block">国弱就会挨打。</p><p class="ql-block">纪念碑前,</p><p class="ql-block">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感受代代清华人不忘国耻、发愤图强。</p><p class="ql-block">行胜于言,</p><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厚德载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