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朝花夕拾</b></p><p class="ql-block"> <b>童年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往事只能回味》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每当我从音响或电视中听到这首优雅动听的歌曲时,总会不由自主地唤起对自己童年往事的一次次回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姐妹兄弟九个,却大多是女的(姐妹有七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陈奇峰是德化县中医院医生,他救死扶伤,医术高超,德高望重,誉满瓷城;他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武艺超群、冠绝一时,所以,父亲生前口碑极好,颇受乡村邻里的敬重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母亲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相夫教子,勤俭持家,女红针织,样样精通,更因其仁慈于怀、心存善良,常帮村民们免费裁剪、纳鞋,织绣等而被乡亲们称为“好心大嫂”。</p> <p class="ql-block"> <b>幼儿园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童年,这两个字最触动心底温情的弦,在人生中也是最为简单而快乐的年岁。那时的我是个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纯真的小女孩。在幼儿园里唱歌跳舞都是全园第一,每逢节日县里举行幼儿文娱活动,老师常背着我去参加,也为幼儿园争得不少荣誉。我也是个特好玩的“小男生”,抓鱼、捕鸟、爬树,上房顶、打皮球等,样样不逊于男孩,特别是打小皮球时,可以一口气拍五百多下。虽然贪玩好动,但我学习从不落下,老师还是特别喜欢我的。美好的幼年在这里一天天长大,幼儿园的时光总是那么欢乐和温馨,三年时间的天真烂漫是那么的短暂。</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5, 25, 25);">小学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最记得毛主席勉励青少年的那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幼儿园踏进小学的这一天起,我就把这句话作为我人生勤奋读书的座右铭。我在校勤奋努力,积极进取,争分夺秒,从不懈怠,并把这样的读书习惯融入到自己以后的漫长人生。</p><p class="ql-block">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在上幼儿园时,母亲就教我们姐妹几个拨弄算盘打小九九,而我那时算盘是拨得最老道的!母亲的算盘教学让我着实受益匪浅,以至于到我上小学时已能在算盘上加减乘除了。上小学四年级时开设珠算课,那时,老师在黑板上写题还没示范我就在下面以算盘“噼里啪啦”地拨弄好了答案;每次考试我更是第一个交卷,还都是满分。每每得到老师的表扬时,我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特别得意!我不仅珠算不错,其它如作文比赛,书法比赛,美术比赛,体育活动比赛,每项都得到较好的名次。担任我们班主任的老师曾在班上当着同学们的面夸我:“别看‘小珠珠’外表文静,可她却在朴实中透露着智慧。”那时的我,不仅守纪律、懂礼貌,爱学习、爱劳动,还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品学兼优的好学生。</p><p class="ql-block">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小学生生活就这么结束了。离开了我那充满回忆的教室,离开了我那可爱的同学们,离开了我敬爱的老师们,离开了我那充满快乐的校园。六年时光转瞬即逝,1966年我小学刚毕业,国家开始进入“文化大革命 ”的特殊年代,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各奔东西,求学无门了。历史的变化如此之快,有时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p> <p class="ql-block"> <b>深刻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简单的生活,纯真的童心,似乎是一片圣洁的净土,更是陶冶心灵的世外桃源。然而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打乱,教学工作被迫停止,所有机构几近瘫痪。我也不例外地被“停课闹革命”了。现实与想象差距是多么地大呀!别人家的孩子可跟随父母去田里山里帮做小工或放牛或捡柴火。我呢,全家没人种地没劳力,也太小没去处 ,只能在家整天呆着发愁,幸好我妈帮我联系上本村的瓷厂去打工——童工(还不到十二周岁)。</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我,人矮小没什么力气,工厂的活粗重,都得靠手工制作,而技术性的活儿又不懂得做。厂长见来了个“小不点”,摇摇头,就分配我跟一位大姐学织“草编”,那是厂里最为轻松的活儿了。我兴冲冲的到保管室领了些材料,然后看着大姐的操作学着做,其流程大约是,先把大蔴的每一片撕成小条,然后一节一节打结连起来,再缠在一个差不多五寸左右的厚竹片上扎成一个线团……大姐告诉我这材料是要带回家晚上做好,白天到瓷厂才能动手编织。我遵照她说的,晚上在家加工。第二天,我满腔热情,带着昨晚做好的材料到瓷厂的工棚,看到大姐已经在认真编织,她看我来了忙停下手中的活,帮我上架给我讲解,还认真给我示范。她搬来一条长架子放上我昨晚上加工的蔴团,共12个6对,把它们一排排放到架子上,前后两排,前面6个,后面6个;然后拿来事先做好的稻草芯,放在架子中间的蔴线上,接着把架子上蔴团前后交叉码结实,我看她娴熟的动作觉得挺好玩,就自己动起手来学着做,刚开始还有点老实,慢慢地把线团前后交叉绑实,一会儿我看到大姐织好大一片,我呢才不到六寸,心里就急得慌,也就学起她飞快的速度,可谁能想到线团不听使唤,一急一出力蔴线全断了,我就不自觉地顺手把它扔到工棚外的斜坡十几米处。大姐见此,忙放下手中的编织活儿,顺着我扔出的方向把我的线团一件件地捡回,她没有责怪我的意思,而是带着轻缓的语气,耐心地告诉我:“妹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想快点学会编织活是好事,但得慢慢来才行,动作太快,蔴就容易断,这样把成品扔出去再捡回,来往需花多少时间?再说,若让厂长看到了,岂不被骂死!”我想想也是啊!但我这急性子蔴一断老是要顺手扔了,天天这样扔,好姐姐每次都帮我捡回,同时每次都耐心告诉我,你这样太费时间了,织也快不了,断,线可以再打结接上,别扔了。经过她长期言传身教,不厌其烦地给予帮助,我也觉得不好意思,一段时间后,我终于改变了急性子,所织的草编又快又结实,与大姐的竟不相上下,甚至速度还快过了她。这是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跟大姐学织草编,不仅掌握了劳动技能,同时也改变了我的急性子,实在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b>抹不掉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时隔四年,形势发生转变,学校开始“复课闹革命”了,我们这一群在社会上浑浑噩噩多时的少年突然被通知可以入读中学了。可兴奋之余,也有点不习惯,因为毕竟在社会上浪荡久了。但是学校复课,孩子们可重新走进学堂是很开心的,老师们也同样期待着。那时德化一中学校虽有上课,但秩序还是不很正常,经常要参加支农劳动,有时也搞些什么半工半读的活动,课程安排不多,加上“读书无用论”也在心里作祟,老师不怎么认真教,学生也不怎么勤奋学,所以,学到的知识并不多。</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便来到了1971年,我上了高中,那年我已十八岁,觉得该努力学点东西了,不能再虚度光阴了!学校逐渐恢复了教学秩序。因为彼时有知识分子“下基层锻炼”的政策,许多大城市的教授、专家来到了德化一中任教,我们班教课的老师个个都来自名牌大学,他们知识渊博,教学有方。特别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周荣昌先生,他精通文学,为人师表,和谐可亲,无所不通,深受同学们的拥护和尊敬。我的班主任陈忠起老师也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师长,对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谈笑风生,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最是难忘的是数学郑添恩老师,他德高望重,教学认真 ,声音洪亮,思路敏捷,讲课生动,很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因此,在他的谆谆教导下,班级的教学成绩直线上升。他的每一节课都仿佛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斑斓的新世界。还有物理老师,化学老师,农基老师,体育老师……他们个个都是师之典范、教学精英。</p><p class="ql-block"> 感谢我的母校——德化一中,感谢她给了我高中生活,感谢陪伴我学习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我那两年的快乐、回忆皆系于此!</p> <p class="ql-block"> <b>时光的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结束了。我是文革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是独一无二的一届春季毕业生,我们再也不能坐到教室里听老师讲课了。全国已停止考试,我也不例外。毛主席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发表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从此开始。从这时同学们开始为新的征程而奔波东西。我也无法就学转而回乡插队德化县丁墘村,准备春节后和生产队的人们一起去参加劳动锻炼。说起劳动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虽然之前我曾有过在瓷厂编织草编的经历,可那毕竟是手工活,待到下田参加生产劳动,便又得重新学习了。</p><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那时,正值春耕大忙,我和农民们一起也扛起了锄头来到水田里。冷风一吹,浑身冷嗖嗖,我学着农民们卷起裤管,一脚踩到烂泥中,一股冰冷刺骨的感觉我无法形容,总觉的腿脚的骨肉全麻痹了,腿脚好像不是自已的,我抡起锄头使劲地挖水稻头,泥土溅了满身满脸,我一深一浅地挖的很吃力,一会汗都渗出了,还落在别人的后面,我觉的我看身边的人们那轻松熟练的劳作,我也拼命挖,泥土溅得更厉害了,还是跟不上,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你挖时人的站姿不对,脚要一前一后,锄头落地要深些,这样才不会溅的满身都是泥水。”我听后照老农说的慢慢改进,衣服脸上就少溅上泥土,哈哈!劳动也得讲究技术技巧。今天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 ,也体会到劳动的乐趣与辛苦,同时在我成长的路上添增深深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b>美好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那天早晨,我吃过早饭,正准备与生产队的姐妹们出工去,没想到学校校长亲自登门邀我去学校当代课老师。我爸妈听了高兴地答应了,而我一时不知怎么,心里即高兴又害怕,高兴的是想去当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害怕的是没头绪怎么上呢?可校长笑盈盈地告诉我,什么行业入门都没三天生,何况你还是高中毕业生,完全可胜任。于是我就壮着胆子跟校长一起去了学校。到校后,校长给我布置了教学任务——担任二年级的语数教学兼班主任。我到教务处领了相关的教学资料就直奔教室。一进教室学生有点惊讶,可能是出现一张新面孔一时没回过神来。于是我自我介绍,尽量用平缓而亲切的语气,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特别是通过向老教师们的虚心求教,一有空就向老教师请教,走进她(他)们的课堂认真听课,取其精华。渐渐地,我熟悉了教学中如何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考试、辅导等基本要素,再加上我在所任的科目上,尤其在教学语言、习惯和方法上下功夫,以此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代课一学期将要结束了,我所任的学科考试取得良好的成绩,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好评。</p><p class="ql-block"> 第二学期我们同校的还有高中的同学也一起转为民办教师,同学兼同事我们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有事共同探讨,相处非常融洽,同学间纯真的笑容,纯洁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最弥足珍贵的,是最值得珍惜的,也是最值得回忆的一份感情,无论经过多少年后,无论世事如何改变,改变不了的就是这份同学情。我两年多的民办教师岁月是我人生中最愉快最舒心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b>青涩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凡事无非自然之设计。光阴似箭,弹指之间两年多知识青年回乡实践生产锻炼时间已到,可以参加推荐上学深造。暴风雨过后的彩虹令人振奋无比,在1966年取消的全国高考宣布正在重启之中,我们大队有三十多个高中毕业生,有老三届 还有文革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初中生就更多了,推荐名额只有两个。当时工农兵学员的招生也并没有那么简单,招生实行的是群众推荐(生产队、大队、公社教革组),省、市、县招委会批准,还要求被推荐学员具备:未婚、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岁,家庭历史清白,身体健康,在回乡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等。那时我的家庭成分“贫农”,我本人是共青团员,获得团县委授予的“青年突击队员”称号,回乡期间在大队里积极参加文娱宣传队到各村落演出,和附近部队几处留守处的军人联欢,参加大队组织民兵训练实弹射击,取得干部群众老师们的好评。那个年代的上学推荐,并非领导同意就可录取,之后还需通过笔试,还得各学校的招生老师进行面试复审相结合,以上条件符合通过了就地录取,各县录取后各学校招生老师把档案带到市招生办汇总,等待各校的录取通知书。那年我县只有两个女生被录取大学,其他大学和中专也是男生居多,我们县两个女的,一个被推荐录取“福州大学中文系”,我是被推荐录取“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我俩是同届高中毕业的同学,多么让人羡慕呀!轰动整个小山城。然而,我接到的录取通知书却是“晋江地区师范学校”,我不愿相信,我没填师范学校的志愿,怎被录取去师范学校呢?是阴差阳错?难道是命运在捉弄我吗 ?还是老天爷给了我最好的安排吧?谁知道?</p><p class="ql-block"> 百思不解,拿着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的情绪不太好,上大学的梦成泡影了。我任民办教师的学校校长和同事跟我开玩笑,校长说陈老师你是“猫头鹰哭后退”,张老师说我是去“读工资”,曾老师说是去“读工作”……是什么意思呢?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是在同校任教的同学告诉我,校长说的是高中毕业生再去读中专没意义啦!就好像猫头鹰哭倒退,张老师说的意思是师范读完就是正式公办教师了,所以叫读工作,曾老师说的意思是师范读完正式分配每个月的工资就有三十几元啦!我当民办教师的工资只有十六元,时代不同了,是现代人不能理解以前的工资数额概念。</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上师范虽非我之所愿,但总算走出乡村,从此改变了不一样的人生,想想也就顺其自然了。</p> <p class="ql-block"> <b>素时锦年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转眼师范即将开学,录取通知书规定于1975年的10月16 、17日两天内到校报到,校址在泉州。15日我买好去泉州的车票,16日早上,爸妈起了个大早,煮好早餐,怕我路途遥远坐车时间长会饿,捞出一碗白米饭让我吃。吃过早饭,一个要好的同学也赶来了,我当时还在为没能上大学而心生懊恼,父亲见我心情不好,放心不下,执意要送我去车站。一路上,他挑着我的行李,千叮万嘱,语重心长地说“妞呀,你有学可上就很幸运了,大队里还有几十个人没能被推荐去上学呢,虽然你是高中生,也有当过两年多民办教师,但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学校还得认真学习,毕业后还一定要回德化任教……”我爸平时话语少,今天可算他给我说最多的话了。我情绪不好很无奈,上车的时间到了,我才步履蹒跚的登上车厢。客车慢悠悠地前行,从早上六点半乘车到泉州车站已是中午十二点,下车后,我带上行李直奔师范学校,总算到了落脚点。新生陆续到校,到一个新的环境,各方面都不大适应,逆反心理油然而生。但是,人总是要面对现实的,我岂能例外!既来之则安之,很快地,我也想通并坦然面对了。</p><p class="ql-block"> 刚入学的新生们首先就是十五天军训。 军训是我们学校当中的第一课,严格的教官是现役军人。十月份的泉州气候仍不失炎热,同学们顶着火辣辣的大太阳训练站军姿、行队列、走正步、卧倒、瞄准、匍匐前进。军训中有一个重要的训练---紧急集合。教官半夜吹哨 ,新生第一次紧急集合。大家睡的正迷糊着呢?几声清脆急促的哨声把我们惊醒,我们在黑暗中手忙脚乱的,几分钟后就是急促的奔向大操场,大家听教官的命令迅速整队,跑步向目的地前进。八个班,三百多号人,跑的惊天动地。紧张、辛苦的半个月的军训即将结束,最后还得考核,到清源山实弹射击,射手的射击姿势是卧姿有依托,使用子弹数是5发,百发百中的是优秀、中四发的是良好、中三发的是及格、后面的就是不及格。我还算幸运,得了个良好,总算不枉费我数天训练所付出的汗水和精力。</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最高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么?你知道我学校的防空洞吗?学生时代的记忆,不知道引起你的共鸣了吗?现在的学生一定不会知道,怎么校园里还有防空洞,一定会非常好奇吧!那时在全国广泛地开展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我们学校也一样,早上上课,下午在小操场挖防空洞。同学们的劳动干劲十足,挥汗如雨,那劳动场面气氛高涨,用自己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人防工程的奇迹,也留下了一代人挥之不去的历史记忆……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和现代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别所在。</p><p class="ql-block"> 追忆往昔,回顾在师范学习生活,是我人生经历中最轻松愉快的青春年华,那些伴随着风吹雨打的记忆,深深根植于心底。同学,是一段难忘的岁月,同学,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记得每个假期归来大家带上土特产一起分享美食,记得熄灯后一起分享八卦趣事,记得期末考试前夕一起“孤灯”奋战……难忘的那一天天、一幕幕,仿佛就在我的面前;经常在脑海里回荡,经常在梦里萦绕!</p><p class="ql-block"> 不忘历史,铭记于心。1976年10月,举国上下都在欢庆粉碎“四人帮”,全国大中专在校生也进行考试,我们这一届在春节放假前提前毕业考试。因过春节后就得参加市委组织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晋江地区工作队)</p> <p class="ql-block"> <b>惠安足迹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开展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抓革命,促生产运动。学校也在积极响应号召,组织我们学生配合上级参加政治活动。晋江地区抽调我们学校到惠安县当工作队员,我们班是去惠安县,按学习组分配到各个村落,我被分配在惠安县辋川公社更新大队。那时惠安土地贫瘠,水田少,旱田多,几乎是种地瓜、小麦、花生、大豆。一年忙到头根本就没有米饭吃饱,每家每户都是将少量的番薯水磨后过滤,一个月左右把缸里的粉拿出来晒干就是地瓜粉,放着备用,剩下的渣去泡水煮一大锅当饭吃。因没柴火是用树叶,还有草根晒干来烧,一天只煮一次喝三餐,配点咸菜。有时是煮小麦糠,一碗麦糠也是泡一大锅。她们每天起早摸黑,出工都是早上天刚蒙蒙亮,九点多回家吃早餐,十点多又去劳作,两点多才回来吃午饭,三点多又去劳动到天黑才入门。惠安女真的是行色匆匆早出晚归的奔波。我们白天吃完饭也下队去安排任务,还与社员一起做一些轻微的农活,晚上到各家各户去访贫问苦,解决一些细小的问题,我还组织社员们到生产队长家里教她们学唱歌,和她们打成一片成了知心的好姐妹。我们工作队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而最让我记忆尤深的便是惠安的女同胞们。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善良的精神闻名海内外。家里的男人外出谋生或出海捕鱼时,她们不仅是家庭的贤内助,而且是外出劳作的主力军,姐妹们个个都是劳动能手。她们奇特的风俗民情,极有地方传统色彩,她们头带黄斗笠,佩上花头巾,上身短,裤子宽,广为流传有惠安女“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我们驻地房东家请一个油漆师傅给他的小儿子准备结婚漆新床,我们这组工作队员住他家,共用他的厨房,同一个大灶前后两个大锅可同时煮。大家猜猜看房东是煮什么好东西请师傅呢?可能多数猜不着,还是我来告诉你吧!他是把地瓜磋成小条,再加点米煮成地瓜稀饭,菜是淹制的咸菜,偶尔煮些小鱼,炒点花生,没看过她们煮什么丰盛菜肴,可口美食,觉的很奇怪,师傅在做工也没看她煮好料呢?我有点好奇就问,她说这就是高规格请师傅的餐食了。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惠安人这样勤俭节约,想不到请师傅的饭菜是这么简单又普通。</p><p class="ql-block"> 晋江地区本是抽调我们一学期的下乡工作锻炼,结果一去就是一年。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我们即将结束在惠安当工作队的一年生活,我思绪万千,舍不得盛夏的蝉呜,舍不得惠安那一望无际的美丽田园风光,舍不得好姐妹的欢声笑语。在惠安这一年中我们的生活虽艰苦,但也是得到一种收获和历练,也给我带来了欢乐和成长,也体验了惠安人的民俗风情,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之处,何其珍贵啊!</p> <p class="ql-block"> <b>毕业考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时光悄悄流逝,1977年底突如其来接到上级通知,我们这一届1978年春应再回师范学校参加毕业考试。我们已于1976年底提前毕业考试了,谁能想到,时隔一年多又得再复考。同学们既感到震惊却又无奈,只好利用春节放假期间把早已丢弃的课本又重新给找出来,日夜翻看,认真复习,准备春节后去应考。这次考试动真格了!全校有18个同学考不好没能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长宣布这18位同学第二年要再去师范参加补考,否则不准毕业。</p><p class="ql-block"> 当背着行李步出师范大门告别学校之时,我百感交集!从不情愿来此到终于毕业,经历了多少的心理适应又留下了多少的深刻记忆?其中经历,也许只有切实经过那段岁月体验过的我们才可体会。</p> <p class="ql-block"> <b>从教的记忆</b></p><p class="ql-block"> 那时师范学校毕业的都得回原籍待分配,我回到了家乡德化。等待分配的时间里,我心情焦急而忐忑不安,因我们县属山区县,城乡差别很大,大部分学校处于大山之中,地形分散、交通不便,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好。那年师范毕业生全县二十多个,山区教师欠缺很多,只能听天由命。总算接到教育局派遣通知,全县有两个被分配中学任教,其余都在小学任教。我被分配在霞碧中学,分配去哪就这样一锤定音。师范学校是小学编制,怎分配去中学呢?我哪能胜任啊!后来听说分配是根据档案,学习成绩来安排的。我浑浑噩噩地持着县里的毕业分配通知书前往学校报到。</p><p class="ql-block"> 走进霞碧中学校园,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非常简陋的校舍,但校园却处处㳽漫着啷啷的书声和文化气氛。学校一共五个班——初一、初二、高一各一个,高二有两个班。分配给我的课程是初一,初二的音乐、体育、历史和政治,高一年的地理共九节课。校长还分配我要出学校的黑板报,学校平时需用的报表资料都是我刻写兼油印。后来初二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民办教师,他自己到县城参加复习准备高考,学校把初二语文复习中考的担子安到我身上,因我是新教师,也比较年轻,也没说什么就接班了。一星期从九节课变成了二十一节课,力不从心,太累了,可我不敢推托,生怕让人看低了。没想到高二年两个班的地理、历史的高考复习也压在我身上。一星期二十五节课,我白天马不停蹄奔赴在课堂上,晚上伏案在办公桌上写教案、刻蜡板初二和高二的考卷和复习提纲直到深夜,早上天朦朦亮就到油印室印考卷和复习提纲,很紧张像上战场打战。</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就是去油印室印材料,那天我起个大早,因时间紧迫,就匆匆拿着刻好的考卷和复习资料去油印室印,很快把蜡纸夹在油印机内,操起油棍一手推拉,一手掀盖把印好的纸张翻下才可印下一张,一直重复这动作,很顺手很快就将印好,倏然我头上扎的两条长大辫子滑落油印机上的油墨里,习惯动作也没加思索把辫子甩到后背上,糟了,我的一件粉红色的的确良上衣全是黑不溜秋的油墨。我马上拿起考卷和资料冲到宿舍换下,抹上肥皂拼命搓洗一遍又一遍,不管用啊!又不死心,当时买布匹是国家供应布票买的,一年只有发放五尺布票,只能做一件上衣,的确良布是稀有物,这件还是我在惠安当工作队时优惠优先购买到的,太珍贵了,真可惜呀!就这样不费劲儿报废了。至今我还念念不忘这件事。</p> <p class="ql-block"> <b>小教记忆</b></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申请到小学任教。(1979年)和我先生同所学校,在赤水公社苏岭小学任教。赤水山高水冷,水土不合,气候不适应,我身体虚弱多病,喉咙也由此导致扁桃体严重发炎,转为慢性咽喉炎,发音困难,在赤水带病坚持四年的教学,只好申请调离。</p> <p class="ql-block"> <b>浔中学区任教记忆</b></p><p class="ql-block"> 在这秋风送爽的日子里,我告别了暑假,换了个新的环境(1983年)到县城的浔中学区中心校,来到了美丽的校园。在新学期里,我和这里的同事们依然孜孜不倦,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立足于讲台,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教师的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学生是连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新的环境,我仍然保持良好的教学习惯,依然认真备课,备教材,钻研学习所任的学科,熟悉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了解他们各自的特点差异,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努力,每次统考我班的学习成绩在年段里都名列前茅,每年段统考前三名的学生可得到苏清河先生(中国美术工艺大师)大企业家资助免费入学,我班好几年都占上两个名额。</p><p class="ql-block"> 我不但教学认真负责,还积极参加每年学区组织教职工节日活动,(三八节 、五一节)三八节组织全学区女职工书法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还有跳高、跳远、跳绳、扔手球、打乒乓球都是获全学区第一名。特别是乒乓球比赛我连续七年夺冠,获得“七连冠”的称号,当时老师们跟我开玩笑说“国家队女排得三连冠,你是‘七年冠’”。哈哈!可能是我的运气较好吧!</p> <p class="ql-block"> 换岗走进教育局</p><p class="ql-block"> 时光匆匆流逝,岁月无情而过,我的职业病——咽喉肿痛厉害,无声的语言迫使我离开教学岗位。经上级领导来学区考核把我调进教育局人秘科档案室。为了更好地工作,局领导派我到省里培训学习关于档案管理和文件处理等知识,培训期间,我一丝不苟,专心学习,七个科目考试都取得优良的成绩。工作中我认真执行档案管理制度和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完成上级所交给的一切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短暂的四年教育局的光阴一晃而过。</p> <p class="ql-block"> <b>重返校园</b></p><p class="ql-block">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我先生本来是浔中学区校长,因工作需要县政府把他调进教育局工作。那时文件明确规定是夫妻、父子关系的不能在同一单位,我只能退出。局领导让我自己选一所学校,我挑到就近的第二实验小学。人的一生就是与命运缠斗的一生。从此我又回到了久别的校园,学校更是一番风景,感受到操场的热闹、教室里的氛围、同事之间谈笑风生,充满着师生情长和昔日风采,倍感亲切。弹指一挥间,我的青春散在这悠悠岁月中。没有悔恨,没有遗憾,曾经的自己。回头看,是多么渺小。只期待那些少年,可以在自己的人生中写下重重的一笔。不知不觉在二实小一呆就是十几年,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 <b>安逸度日</b></p><p class="ql-block"> 一转身就结束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步入老年生活行列。在也是退休的同事邀约下,我和他们一起去老年大学报名参加活动。我县的老年大学开设的课程很多,有体育类的,有歌舞类的,有文化类的,可谓丰富多彩。但我时间有限,只参加摄影班和柔力球班。摄影是我的爱好,我喜欢摄影,没事拍拍照,照片就是一面真实的镜子,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印记,把生活的每一瞬间,放到相机的回忆里,时光会远走,影像会长存。拍下瞬间,留下美好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柔力球运动比较适合我,它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对颈椎、腰椎、眼睛、肩、腿均衡全面锻炼。它是一种球类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有氧耐力运动,可以有助于增加心肺功能,从代谢活性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一种对身体有益的健身运动。</p><p class="ql-block"> 时光就这样不轻易间溜走了,为了下一代,天天重复着柴米油盐酱醋菜,凑起锅碗瓢盆交响曲,撞击出高雅的旋律,我觉的这也是人生的一种享受,让人陶醉。朱自清说的好“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p><p class="ql-block"> 回眸我的青春记载着三十四年的教学生涯。教师是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摘自陶行知)。思绪里回味着当年,用心灵笔墨 点亮人生最美的风景,飞光流影 ,是我一生最珍贵的档案。</p> <p class="ql-block"> 小结</p><p class="ql-block"> 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放映,虽是断断续续,但毕竟是一卷自己人生的草图。当回头审视它时,或是哀怨、叹息;或是解剖、评论;或是参悟、反思;或是自满、轻狂。当我们回顾人生,才知人生需要沉淀,凡事需要思量;方知原来宁静可以致远,品味才知甘苦;回顾人生,才知心中要有景,世间才能处处有芬芳;回顾人生,才知静坐常思过,清贫乐道也无妨。</p><p class="ql-block"> 我已步入老年,回顾以往,觉得工作上还能完成一切任务,得到领导的肯定;同事之间和睦相处,从未与同事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生活上不为名不为利,不攀比不妒忌;干事凭能力,是非分清,主次分明,严以律己,自尊、自爱、自律,坦荡做人无愧于心。</p><p class="ql-block"> 这样想,人生还有什么好计较,值得计较的事呢?不如过好眼前,活在当下,才不辜负这场生命的馈赠,我想这才是最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对此,我觉的已经很满足了,没留下什么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