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特别活动—浓浓粽情迎端午—舒兰市第十六中学一年十三班

<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春去夏来,青山呈黛,满眼翠绿,“端午节”飘然而至,又闻粽叶飘香时。端午节终于到来了,我们初一十三班的同学们在家中,又和端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是我国重大的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是吃粽子、赛龙船、挂香包、系五丝绳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也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五彩绳的寓意是驱妖避邪、祈福纳吉。古人又称五彩线为五彩丝、延年缕、长寿线等,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编而成。五彩线的这5种颜色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还象征着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所蕴含的神力。所以端午节系五彩线代表了这一年可以避灾除病、吉祥安康、益寿延年</p> <p class="ql-block">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挂葫芦的寓意和象征</p><p class="ql-block">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包粽子 品粽香 </p> <p class="ql-block">淡淡粽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通过开展此次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了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也希望我们能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将“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永远铭记心中,传承下去!</p>

端午节

端午

五彩

葫芦

屈原

白芷

香囊

丝线

寓意

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