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编者:为深入开展《中华好家风》读书 教育活动,沈阳站关工委利用网络开展家风教育活动,在美篇上开设一个“讲家风故事,谈家风感悟”系列宣传专栏,可以讲完整的家风故事,也可以写家中的一件小事、父母的一封信、一句话给你的启示、感悟等。希望广大“五老”和青年职工动手将你的家风故事写出来,我们共同传承好家风。</p> <p class="ql-block"> 耳濡目染感受良好家风</p><p class="ql-block"> 身体力行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先说说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家风传承</p><p class="ql-block"> 父亲祖籍辽宁省海城,爷爷在哈尔滨邮局工作,日军侵占东北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安排邮政、海关等国家机构撤到上海。爷爷很痛恨家乡被日军占领,到上海后和他的东北同事画了幅东三省的地图以明志。又利用在邮局工作的机会,为地下党邮寄传单、材料。父亲在这期间读了前苏联的《母亲》、《铁流》、《静静的顿河》,还读了爷爷买的《西行漫记》。</p> <p class="ql-block">右下为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 受此影响,父亲也非常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参加抗日宣传,演抗日剧。 1940年11月,偷偷离开家,与几位进步同学一起到浙江省四明山区参加了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这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伍。当时父亲18岁,还是上海肇光中学高二的学生。不久后他被组织选派到“江南抗大”学习。“抗大”学习毕业,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随后,被党组织派到无锡、宁波等地从事抗日工作,在浙东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中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父亲随“赴东北工作团”到东北,先后在安东,哈尔滨等地,1948年11月3日沈阳解放的第二天,随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一同来到沈阳。</p><p class="ql-block"> 1952年父亲受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曾任辽宁副省长车向忱的委托筹建中国民主促进会沈阳市委员会,并被任命为民进沈阳市委员会秘书长兼秘书处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7年父亲被打成右派,名字上了《辽宁日报》头版头条,文革中又受到折磨,后被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1979年才被彻底平反。后当选市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省祖国统一委员会委员等。70岁在辽宁省民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上离休后,又任顾问。2005年获得国家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奖章”,90岁时走完了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 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辽宁代表团全体代表合影。前排左四为车向忱,后排右一为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保留的当年在浙东新四军根据地使用的钱、粮票。</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 我母亲祖籍江西南丰。外公曾在东北四洮铁路局(1949年4月随辽北省建制撤销而结束使命)任职。“九一八”前日军侵略势力开始向我国东北扩张,铁路局的高管多改由日本人担任,祖父一气之下带一家人离开通辽返回了南昌,在江西省公路局工作。我在《南丰史志》里看到过有关外公的记载,称他是“江西的公路通”。因他是总工程师,解放前夕国民党逃离大陆时命令一些技术人员去台湾,外公的名字也在撤台名单上,但他和外婆坚决没去。1950年解放军打到南昌时,外婆同时送两个儿子参加了解放军,一个是她的独子,一个是她从小带大的孤儿。</p><p class="ql-block"> 母亲说父亲的坚毅,母亲的豁达为她树立了榜样。我母亲1945年6月,考入南昌“中正大学”森林系。不久,抗战胜利了,可国民党又挑起了内战。母亲很气愤,参加了大学内展开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活动与国民党斗争,还被选为由进步教师和学生组成自治会成员。因此,母亲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登报通缉。为逃避追捕,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和几个同学去了台湾,后几经辗转来到浙皖赣边区司令部,成为皖浙支队的一名新四军战士。1949年皖南全境解放,新四军、八路军会师芜湖后,被调入赣南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全国解放后,部队送母亲重回大学继续学业,大学毕业母亲响应国家支援东北建设的号召,被分配到东北林业总局工作。后来母亲一直执教。但因为去过台湾,在文革中反复被批斗,吃了不少苦。母亲离休后仍继续留校工作,过了70岁身体渐渐差了才把工作放下。回到社区,为居民讲各种内容的课。</p><p class="ql-block"> 2019年母亲被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现在母亲已过了95周岁,在安度晚年。</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我从父母身上看到了坚强坚韧、坚守信仰</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回忆录中写道“党是伟大的党,坚守信仰是我毕生的遵循”。</p><p class="ql-block"> 虽说父母一生历经坎坷,但没从见过他们的悲观失望,没听过他们的一句怨言和一丝后悔。我上学后第一批带上了红领巾,年年拿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和笔记本之类的奖品回家,但文革来了,全班几乎都成了红卫兵,我却被拒之门外,原因是父母有重大历史问题。那时我上小学六年级,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去找父亲谈话,当时父亲正在写东西(后来知道他是在写检查,那阶段他在被批判),他放下笔,脸上露出笑意说:哎哟,还挺严肃的呢,要跟我说点什么?于是我说了入不了红卫兵的事,犹犹豫豫地问:你和妈妈不是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吗?怎么都成了坏人了。我越说越委屈,哭得很伤心。父亲用手绢帮我擦着眼泪,沉默不语,过了好一会儿才说,你还小,好多事情你还不明白,等你长大了就会逐渐明白的,但你要记住,我们的党是个伟大的党,爸爸和妈妈也都是好人。你想想有时我们没弄清事情的原委就错怪你、批评了你,你能说我和妈妈就是坏人吗?父亲还说,你不要在意别人怎样说你、怎样看你,你做出了选择,相信是正确的,就不要动摇,就要一直往前走,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事后我又跟母亲聊起了她为啥还不是党员的事儿,母亲说在大学时她就敬仰中国共产党, 有了入党的愿望,特别是在赣南游击队时期,这种愿望特别强烈,但由于社会的动荡和曾去过台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澄清,她只能等待。母亲说,有些问题可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不能被人正确理解,但不要放弃。</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党的大门外等待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仍初心不改,对党的敬仰有增无减,始终没有放弃这一追求。始终坚持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心愿,直到离休21年后的 2008年7月,81周岁的母亲终于实现了她一生的追求,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入党后,母亲按时缴纳党费,定期写思想汇报,耄耋老人又焕发出新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母亲的战友通讯录,中间行为母亲。</p> <p class="ql-block"> 从父母的自传材料和有关部门形成的史料记载显示,我的父母都是历经磨难的老革命,他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学生时代具有强烈的进步思想和爱国意识;战争年代弃学投戎加入革命队伍,经历过枪林弹雨;在艰苦的革命过程中党指向哪里就奔赴到哪里,转战南北历尽艰辛;在祖国建设时期以极大的热情废寝忘食地为党工作;动乱之中蒙受不白之冤,备受折磨;暮年不知老之将至,仍殚精竭虑贡献自己的余热。</p> <p class="ql-block">母亲佩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我从父母身上学到了孝道和感恩</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母都是重情重义的人。父亲离家参加革命那天早上,悄悄把三个大点的弟妹叫到街上,给每人买了支冰棍,对他们说,哥哥要抗日去了,要很长时间不能回家,你们一定保密,不到睡觉前不要告诉爸妈,以后要听爸妈话,帮爸妈干活......。因为父亲是长子,下边有三个弟弟三个妹妹,他一走9年家里不知道他的音讯,他总觉得亏欠了父母,解放了工作稳定后,四个弟、妹陆续来到沈阳,学习、生活都是他和母亲负担。此外,每月都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寄钱,而且不是小数,就是父亲被降了工资的时期也是如此,直到四位老人一个个离世。我上中学后,有时妈妈把寄钱的事让我去做,有次妈妈开工资后拿出60元,让我寄给上海和桂林(双方老人的居住地),看到她才剩下30来元,我就说,不用寄这么多吧,爷爷有退休金的。爸爸听到了把我叫到一边,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懂事啊,爷爷的退休金是国家给的,让你寄的钱是我和你妈妈孝敬老人的,你一定要记住,到啥时候也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等你成家了有了孩子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了。</p> <p class="ql-block">有关父亲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困难时期,父亲被下放劳动,有次与一个工人推带车去沈阳第一粮库取粮,路上走了两个多小时。回来时是重车,走不动了,那个工人说,我家在前面稍绕一点路,到我家歇歇,喝点水吧。到了那工人家,他媳妇把家里仅有的一点大米做了干饭,让我父亲吃。父亲晚年时在病榻上又提起这事儿,说与那人并不熟,只知道姓王,在那个稀饭都吃不饱的年代,他能省下自己的口粮给别人吃,很难得呀,那时粮食就是命,那碗大米饭是他吃过的最香最好的大米饭。父亲说后来特意去找过他,但听说他离开沈阳了,一直没能找到。这让父亲很遗憾。每提起这事时,他总会说,人的一生总会遇到给过我们帮助的人,即使没机会回报,但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了人家。</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