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马家河老街印记</p><p class="ql-block">自下乡插队后无缘踏足马家河老街,一晃五十余年,那麻石街面独轮车发出吱呀吱呀声、那湘潭木屐奏响嘀哒嘀哒声……仍在耳边迴响。</p><p class="ql-block">哟,马家河老街。也许,云卷云舒中裹藏着岁月深远的思想。也许,一缕清风不经意把思念带回故乡。在童年的遥远的时光里记忆里,古老斑驳的麻石街,它承载着美好童年记忆。然而,在所有人情中最温暖、最浪漫或着说最深沉的情感诉求,莫不与水有关。这不,御马驰入江中,故得“马下河”之名,后讹为马家河沿革至今。</p><p class="ql-block">“依山造屋,傍水结镇”,人们自古择水而居,它孕育着马家河的昨天、今天、明天。</p><p class="ql-block">虽说马家河名字相传明朝,真正老街始建于清同治年(1862)。民国末年,老街已有一定规模。街长300米,道宽2米余。出街口花岗岩石铺成的码梯直达湘江边,江边的防洪堤设有防洪木嵌式闸门。</p><p class="ql-block">老街既是当地的经济中心,也是居民聚居最为集中的地方。有清末黎培敬府地(黎培敬,1826年生,字开固,又字开周,号简堂,湘潭县茶园铺阜山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翰林院编修,清朝政治人物。黎培敬以清正廉洁著称,谥文肃)、胡家庙、龙王庙等古香古色建筑。唐恒泰、陈明记、陈渭记、隆裕酱油及官集义药铺等是老街规模最大的商铺。</p><p class="ql-block">我家祖先在唐恒泰水塘边开了二间布染坊:“仪先公染庄”,前店后作坊,有“踩石”数块。在我童年时期,还有人在踩布。踩石相当于“烫斗”,布料通过染缸后晾干,再将布匹在踩石凹槽来回转动烫平,以便裁剪。染坊内有一口水井,何年挖凿无法考证,后因垮塌,无法利用了。铺面街道搭有一茶亭,亭子上青瓦铺盖,雨直滴水塘,水塘边设有一长平面木柱供人歇脚。那年头说乡里到了街上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于是我家设了这个亭子。在我父长11岁,祖父病逝,家中败落,为父撑起这个家,挑箩担去湘潭易俗河贩旱烟叶,加工烟丝出售,利润微薄,日不敷出,难以为继,解放前携妻女株洲老街谋生。</p><p class="ql-block">1927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在马家河停留数日,对当时的农民运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最近湘潭县马家河,有率领一万五千群众向六个劣绅问罪,延时四日,杀猪百三十余个的事。示威的结果,多半要罚款。吾父与叔谈及农民运动曾见一介书生毛泽东。</p><p class="ql-block">1941年9月,日军犯株,来到了马家河老街实行抢劫,老弱妇孺纷纷“躲兵”,往偏僻乡下赶,据吾父讲,有2个日本兵来到一铁铺里搜刮民脂民膏,一个在外放风,一个进店,进去的日本兵很久未出来,外面放风的日本兵知道情况不妙,赶快逃走了,原来进去的他被铁匠老板一锄头砸死丢在粪池里。不知什么原因,日军再未来老街了,暂缓一时安宁。</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老街陈渭记、袁益盛南杂两家商铺改为马家河供销社,隆裕酱油作坊曾作过饭堂和粮站。我记得供销社那些副食品包扎情形:一捆纸搓绳吊在轱轮上,纸线向下垂着,食品用纸包好后,扯一下纸绳捏断,或者多包重叠一起用纸绳捆扎,如果是喜用食品,用红纸绳压一张红片纸,表示喜庆之物,有祥和之意。有时用干席草作扎绳,这样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老街,他不仅是一个地名符号,它是有容颜和记忆能量,有年轮和光阴故事的,它需要视觉凭证,需求岁月依据。这不,老街居民饮用水来自湘江,一担担挑着日月,送走星辰。家家备一口大水缸,河水如混浊,则用明矾澄清饮用。</p><p class="ql-block">每年要来一次街上跟祖母拜年,没有陆运汽车,靠的是航运船,一天一次,错过班次,只得坐公共汽车到白石港,再坐木划子到对岸河西,然后走六七里来路到马家河街上。</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初,大小帆船云集江边码头,运进煤、石灰、百货,运出的有谷米、家畜、水果等。马家河乡产铁矿石,特修一条简易公路到江边。这条简易公路成了现在的马家河新街。</p><p class="ql-block">老街,在城市化进程中,落寞地展示出着这老街传统生活方式过往,无意间遗落下一幅迷人的长卷。这不,黎泽重的《故乡》就是最好的注脚:</p><p class="ql-block">我的故乡位于湘江南岸,是一个小镇,名叫马家河。</p><p class="ql-block">故乡,在春天,遍地桃花,满山翠竹,绿杨掩映,野花芳香,萋萋小草,滋滋向荣,河水婉蜓,水鸟翔集,真有如一副天然图画。夏天一来,尤为舒畅,古木参天,浓荫蔽日,阵阵禽声,清脆悦耳,月明下一叶扁舟,漫谈细语,熏熏南风,掠过身边有如喝了清凉剂一般。流萤点点楼台静,唯闻浑乃浆橹声。淙淙水响,心旷神怡,几忘置身于喧闹红尘矣……</p><p class="ql-block">黎泽重生长在马家河街上。湖南省艺术学校离休干部,《甲子邮刊》主编等。《故乡》一文系1933年在湘潭县新群中学获作文比赛第一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