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追颜钱 赤诚寸心知——怀念云南颜体第一人张诚先生

蜜糖

<p class="ql-block">张诚,字则明,生于滇中儒商之家,五岁从父学习书法,饱览家中所藏书法名碑、名帖,书法起步童子功。张诚少时冥顽,父亲认为学书或可治其性,便要求张诚闭门临习颜真卿、钱南园、陈荣昌等名家法帖,但凡出门则无不携子沿街指点招牌书事,潜移默化中张诚心性遂定。十余岁时,适逢“末代王孙”李鸿章曾孙李广平流落昆明,仰慕其大名的张诚凭着初生牛犊的冲劲,竟备些许小礼直叩黄河巷“寒香阁”李广平府上拜师。此举令“末代王孙”感慨万般,随即挥毫书写孙过庭《书谱》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能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条幅赠予张诚,落款“天涯芳草”,此作堪称昆明书界宝藏,少年张诚叩门拜师演绎了昆明书法史上一段佳话。 </p><p class="ql-block">青年时期的张诚逐渐胸怀旷达,眼界开阔,并与当代书法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不期而遇。19岁时,文化界掀起关于《兰亭序》真伪的论辩,张诚拜读了当代著名书法大家高二适先生《〈兰亭序〉真伪驳议》一文,不仅深为其深厚广博的书学修养和独立见解所折服,更为其在与当时的文化权威郭沫若的学术论战中坚持真理守正不阿的精神所震撼。1973年,张诚投师南京高二适先生门下,成为入室弟子。在受业于高二适先生的十余年间,高二适先生师传张诚有很多是通过信函方式进行,二人谈古论今,书道人道无所不及,信函本身也因文理和书法之精成为海内书界珍品。高二适曾勉励年轻的张诚:“凡学书必先读一点旧书或收集碑版以供临池,凡属青年一代,均有责任复兴文艺。”同时题写赠语鼓励有志于颜书的张诚:“麻姑自守仙坛记,杜老偏称梁甫吟。”并十分谦逊地表示“何日与君论变法,画沙想对笔森森。”天长日久,张诚与高二适师生情谊日渐深厚,后来,高二适先生还热心为张诚女儿取名。青少年时期的张诚在李广平、高二适等前辈悉心指教下勤奋耕耘,书法精进。1980年,张诚所书颜钱风格的书法作品与高二适先生墨宝同列《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张诚系云南和昆明最早进入全国大展的书家。 1981年,张诚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成名后的张诚没有把心思放在经营名利上,而是按照恩师高二适“凡属青年一代,均有责任复兴文艺。”的期望,致力于书法文化的复兴和推广事业。张诚埋头苦干,倾心做了几件事。</p><p class="ql-block">其一,为青年成长铺路。八十年代初,学习传统书法的热潮在青年中兴起,张诚自觉地发挥起带头人的作用,1981年,在昆明创建了云南省第一个书法组织“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成立时,吸纳了众多有志于书法的青年人加入,包括干部、工人、农民、军人、医生、职员、大中小学生和其他社会青年,张诚认为只有更加广泛地把他们团结和组织起来,张诚凭借广博的人脉聘请了高二适、楚图南、熊秉明及在昆的著名书法家、理论家等众多名家担任“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的顾问,这个青年书法组织不仅朝气蓬勃,而且还很有分量。张诚团结一帮人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书展、对外交流和“传帮带”等形式,为广大青年书法爱好者的成长提高提供了肥沃土壤和清新的空气,昆明书坛为之活跃,在当时的文化圈中颇有名气。当年张诚牵头组织“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与广州、开封、南京等城市青年的书法联展,应该是云南和昆明书法界最早的对外交流。时至今日,曾经在张诚创建的“昆明青年书法学习组”中学习的青年人经过锤炼,大多成为当地书界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其二,为前贤树碑立传。张诚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素来尊重前贤。对于前贤,张诚敬重有加,曾为李广平、赵鹤年、张宝善、吴玉如、侯镜昶、黄继龄、周岳年、楚图南、溥杰、邢孝移、周善甫、施菊轩、张建中、熊秉明等书家和文化名家撰写追思与怀念的文章,并为熊庆来、聂耳、钱南园、李鸿祥(辛亥革命元老)书写墓志铭,赞扬他们的人品和书法艺术成就,为后人彰显世范。张诚对前辈和友人总是报以极大的热忱,在他的积极策划推动下,在昆明举办了“高二适先生诞辰百年学术报告会”、“张建中及其艺术研讨会”、“纪念国际杰出艺术家熊秉明逝世周年展览”等等文化纪念活动,赢得热烈反响。在书法圈子中,成功书家极少有如此热心肠为他人歌功颂德不遗余力的,张诚乐此不疲则展现了他的胸襟和气度。这就是为什么以张诚为线索,总可以通往一个更广阔的艺术世界的原因。因此,更多的人记住了他。</p><p class="ql-block">张诚书出颜钱,因此,对出自于昆明享誉全国的颜书大家钱南园敬佩有加,他认为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应该开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把如钱南园这样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影响用特有的形式彰显出来。张诚素来敢想敢为,1988年,张诚创建了“昆明钱南园研究会”,并担任研究会会长,对钱南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宣传。1990年,张诚又着手策划在昆明昙华寺公园内筹建“钱南园纪念碑廊”,并于1995年落成。张诚曾经从事美工设计,此番在昆明昙华寺一方土地上精心构思,完成了自己纪念前贤的精品之作。“钱南园纪念碑廊”与昙华寺公园浑然一体,内外联通,又相对独立。在碑刻环绕的中央石台上安放着钱南园的半身塑像,望之道貌轩昂,风骨卓立,栩栩如生,气场非凡,或许就是张诚心目中的钱南园。塑像后的横匾上题有“海内仪型”四个大字,是古人对钱南园的高度评价。张诚在碑廊设计中还匠心独具地将钱南园书法代表作《正气歌》镌刻在其塑像后的面壁之上,“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一贯而下。一代名臣刚正不阿、廉洁奉公的精神气节辉映其间,震撼人心。“钱南园纪念碑廊”是昆明具有文化标志意义的场所,常有仰慕者前往凭吊纪念。</p><p class="ql-block">其三,甘当园丁。张诚一生不遗余力地将精力投入到对少年儿童书法人才的培养教育上,并积极为他们打造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1999年、2001年,张诚把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与推广少年儿童书法活动结合起来,多方争取企业家的支持,策划主持了第一届“翰荣轩杯”昆明中小学生书写朗诵大观楼长联比赛,第二届“文行灯饰杯”暨第十二届全国书市昆明中小学生朗诵书写大观楼长联比赛。2002年至2006年,策划连续举办了五届昆明百童书春、咏春比赛活动,吸引了众多少年儿童参与。1997年至1998年,昆明电视台开办了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张老师讲书法》系列书法讲座,张诚还根据青少年学习书法的实际,编辑出版了《书法练习本1-6册》。2000年12月,昆明电视台播出《走进书法家张诚》。在云南和昆明,受益于张诚书法培养教育的青少年儿童数不胜数,甚至还有外地书法爱好者和外国留学生慕名投师张诚学习书法,张诚无不热忱相待。</p><p class="ql-block">其四,热心公益。张诚为人率真热忱,对弘扬历史文化和书法的事总是竭心尽力。张诚常说:“我不是要当点什么,而是要为大家去做点什么。”他如是说也如是做。大观楼长联是清代名士孙髯翁撰联,著名书法大家赵潘所书,文书俱佳,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毛主席曾赞誉大观楼长联:“从古未有,别创一格。”大观楼长联以其独特的文化意义成为云南和昆明最重要的文化标志。因长联匾额原为木制,近百年来历经风雨,破损严重。1998年,作为云南昆明本土颜钱书法大家,张诚应邀主持长联匾额的修复重立工作(由原木联改铜联)。期间,张诚常常吃住在现场,夙兴夜寐,专心致志,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张诚带领团队运用传统手法和现代工艺完美再现了大观楼长联风貌。</p><p class="ql-block">云南护国起义纪念碑是昆明重要的历史标志,记载了唐继尧、蔡锷在昆明发起护国首义,在全国掀起反袁浪潮,最终粉碎袁世凯复辟梦的重大史实。纪念碑由清代经济特科状元袁嘉谷撰文,清代进士陈度篆书碑额,清代进士、翰林院编修、颜钱书法大家陈荣昌书丹。此碑由一位状元、两位进士合作完成,文书并茂,实属罕见,堪称“三绝碑”。纪念碑原塑于1919年所建护国门处,后在城市变迁中被毁。张诚多年来一直为恢复重立护国门碑奔忙呼吁,终获批准。张诚献出了家中珍藏的纪念碑书法拓片(孤品),在文物部门的支持协助下,于2015年在护国起义纪念园地恢复重立了护国门碑,为弘扬昆明优秀历史文化做了一件大好事。与此同时,张诚在昆明市政府参事室、市文史研究馆支持下,与同道一起将护国门碑记书法拓片编辑成字帖《云南会城护国门碑记》,并亲自题写书名,为书法爱好者提供宝贵的学习榜本。</p><p class="ql-block">张诚曾在陋室开出一隅写字的地方,他自题“自强书屋”,桌上架上摆满笔墨纸张和书籍,书香墨气袭人,地方虽小却是主人精神驰骋的天地,朝朝夕夕见证了张诚的勤奋努力和自强不息的历程。熊秉明先生与张诚是忘年之交,对张诚的禀性十分了解,在为张诚《书法新论》所作的序中感慨道:“和张诚先生接触,会强烈地感觉书法弥漫在他的生活中。”虽然一生追学颜钱,但张诚并没有在前人身后亦步亦趋,而是通过长期艰苦探索,集所学之大成,形成了与前人既一脉相承又独具一格的书风。由于张诚研习颜钱书法用功极深,又有高人指导,因此书法功力非常扎实厚重,加之他对颜钱书法的独特领悟,所取得的成就在当代书家中十分突出。从张诚1980年入选全国首届书法篆刻展的作品看,步入中年的张诚书法已经非常稳健成熟。通常对简而重复的内容,一般书家多是回避,更不要说是送到重大书展上,但似乎张诚就偏要揽这个“瓷器活”。从作品看得出,张诚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在结体用笔上体现出少有的老道沉着,笔笔筋道、字字庄严,给人非常直观的好感;在章法布局上索性取横四纵八写成小中堂,整体匀称饱满、浑然天成,小尺寸却显大气象;在复字处理上字字有别,各有韵致,简字则简而不空、简而不陋,方寸宏大,而在繁简虚实的摆布上游刃有余,显示出非凡功力;在韵味表达上,既保持了颜钱书雄浑筋道的骨力和稳健厚重的韵致,又多了出自腑内的凝重和分寸,真力饱满,有一种窖藏老酒的香淳酣畅,令人回味。翻阅当年入选国展的作品,尤其是在楷书中,张诚这幅书作个性鲜明,功力非凡,意趣盎然,水平一点不逊其他书家,算是给云南争了脸面。不久后的1983年,张诚楷书《昆明大观楼长联》被联合国总部收藏,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值得一提的是,多年后张诚再书参加国展作品的相同内容,境界已远超当年。2002年4月,堪称大手笔的《张诚中国四大名楼(大观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书法展》在昆明举办,同年5月,昆明电视台播出《张诚中国四大名楼书法展》专题节目。2006年12 月,集张诚书法成就的《张诚书法回顾展》在云南省图书馆举办。张诚书法所取得的成就得到许多行家称赞,书法家施菊轩先生更是称道:“张诚为云南颜体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张诚从事书法的特殊之处还在于,他不仅注重技道,在文道方面还有独到之处,二者相得益彰。自1986年起,张诚书法论文一直在台湾《云南文献》上发表。自2006年起,张诚为《春城晚报》提供了66期“老昆明连载”。2005年10月,张诚书学论文《“兰亭论辩”四十年的回顾与思考》入选“纪念兰亭论辩四十周年中国(泰州)高二适书法艺术高层论坛”,并应江苏方面邀参加论坛活动。2006年8月,张诚著《高二适与兰亭论辩》一书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2007年3月,张诚在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举办的论坛上作《“兰亭论辩”四十二年的回顾与思考》报告。此外,张诚主要著作还包括《书法散论》(1993年)、《高二适墨迹》(1997年)、《历史的凝眸》(2000年)、《中国名碑三种—孟孝琚碑、宝子碑、龙颜碑》(2001年)、《书法新论》(2004年)、《护国门碑记字帖》(2015年)等等。</p><p class="ql-block">由于张诚在书法和书法理论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影响,2005年,担任云南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年,担任全国中小学师生书法(写字)等级考评委员会副主任。2009年,张诚应邀担任“全国宋璟碑颜体书法展”评委,并当选中国颜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2009年,张诚被聘任为昆明文史研究馆馆员。此外,还担任《云南书画》杂志艺术顾问和云南省老干部书画协会顾问。  </p><p class="ql-block">历数过往墨事,张诚没有辜负恩师高二适“凡属青年一代,均有责任复兴文艺”的期望,凡于传承和弘扬书法有益之事,无论巨细繁杂,皆尽其才华、尽其热情、尽其赤诚,极尽守望相助之能,为赓续颜钱书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无愧于前人所开创的事业。正如中国颜体书法研究会首任会长李凤刚先生所言:“今所谓的书法家写的离文化越来越远,而像先生这样,视书法为生命,爱书法为生活,别无他好,在一息尚存之际血液里涌动的依然是国学文化元素,只求传道,不问回报。”诚如斯言,张诚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书法人应有的风范和担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