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写作》——风箱吹起日子的暖

夏沫ぺ浅浅笑

<p class="ql-block">循环播放,录音不能完整播放。请您点击下方音频收听完整诵读。↓↓</p> <p class="ql-block">作者:张钧博</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牟维和</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诵读:阳阳姐姐</p> <p class="ql-block">  我至今还难忘那老风箱,即使它已经披着尘土,睡在时光的河流里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风箱还是每个农人家里所必备的。小巧的一个,就端坐在家中那灶台的一旁。风箱通体是木质的,纹路是粗糙的,靠近灶台口的一端已经被烟熏火燎得黑漆漆一片。</p> <p class="ql-block">  它就像一尊佛,静静地安坐在灶台之侧。佛掌管着精神的慰藉,风箱却掌管着物质的温饱。佛吸纳着人间的苦难而普渡众生,风箱汲取着肮脏的烟尘而让炉灶的火焰愈加旺盛。</p><p class="ql-block"> 我曾见过匠人换风箱时的情节,其中一个记忆犹新:匠人全程没有用一个铁钉,全是用榫卯和竹钉固定的。做好后,主人家拿出一撮牛毛,往四面的扣件里插着,如果牛毛露过去了,这风箱就得贱卖了,结果竟是一根也没有插进去,足见其技艺之精。</p> <p class="ql-block">  自那之后,我才知道,奶奶家的风箱也已经用了将近三十年了,但用起来却还是像新的一般。我还记得夏天时在厨房里拉风箱的奶奶,穿着身老旧的衣服,戴着花头巾,先给灶台里放上些“引子”,把火引起来。但火此时还孱弱得很,不要说风箱了,一把蒲扇轻轻摇着都会把它扑灭。待它慢慢大了些,就得拉起风箱了。奶奶好像把整个身子的力气都拴在了风箱的握把上,拉得生风。风箱也争气,好像活了一样,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拼命地往灶台里吐着气。这时奶奶另一只手便向里面放着些棒子叶、棒子瓤等易燃的柴火,但又不能太满,得适度,用烧火棍不断地翻着,留出空隙让空气穿过。火也像是有了生命,张牙舞爪起来。一间屋子里,烟雾缭绕着,呛得人眼泪几乎要出来。奶奶走出来时,摘下头巾,额头和脸上竟是两种颜色了,乐得一院子人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  奶奶跟我说过,这风箱历史也算久远。它的初露头角,就是蒸了一锅黑面窝头——甚至都算不上是吃食,但在那个年代,已经可以作为一件主食存在了。后来,日子也有了起色。安静的小村庄慢慢变得躁动,宛若青涩的少女稚拙地抹上了浓妆。房间里缭绕的,也不再单单是厚重的烟雾,玉米面窝头的清甜与白面馒头的醇香,也时常会悠悠地舞动在空气中。过年时过油的大锅中,也会飘来酥肉喷香,鲤鱼鲜美的气息。日子在渐渐变好,但是奶奶渐渐发现,自己使用风箱的频率却没有那么高了。</p> <p class="ql-block">  去年,村里实行天然气进村入户,家家都安装了天然气灶。奶奶一开始还不适应,但用习惯之后,奶奶乐了,村里人都乐了——原来这“洋家伙”这么好用!就这样,风箱连带着土灶一起被时代淘汰了。土灶被扒掉,改成了燃气灶台,风箱被毫不留情地遗弃在杂物间里。</p><p class="ql-block"> 从那之后,每次回到老家,再看不见房间里缭绕着的烟雾和满面尘灰的奶奶。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厨房,轰鸣的油烟机和燃气灶上舞动的蓝色火焰。</p> <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推开杂物间的门,看着那角落落满灰尘、织满了蜘蛛网的风箱。我虔诚地蹲下,用抹布轻轻拭去灰尘,露出它仿佛一成不变的笑容。我疑惑了,它被历史的进程无情地抛下了,但是它又为什么在笑呢?是因为自己得到了解脱吗?是因为自己终于不用忍受烟尘吗?</p><p class="ql-block"> 我想不是的。</p> <p class="ql-block">  它是乡间的佛,无声息地忍受着苦难,忍受着污垢,但它所憧憬的,不就是众生的幸福吗?当如今万民安康之时,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默默观望着这一切,尽管自己萧然离开,但看到自己曾经吹起的暖,并不曾离去,又怎能不莞尔呢?</p> <p class="ql-block">  风箱,它承担着柴米油盐的浸渍,并不高雅;风箱,它吹起了无数农人对生活的向往,亦并不低贱。</p><p class="ql-block"> 我至今仍难忘那老风箱,即便它已经落满灰尘,睡在时间的长河里。</p> <p class="ql-block">  【点评】作者将风箱写进文章,让人了解到这一具有浓烈乡村气息的老物件,虽然如今风箱与土灶已被洁净的天然气取代,作者也由此生发出对风箱被历史遗弃的惋惜不舍之情,但同时也认识到风箱犹如那些跟不上时代节奏的老一辈人,他们憧憬着众生的幸福,憧憬着未来更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铸就了子孙后代现在的新生活,如此,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牟维和老师简介: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世纪中学高级教师,诗意的写作创始人,《语文报》《意林》《语文周报》《少年先锋》《学习方法报》等报专栏作者。辅导学生在《人民周刊》《经典美文》《意林》《做人与处世》《语文报》《最文摘》《少年先锋》《语文周报》《作文周刊》《中学生阅读》《中学时代》《疯狂作文》《作文指导报》《学习方法报》等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八百余篇。辅导学生在“叶圣陶杯”“语文报杯”等全国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得全国特等奖。有三人次获得“叶圣陶杯”全国“十佳小作家”,发表专栏作文教学指导文章近百篇。研究成果《主题式作文系列化教学研究》获得淄博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淄博市十二五课题《诗意的写作》获得淄博市第七届教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让文字绽出一朵花》是《诗意的写作》(学生作文版〉的理论指导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