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安奎星像有何独特之处 孙东振

孙东振

固安老城西北角曾有座城隍庙。位置大概是现在固安镇政府的街对面那一带。庙中曾有奎星(魁星)像刻石,据说是固安人张世桐南方做官任满时带回的。城隍庙早已拆除,至于说奎星图刻石的原物,也早已不知所终。我们现在能从民国《固安县志》里找到照片而已。对比常见的奎星造型,会发现固安奎星图很是不同寻常。<br>张世桐,字树屏,固安城内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副贡。副贡有点像举人替补,名字被开列在乡试录取名额外的副榜上,简称副贡。这些人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举人通过会试殿试直接考中贡士进士,马上就能上班,副贡还得在国子监学习几年。张世桐后来作了江苏阳湖知县。阳湖北承运河,南入太湖。宋成淳《毗陵志》说:“阳湖在县东五十里,东西八里,南北三十二里,中与无锡分派”“皆为沮湿之区”,白茫茫一片泽国,湖水泛滥成灾是经常的。张世桐在任时大力组织疏浚了南运河、护城河、北塘河,给百姓干了不少实在事儿。张世桐的眼光和别人不太一样并非偶然。<br>北斗星中斗勺部分的天权、天玑、天璇、天枢四星合称魁星。天权星就是文曲星,这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吉星。文章写的好的,往往被称为“文曲星”下凡,这个美称让无数文化人梦寐以求。<br>最让人称奇的是我们能见到的文曲星形象竟是个黑脸红发的鬼样子,瘦到仿佛只有筋骨。民间修建的魁星楼中供奉的星君尊神是西宿魁星与北斗魁星的二合一尊神。传统意义上的魁星右手执朱批笔、左手托金印,左脚后翘踢斗。“鬼”加上右手的“斗”正好是个“魁”字。魁元、魁首就是第一。有的魁星还站在鳌的头上,那意思就是独占鳌头。“魁星点斗”这个题材深受古代读书人喜欢,吉祥如意、功成名就的暗示让他们参加考试前都不由自主的去拜一拜,讨个吉利。至于是为凑成“魁”字而让魁星外形似鬼,还是魁星本身相貌似鬼,聪明人与北斗关联想象后设计出这样的造型来讨巧,不得而知。<br>清代,每年农历二月初三,国家都要隆重祭祀文昌帝君。嘉庆六年,皇帝干脆敕命礼部将文昌神编入了国祀大典。各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塾师,届时要准备全牛及其他供品到文昌庙行“三献礼”,魁星就陪在文昌帝君旁边一起享受祭祀。<br>固安这幅奎星(魁星)刻石上的魁星形象不同寻常:他左手中没有金印(元宝),身后也没有斗可踢,只是右手中高高扬起一支大笔,如同火炬一般。是什么引发张世桐的强烈共鸣而千里迢迢的将它带回家乡的呢?<br>《奎星图》右上角的隶书内容是尤侗的《奎星赞》。尤侗(1618年-1704年)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艮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 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是明末清初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康熙皇帝誉为“真才子”、“老名士”。这则《奎星赞》就是解读张世桐上述行为的一把钥匙:<br>“胡取乎?笔能文章;胡取乎?斗盛糇粮;胡取乎?金通津梁。有笔无斗,如仲尼氏之在陈绝粮;有斗无金,如子舆氏之沮于臧仓。然则胡为奎而不元也?曰,今之奎星则然矣。古之奎星,则但见云汉之光芒。”<br>《赞》的大意是:魁星,你拿那些东西是做什么用的?魁星会说,笔用来写文章,斗用来盛粮食,金子是通向对岸的桥梁。魁星还会说,假如有笔没斗,那如同孔夫子到了陈国,就算圣人也得挨饿;有斗没钱,那子舆也会被臧仓所困扰和羞辱。那怎么考不中魁首呢?你会告诉我,现在的奎星手中恐怕这三样都得有。哪像古代,只见到它在天幕上闪耀灿烂的光芒。<br>《奎星赞》暗讽很多读书人满脑子都是“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最终完全背离了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理想,徒为稻粱谋,尽做无耻事。短文结尾,作者抒发了对古代贤达的敬仰之情,突出了主旨。<br>江都人张天民对尤侗《奎星赞》进行了补写,主旨一脉相承,文笔更加犀利泼辣,非常精彩:<br>“胡为乎?笔抄于章;胡为乎?斗籴廪粮;胡为乎?金通科场。一足反踢,岂将屈膝乞怜,冀得短中取长?一足踞鳌之脊梁,岂将渡江涉海,伺候要津之道傍?”大意是说:“奎星你想干什么?光知道用笔来抄别人文章,用斗盛放俸粮,用钱来打通科考道路?你反踢的那条腿难道是要屈膝乞怜吗?还是要炫耀长处来掩盖短处?你脚踩鳌背,就是为了渡过江海,急慌慌赶到路旁去伺候那路过的达官贵人吗?”<br>固安奎星的形象正是在这种深刻反思基础上完成的。作者删除了金印和斗的元素,魁星由浓缩了儒家思想精髓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大字变形而成。在很多旅游景点,人们喜欢指指点点的一一辨认这八个字,但真正了解创作者用意的能有几人?正如《爱莲说》中所写,“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恐怕世俗之人会更喜欢那前金后斗的魁星吧。<br>尤侗《奎星赞》和奎星的独特形象深深打动了“凡有义举,无不勇为”,“品学高洁,尤为邑人所推重”的张世桐,这幅石刻才有机会跟随他乘船骑马回到家乡。不难想象,一袭朴素步袍的张世桐茶余饭后经常会踱到学校里去,向年轻的读书人娓娓讲说这幅图画的奥妙。“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悠悠一问不知谁会朗声作答。<br>“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古代固安文运鼎盛奎星高照的时候莫过于明:贡生157人、举人116人、进士34人。杨维聪、杨维杰弟兄前后两科高中状元、榜眼,创造了难以逾越的记录;苏志皋、郭光复文武双全,先后成为辽东巡抚,叱咤风云……到了清代,贡生170个、举人83个、武举人43个、进士18个、武进士6个。高润生、李芳园、王尚义、贾廷琳包括刘凌沧的父亲刘凤池虽然只是贡生出身,也不妨碍他们成为了固安文化名人,高润生后来还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br>每到大比之年,赶考的举子们经由固安北上,吟诵着“柳泉柳花飞柳絮,榆垡榆树落榆钱”,畅聊着杨状元轶事乘船跨桥渡过滔滔永定河,高大辉煌的紫禁城已经在前边不足百里的地方向他们招手,决定命运的那一刻即将来临。<br>“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人才是强国之本,高考是为国选材之道。高考在即,祝愿天下考生思如涌泉,超常发挥,得遂青云之志吧。愿他们心怀天下,长成栋梁之才,将来能全心全意报答我们的伟大祖国和人民。我想这也是大家对青年们的共同期盼。<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