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宁蒗民族中学是云南省十九所民族中学之一,创办于1981年。执行“三照顾”的招生原则,即照顾空白,全县十六个乡镇,每个乡镇都要有学生录取到民中;照顾民族,全县有彝、汉、傈僳、普米、纳西、摩梭等十二个民族,一个民族的学生都不能少;照顾女生,招生时女生可以降分录取。</p><p class="ql-block">录取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费补贴。</p><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最初以招收初中学生为主,后来才开始招收高中生。1993年海安老师支教时、高中每年只招两个班,最近几年高中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现在每年招收14个高中教学班。</p> <p class="ql-block">1993年9月,我们海安21名支教老师接管了宁蒗民中高三14、15班,高二16、17班和新招的高一18、19班。支教一年后,1994年高考,以彝族学生马白华为代表,许多少数民族学生被高校录取。宁蒗民中高考录取率第一次在丽江地区荣获第一名!至2002年,连续九年蝉联地区冠军,实现了创历史的“九连冠”!</p> <p class="ql-block">“九连冠”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建在山坡上,球场、教学楼、办公楼,师生宿舍等沿坡而立。我们支教期间学校四周没有围墙,更没有宿舍管理人员,任何地方都可以与外界相通,走出教室和宿舍就走进了大自然,学生管理何其艰难,可想而知。有时也会有学生待熄灯安静,老师离开学生宿舍后,悄悄跑到下面的县城玩耍或看电影。这就要求老师们紧盯不放,严加管理。</p> <p class="ql-block">我有个学生,他在彝族同学中有一定的号召力,人也比较聪明。他是家中最小的,全家人对他比较痛爱,父亲是一名老干部,但长期生病,后来病逝了。生前对在民中读高中的小儿子更是寄予厚望。但他比较好贪玩,有一次晚自习,不来上课,想和另一个同学一起下山上街去玩。晚自习前十分钟班主任到班查人数时,他们没有来,让同学带口信说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另一个同学在陪他。他们是想利用我到班这个时间,先离开宿舍,躲在校旁四川人建的小窑厂里,待晚自习老师上课后,再悄悄下去,下晚自习前再赶回宿舍。十分钟结束后,我没有马上去宿舍找他们,就站在教室外,往小砖厂方向看,因为那儿有一条山路可以下山。果然,一人探出脑袋偷偷往教室方向看,看见我后赶紧缩了回去。我既不呼喊他们,也不离开教学楼前,一直盯着砖厂方向。他们偷看了几次都没有走成,最后还是不声不响地,老老实实地走近教室,向我当面道歉并承认了错误。</p><p class="ql-block">这一次虽然没有对他们给予惩罚,但对他们触动很大,影响很深。</p><p class="ql-block">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经常换位思考,与他们做知心朋友。恰当的教育方式可以感化心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我的这位学生现在已经是某县司法机关的主要领导了。</p> <p class="ql-block">支教老师对学生严管理,对自己也是严要求。</p><p class="ql-block">海安教育局对支教老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以及遵守法律法规,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等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8条要求。每个支教老师都在海安与教育局签订《海安教师赴宁蒗支教协议书》,要求树立“为宁蒗人民造福,为海安人民争光”的思想,并以此作为支教期间的最高奋斗目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支教老师在海安教育局签订的协议书</span></p> <p class="ql-block">宁蒗教育局对所有教师都有着严格的考核制度,每年拿出几十万元用于学年末教育教学考评奖励。除了高考、中考各科成绩排名外,其他年级,所有学科都要模拟中、高考形式,组织全县统测,交叉监考,统一阅卷,排出名次,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校。文件中明确规定了各优胜学科的奖金数额。高中只有宁蒗一中和宁蒗民中两所学校,高考文、理科各学科奖励只有第一,没有第二。</p><p class="ql-block">在发给各个学校的文件附件中,每个班级统测学科的总人数、人均分、县内排名、任教老师姓名,奖金数额,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p> <p class="ql-block">我们支教老师当时都很年轻,精力充沛,能吃苦耐劳,又身在宁蒗,远离海安,没有繁杂事务牵挂,也没有家庭琐事缠身,一门心思管学生,抓教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p> <p class="ql-block">学年末的高考、中考以及统测成绩排名,不仅决定了教师的全年奖金,还直接影响着履职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等,如果学科成绩不是全县第一名,其他则一切免谈。</p><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一批高中支教老师中有好几个人1993年已经达到评审中学一级教师的履职年限,江苏的评审时间是每年的下半年,因暑期来宁蒗支教,就不得参加当年在江苏的职称评审了,而云南的评审时间是每年的上半年,支教老师错过了1993年的评审机会。1994年理应参加云南上半年的职称评审,宁蒗方面认为我们应该先拿出成绩后再评聘。只好等到1995年上半年,根据各人的教学成绩,符合条件的才可参加。这样我们的职称评审,比相同条件的其他海安老师整整晚了两年。</p><p class="ql-block">制度约束行为,措施催人奋进。</p><p class="ql-block">有一位支教老师,一个班每周早读、正课、晚自习加起来折合十九节课,还嫌少呢。大家都是争着抢着要课。当然,支教老师不辞辛劳要求多上课而不是单纯为了区区几百元的奖金,说到底,还是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为“海安人民争光”责任鞭策着。大家都清楚,民中的“三照顾”招生政策,影响着学生的整体水平,有的学生单科成绩只有个位数。要想把他们送进大学校门,任务是多么的艰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利用节假日批改试卷</span></p> <p class="ql-block">我班上有个学生,他爸爸原来在宁蒗任县委主要领导,后调到丽江地区。他随爸爸去丽江,在地区中学文科班读书,已近高三,家长担心他考不上理想的高校,是继续在地区中学读高三,还是送到宁蒗民中住校读高三?为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专门召开了家庭会议,家人</span>又担心民中的海安老师是第二轮支教的最后一年,可能有松懈思想。他大哥原来在民中与海安老师共过事,深知海安老师的教学态度和负责精神,力挺弟弟回宁蒗民中住校读高三。</p><p class="ql-block">在海安支教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该同学勤奋苦读一年,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p><p class="ql-block">海安支教老师教学态度严谨,认真负责,民中的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好,高考录取率一年比一年高。慕名来插班复读的、从外地转来求学的,民中高中部每班都六十多人,直至教室实在挤不下为止。</p> <p class="ql-block">支教老师教得认真,民中学生学得勤奋。</p><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的晨读令人啧啧称奇,每天的黄昏读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原来民中的学生晚餐后,不是在宿舍吹牛就是在外面闲逛,没有充分利用好上晚自习前的这段时间。我们要求学生晚饭后处理完个人事务,抓紧时间读书学习,同学们很听教,逐渐养成了晚自习前自觉读书的习惯。</p><p class="ql-block">每天晚餐后,我们只要走出江苏院,站在台阶上,极目远眺,可以看到漫山遍野到处是捧着书本读书的民中的同学们,形成了一道夕阳余晖下的靓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的学风越来越好,录取的学生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九八年宁蒗民中考取高校的部分同学名单</span></p> <p class="ql-block">每位支教老师都为“九连冠”作出了重要贡献,辛勤的付出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p><p class="ql-block">1998年暑期开学后,第二轮同去宁蒗民中支教的一位老师,从海安寄了一份《海安县1998年高考数据分析》给我。海安全县12所完中,文科高考政治成绩海安中学最高,人均89.05分(高一录取时都是全县中考尖子生),曲塘中学次之,应届人均85.24分,处于第三名的学校人均80.28分,位于第四名的学校人均79.50分,海安最低的学校应届生人均为75.73分,当年高考政治成绩全国人均77分。我教的高考政治成绩人均80.58分,如果放在海安来比较,可以位列第三。其他学科估计也毫不逊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九九八年海安高考数据分析</span></p> <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毕业后在昆明读书的学生都知道我还留任。1998年年底,我班一个学生从昆明打电话到江苏院,向我借钱缴考试费。电话里他对我谈了家庭情况,自留山上砍的树卖给战河纸浆厂,没有拿到钱。原来宁蒗县委、政府想让老百姓脱贫致富,在战河办纸浆厂,可工程还没竣工,1998年特大洪灾,国家禁止长江流域砍伐林木,纸浆厂还没投产就停建了。他没有钱,很为难,最后想到了班主任。我们师生关系很好,他是班上的劳动委员,工作勤恳踏实,认真负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时民中</span>学生宿舍无专人管理,男生宿舍走廊和楼梯上的路灯经常损坏,学生夜里大、小便不方便,有的同学就在楼梯拐角处方便。轮到我们班的同学值日,他都主动与值日同学一起,打扫、冲刷。在他的带领下,我们班的卫生检查都是一次性过关,他为创文明班级做了较大贡献。我毫不犹豫就下山去邮局,汇钱给他了。</p><p class="ql-block">该学生本科毕业后还读了研究生,招录在某州委宣传部,现任办公室主任。2014年我去西双版纳旅游,经过他工作的城市时,我们再次相聚,师生握手拥抱。他要打卡还钱,被我拒绝,师生情谊无价。</p> <p class="ql-block">支教教师不仅仅是抓课堂教学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还特别关心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确保学生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宁蒗民中每年有两大赛事,一是秋季运动会,二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元旦登山比赛。</p><p class="ql-block">如何让有体育特长和对体育活动有兴趣的同学,充分发挥他们潜能,并让他们觉得不仅是个人在比赛,是孤军奋战,而是身后有强大的班集体,有全班同学的鼎力支持。</p><p class="ql-block">文科班是一个整体,一人得奖,全班光荣,班级获奖,人人有份。班级的荣誉靠大家,靠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共同奋斗,人人参与,个个出力,齐心协力才能赢得胜利。我们的口号是:为自己争气,为班级争光</p><p class="ql-block">我们班的同学积极报名,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人参加。没有比赛任务的,根据各自的个性特点,分成若干服务小组。</p><p class="ql-block">有点文笔功底的编入宣传报道组。</p><p class="ql-block">做事认真负责的编入茶水供应组。</p><p class="ql-block">手勤眼快踏实做事的编入安全保卫组。</p><p class="ql-block">平时嗓门较大活泼好动的编入啦啦队。</p><p class="ql-block">两天的运动会,赛场上到处有我班同学们的身影。分工明确之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获奖消息一个接一个,令人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元旦登山比赛,更加精彩。发令枪一响,满山坡都是争先恐后拼命往山顶冲刺的学生,有的学生能一口气奔到山顶。先到山顶的男同学,签到后再冲下半山腰,死拉硬拽着同班女同学,全部到顶获得名次后,大家兴高彩烈,欢呼雀跃。场面让人终生难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中高十七班同学1995年元旦登山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民中高二十九班同学2001年元旦登山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海安老师在支教期间得到了宁蒗县委、政府、教育局和学校等各方面的关心和照顾。</p><p class="ql-block">我们首批高中支教老师一到民中,就住进了专门为海安老师刚刚兴建的“江苏院”,每户一套,三室一厨,住宿条件比本地老师都要好。后来为了解决我们有事与老家联系,去邮局打电话,有时打不通的困难,学校出面专门为“江苏院”安装了固定电话。学校尽一切可能为海安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难题,还划出地块,让支教老师种植蔬菜,解决下山买菜难问题。</p><p class="ql-block">县政府还拨出专款,组织海安老师利用节假日游玩泸沽湖,游览大理洱海、丽江古城和玉龙雪山等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宁蒗县政府、教育局组织的支教老师外出旅游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在宁蒗民中支教期间,有一件事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1996年2月3日下午19:14分丽江地区发生7.0级大地震,宁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和学生们一样,住宿在临时地震棚里好长时间,但教学活动和生活方面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学校和我们师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企业家们的关心和帮助。亲手缔结“宁海合作”的原宁蒗县委书记、云南省司法厅厅长阿苏大岭心系我们海安支教老师,指派专人,从昆明到宁蒗看望慰问我们,并给每个家庭送来800元慰问金。慰问金都是司法厅工作人员个人捐赠的,800元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字,比我的月工资还多。我每个月的工资包括职务工资226元,津贴97元,午餐及各项补贴167元,奖励工资80,教龄补贴5元,知识分子浮动16.5元,云南支教加四级工资37.5元,边疆干部补贴20元,高原严寒地区三项补合计130,总计779元。这些慰问金寄托着阿苏大岭厅长及省司法厅全体同志的真情厚意。当省司法厅的同志把慰问金送到我们支教老师的手上时,大家都激动不已。永远<span style="font-size:18px;">激励着我们克服任何暂时困难,增强了为宁蒗人民造福的坚定决心。</span></p> <p class="ql-block">支教八年,宁蒗是我的第二故乡,民中是我永远的家,令我终生难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