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行情好)——古籍里的曲周方言(六)

李明海

<p class="ql-block">  “近年近节,绸绢绒线正快,如何关了铺子?”这是四五百年前的古书里的一段原话。身为老板的丈夫晚上在卧室和太太商量临近年节生意最好的时候,店铺调换(掌柜)职业经理人的棘手问题。</p> <p class="ql-block">没找到“快”,先拿“迟”应急</p> <p class="ql-block">  快,某种商品行情很好、产销两旺。快的这层意思,现代词典里找不到;本人对外交往范围有限,问一下“度娘”,度娘答非所问。</p> <p class="ql-block">   一、贩梨枣快,贩枣梨快</p> <p class="ql-block"> 2016年父亲节</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大人说过“贩梨枣快,贩枣梨快。”大概意思就是做生意时运不济,批发枣子吧,梨儿行情好;批发梨子吧,枣子销售火爆。父亲是在什么场景说的这番话没啥印象,但当时的境况一定不会太好。我们姐弟六个,二哥考上大学那年我也背上了书包,家里最紧张的时候五个人同时上学。单靠生产队的工分是养不住这个家的,父亲于是偷偷做个小生意补贴家用。当时¥#气氛不太好,父亲“贩梨枣快”的焦虑对于现在的我们很难感同身受。</p> <p class="ql-block"> 冯海林同学提供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既然“快”(行情好)延续几百年,不会只在曲周出现。通过向朋友圈征询,冯海林同学提供一个关于《封神榜》里姜子牙遇文王前比较尴尬的一段生活经历。“姜子牙倒霉时贩羊猪快、贩猪羊快;猪羊都贩,瘟疫不断。”看来做生意不光是靠资本、头脑,运气有时你不得不信。于是姜老爷子认为“商”跟自己的运势相克,一怒之下,接受西部岐山文王的邀请,把商给鼓捣散了,建立了周朝(不要当真啊!)。</p> <p class="ql-block"> 二、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p> <p class="ql-block">  姜子牙做生意的窘境我没看过《封神榜》,里头的相关叙述不太了解。可是在我们老家还是有姜太公的传说,并且跟咱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家里盖房子,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一件大事儿。我们参观一些古代建筑时,各种美好的寓意在房子的各个角落都能体现出来(另文专述)。</p> <p class="ql-block">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p> <p class="ql-block">  上大梁是盖房子一个重要的节点,各地都有一定的仪式来神化,大抵都是保佑顺利的把房子盖好吧。其中印象较深的就是在大梁上贴上一条红纸,书写“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常言说“请神容易送神难”,那位神灵看你房子不错想在此办公,普通众生哪敢招惹,让姜太公这个“组织部长”说句话还是都会给个面子的。</p> <p class="ql-block"> 三、一个“快”字连两地</p> <p class="ql-block"> 冀鲁官话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五百年前的临清、现在的曲周,时空距离实在遥远。一个“快”字把两地连在一起,其实也不是偶然。按照语言专家对我国方言的研究,汉语言大致分为七个或九个大类,其中官话方言分布最广,包括长江以北绝大多数地区以及湖北、云贵川。在官话方言大类里又有几个分支,其中就有冀鲁官话,主要分布区域为河北大部、天津大部、北京平谷、山西广灵(张家口蔚县西邻)、内蒙宁城、山东西北部,人口大约9000万。</p> <p class="ql-block">  因行政区划调整,临清在解放后还属于河北邢台管辖,现在在邯郸还有很多老家是临清的老干部,就是这样的历史原因形成的,邢台邯郸干部交流再正常不过嘛。所以曲周的方言出现在几百年前的临清书籍里不足为怪。</p> <p class="ql-block">  为我们小区服务的白衣战士</p> <p class="ql-block">  因为疫情,物流不畅,现在全国各地出现物资短缺,“梨、枣”都快,生活、生产物资价格波动较大,好多行业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影响。俄乌战事又起,世界政治、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中国世界稳压器作用明显。</p><p class="ql-block"> 愿疫情赶快过去,世界重回和平,人们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再现人间烟火气、又闻校园读书声!</p><p class="ql-block"> 今天买卖咋样? 快得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