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到了,除了踏青挂葫芦吃粽子,对于端午节的来历你还知道多少呢?恰逢端午小长假,六年二班的孩子们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探源节日来历,继承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br>刘铭汇——端午节的来历<br> 我从“知网”上查到了有关端午节来历的比较有说服力的依据: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崔赫——屈原此人<div> 我老爸在宣传部工作,他给我讲: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br>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br>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br>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div> 徐浩焱——赛龙舟<br> 在我们的《国学》书中有这样的介绍: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人们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韩佳慧——端午食粽<br> 上午九点,妈妈开始包粽子了。我想包,但我不会,我只有看妈妈包的份儿了。只见妈妈先用粽叶围成一个圆锥形,再用事先就泡了很长时间的糯米给填满,然后再用粽叶把口给封上,最后再用一根白色的长线把粽叶固定并系好。<br> 看着妈妈熟练地包着粽子,我的心也痒痒了,便提出我也要包。我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做,但实际包出来的一点也不好看,我感到很沮丧。妈妈说:没关系,第一次能包这样就不错了。但我还是不满意。这时,爸爸走过来,看到我包的丑粽子,嘴都快笑歪了。我本来就生气,现在又受到爸爸的嘲笑,我举起粽子冲爸爸嚷道:笑什么笑,你认为好包吗?你包个试试,说不定还不如我包的呢!这时,粽子里的糯米却不争气的像小雨点似的漏下来,我难过的差点哭出来!妈妈说:做什么都要一步步来,看着我,我包一步,你包一步,保管比前面的好。我平静下来,耐心的跟妈妈学,我包了一个又一个,越来越像样了,爸爸也情不自禁的夸起我来,我兴奋的一蹦三尺高。<br> 今天我吃着自己包的粽子,感到格外的香。<br> *知识链接*——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祝愿考生考上好的学校。 贾梓煜——佩香囊 戴五彩绳<br> 妈妈的手很巧,她什么都会做。这不,今天就给我应了节气,一筐香包,若干五彩绳。<div>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div>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汉族节日习俗,一般在端午节佩戴五色丝线以辟邪,兼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演变而来。端午节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五色丝即发展成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div></div> 安玲萱——悬艾<br> 早晨四点半,我就被爷爷叫醒了,踏着满地的露水,我和爷爷来到后园子,爷爷蹲下来告诉我,这叫香蒿,今天过节,我们要采点回去。于是我蹲下来,用手使劲的薅着,终于凑成了一大把,回家后,我又给二姨送了一些,然后放到脸盆里泡水,洗了脸,剩余的挂在了门楣上。<div>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div> 韩正——挂葫芦<div> 招财纳福 葫芦的音与“福禄”、“护禄”相近,而它的外形圆滚有曲线,看来相当的有福气,加上入口小且肚量大的特色,仿佛能够广吸金银珠宝,将葫芦挂在财位上,具有守财纳福的功能,同时也寓意了明间的俗语“大葫芦压窗台金银财源滚滚来”...</div> 王博——我做个总结<div> 伟大的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百里不同俗”。其实,端午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点雄黄酒、挂钟馗像、吃五毒饼等等……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方式表示。<br> 据统计,端午节的叫法多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所以,学好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好处非常多的。希望大家都能做一个善学者、乐学者,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div>